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沿海溢油事件频频发生,海洋溢油的损害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溢油损害评估体系,海洋溢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态损害往往被低估。本文着重介绍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常用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模型中的Type A模型、生境等价分析法以及针对中小型溢油的简易评估模型,分析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溢油数据库不够完善、部分损失难以量化、参数输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深海溢油的适用性不高等。最后提出我国应通过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法。国外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计算机模型法,国内方法主要有“塔斯曼海”轮索赔案中的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法,影子工程法等,并对“塔斯曼海”轮的损害评估方法进行了着重研究。在对溢油损害评估模型和方法进行的展望中提出:重视海洋溢油的基础数据记录以及模型中参数的科学选取、建立适应于不同海域的溢油损害评估模型体系、积极发展三维海洋溢油动力模型、及时修订完善评估模型,还对溢油损害评估的法律建设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连新港油罐区重大溢油事故的发生,港口溢油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洋灾害对港口环境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有目共睹,计算溢油风险概率是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前提。本文介绍了直接计算法和故障树分析法两种溢油风险概率计算方法,通过对油罐区溢油事故资料的分析,建立事故诱因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树理论,建立故障树模型。以大连新港为例,根据底事件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概率,通过分析计算油罐区每年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概率为0.044,大约23a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其他生态系统常用的基线判定方法,研究探讨了海洋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基线判定方法,分析并提出了海域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经对比验证,筛选出的参照点位得出的损害基线与案例实际历史监测数据接近,参照点位的状态能够代表评估区域溢油发生前的环境状态,这表明通过该指标体系筛选的参照点位可以用于损害基线的判定,建立的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比较科学、有效;筛选体系所用指标常见且易于获得,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海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估海上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损失,对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保证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明确了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内涵,是除直接经济损失外,生态系统产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公益服务的损失.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实践,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NRDA)体系中生境等价分析法和资源等价分析法的基本假设与主要步骤,通过等价分析法确定生态恢复工程的规模,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确定损失.我国学者借鉴NRDA体系等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等方法,并在"塔斯曼海"号溢油、蓬莱19-3油田溢油等典型案例中进行应用及优化,比较了不同评估方法差异及影响因素.评估损失必须首先确定事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受体类型及敏感度等关键因子,可采用现场监测、遥感及扩散模型等方法确定影响范围与程度,在实践中一般需要综合应用、互相补充.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分析了我国海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研究现状与应急管理需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建议:①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细化生态损害评估的责任、内容和要求,明确将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纳入生态损害赔偿;②构建技术评估体系,根据化学品性质、生态系统类别及特征等,分类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③建议在遥感遥测技术、化学品泄漏数值模型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提高准确度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文全  贾永刚  卢芳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5):673-676,685
为了准确评估渤海石油平台溢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对国内外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选择出适当的评估方法应用于渤海石油平台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实现了对海域的环境容量损失、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天然渔业损失的评估,最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了生态损害评估的系统开发.模型的运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有关部...  相似文献   

7.
频繁发生的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损害巨大,当溢油事故发生时,决策者往往同时面临多种不同的处置方案,此时,如何从这些备选方案中快速选择出相对最合理的处置方案对减小损失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联合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FTOPSIS),提出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综合评判筛选模型(FAHP-FTOSIS)。该方法首先从经济、技术、环境、溢油状况、作业环境和溢油位置这六个主要方面构建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方案评判指标体系,通过F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运用FTOPSIS对备选的应急方案进行排序,最终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处置方案。最后,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应用展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可为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提供管理依据。本文基于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研究和溢油污染事故机理分析,建立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指标