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响应曲面法(RSM)研究温度(10~35℃)、pH(3~11)、稀释倍数(1~10)及交互作用对生活污水溶解性有机物(DOM)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生活污水DOM主要含有类色氨酸蛋白质、类酪氨酸蛋白质和类富里酸荧光峰;响应曲面分析表明,温度、pH、稀释倍数其交互作用对于类色氨酸蛋白质荧光强度的影响强弱顺序为:稀释倍数pH温度、pH-稀释倍数温度-pH温度-稀释倍数,其中温度-pH和温度-稀释倍数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为拮抗作用,pH-稀释倍数为协同作用;对于类酪氨酸蛋白质,单因素影响顺序为:pH稀释倍数温度,其他情况与类色氨酸蛋白质相似;对于类富里酸,温度、pH、稀释倍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影响规律与对类色氨酸蛋白质的相似,但交互作用类型与类色氨酸蛋白质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沼液的综合利用问题,采用浸种实验和盆栽实验探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原液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均有显著且不可逆的抑制作用,适当稀释后可以显著促进红三叶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综合考虑浸种实验与盆栽实验结果,沼液的最适稀释倍数应为10。该研究可为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沼液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进一步研制商品化沼渣沼液肥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电化学探头法测定BOD5能力验证样品的分析过程、注意事项及稀释倍数的确定。指出准确确定水样稀释倍数,严格控制测定和培养温度,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才能确保能力考核样品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在中温(35℃)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进行中试规模的两相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并对一个周期内不同时间段产甲烷相产生的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臭气浓度和物质浓度,结合各组分的阈稀释倍数,筛选出主要的恶臭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稳定运行阶段,产甲烷相产生的臭气浓度较大,都在23万以上;产甲烷相产生的恶臭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萜烯类、含氧类和芳烃类四类化合物,其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超过了150 mg/m3;产甲烷相的主要致臭物质是硫化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硫化氢,其阈稀释倍数都在26万以上,其次为乙硫醇﹥甲硫醇﹥乙硫醚,这3种物质的阈稀释倍数都在4 000以上;除了这4种硫化物,丁醛对恶臭的贡献也比较大,其阈稀释倍数也在4 00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产甲烷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在常规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瑞典AMPTSⅡ系统进行中温((37±1)℃)厌氧消化实验,探究稀释倍数和污泥投加量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甲烷产率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甲烷产率(以CH4/CODadd计)高于326.0 mL·g~(-1)(理论甲烷产率为350 mL·g~(-1)),可生物降解性高于93.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是一种高COD、高NH3-N的有机废水,但可生化性较好;无论污泥投加量还是稀释倍数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甲烷产率和可生物降解性影响都很小,但稀释倍数的增加可明显降低污泥驯化时间和厌氧消化时间。在工程应用中,采用生化出水回流稀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方法,可降低厌氧反应器启动时间和厌氧消化时间,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客车厂废水来源广、成分复杂,采用气浮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处理该废水.SBR工艺不仅流程简单、运转灵活、基建费用低、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而且对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强、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影响硫酸盐测定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硫酸盐,发现稀释倍数、盐度、酸度等对其影响特别大,通过试验比较,总结出应对措施,解决了测定结果的稳定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流速和水深是影响浅水型海湾扩散器初始稀释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其长时间序列的实测资料在现实中通常很难得到,而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引入可为初始稀释度的计算提供必要和准确的水动力要素。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受纳海域的流场,利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模拟设计水文条件下附近水域的流场,然后提取排污口处的水深、流速和流向的时间序列,再利用近区模型计算任一时刻的初始稀释度,最后进行累积频率分析得到设计保证率下的初始稀释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杭州湾某排污扩散器初始稀释能力的评估,研究表明,利用远区模型为扩散器近区模拟提供环境水文要素,弥补了实际工程计算中缺乏实测水文资料的不足,并大大提高了近区模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通过实验研究了供气量、pH、排泥量、原水稀释倍数、水力停留时间(HRT)对SBR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气量为375 L/(min·m3)、pH为8.0,并添加排泥100 mL的操作,可使SBR处理效果明显提高,COD、磷和凯氏氮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6.37%、94.14%、99.38%。逐步降低进水稀释倍数有利于培养出处理高浓度有机养猪废水的活性污泥,可将平均COD、磷和凯氏氮含量高达9 161.24、33.41和1 502.77 mg/L的养猪废水处理至出水的490.11、5.35和17.84 mg/L。降低HRT对SBR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的选择对截流改造工程的环境效益、管网及污水厂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巢湖市旧城区排水系统为例,利用改进型雨水管理模型(SWMM),通过单位投资最大环境效益的截流倍数优选方法,确定最优的截流倍数.研究结果表明,以最大单位投资环境效益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佳截流倍数为4.0,COD、TN和TP的去除比分别为11.7%、1.2%和13.7%.此外,在截流倍数取4.0时,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全年溢入环城河的污染物总量已小于分流制雨水管道直接排入环城河的污染物量,达到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样BOD5测定中稀释倍数的正确选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测定时,除接种、培养温度、稀释水质量及其他操作技术符合要求外,稀释比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稀释比例不当,可造成结果全部报废,非但费工费时,而且因样品的组分已发生变化,失去再测定意义。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在探索BOD_5测定时,水样稀释比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多半因其有先决条件,或计算复杂,不便使用。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寻,求出一种简便可靠、普遍适用的计算BOD_5测定中水样稀释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沼渣液与玉米秸秆混合,并添加不同氮源及木醋液,进行堆肥实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不同处理的pH、C/N、有机质含量、氮元素的转化及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以鸡粪作为补充氮源的处理,有机物降解速率较快,堆肥产品品质最优;添加木醋液处理的氮损失较小,较未添加组提前进入腐熟期,因此,在堆肥过程中添加稀释一定倍数的木醋液既可以有效保氮又能提高堆肥品质。将各处理的指标进行比较,以鸡粪作为补充氮源,添加稀释500倍的木醋液,堆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尿液源头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成为研究热点,但尿液输送与收集过程中的沉淀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介绍了尿液和沉淀物的组成及性质;从模拟自来水及雨水冲洗、尿素水解和有机配位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尿液沉淀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冲洗水和稀释倍数将改变尿液的沉淀势指数(PP值),并影响沉淀物的组成;同时给出了沉淀处理与控制的方法,如管道和存水弯清洗、沉淀抑制以及利用沉淀;最后讨论了尿液稳定性对N、P营养元素回收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硫酸法进行改进,建立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纤维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脂肪抽提时间、硫酸浓度、水解反应温度、水解反应时间、稀释硫酸浓度、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6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测定纤维素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脂肪抽提时间4h、硫酸浓度70%、水解反应温度30℃、水解反应时间5h、稀释硫酸浓度5%、回流时间3h。优化后纤维素测定条件RSD均小于1.69%,平均回收率98.76%,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高,可靠行强。  相似文献   

15.
BOD5考核样品的测定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时常出现一些不理想的分析结果。通过确定考核样品的CODcr值与其BOD5值之间的关系,预测其BOD,值,以此预测值来确定恰当的稀释倍数,并对不在最佳状态的测定值进行合理的校正等,可以有效地提高BOD,考核样品的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行设计了固定源烟气颗粒物稀释采样器,该系统可以模拟烟气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过程。采样器由稀释箱、清洁空气发生器、流量调节控制箱和真空泵4部分组成,通过控制进出气体流量实现烟道内的颗粒物等速采样。稀释箱设置大颗粒物预分离装置分离大粒子,可有效减小采样器切割负荷。将该系统应用到烟气稀释混合多通道分级采样器技术中,用于锅炉原煤与型煤燃烧特征的研究,获得了可靠的PM10、PM2.5、元素碳(EC)、有机碳(OC)排放数据。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降解麻醉药品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为22 550 mg/L)的稀释倍数为10时,M1降解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富集培养液用量3%,最佳菌悬液(3 g菌丝体/菌悬液)接种量10%,经过大约6 d的降解,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97%,最终COD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0 mg/L).此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涂料稀释剂中的有机组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分析涂料稀释剂中的有机组份,FID检测器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主要成份的体积分数,并对该涂料稀释剂的毒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常用有机膦酸盐静态阻垢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过程中,随浓缩倍数提高,循环水水质向高碱度、高硬度、高pH值和高温方向发展,结垢倾向严重.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盐是性能优良的钙垢抑制剂,但在高温、高浓缩倍数条件下时,有机膦酸盐类不见得均可达良好的水垢抑制效果.分别计算了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酰(HEDP)、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和六偏磷酸钠(NaPO3)6在循环水浓缩倍数为1~5倍,温度为80℃时在不同投加浓度下的阻垢率.结果表明,有机膦酸盐和聚磷均有临界值效应;有机膦酸盐的阻垢性能优于聚磷酸盐;ATMP和HEDP在低浓缩倍数下有较高的阻垢率,随着硬度、碱度、pH值的提高,阻垢率下降明显;PBTC的水垢抑制剂功效明显优于其他有机膦酸盐,PBTC可应用在较宽广的水质操作范围,增加系统的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Carrousel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漯河市污水净化中心的氧化沟系统为考察对象,针对该系统进水水质复杂,控制滞后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模型。模型性能检验和灵敏度检验表明,建成的模型准确度高,适应性强,可直接用于该系统出水COD预报。这为氧化沟工艺在线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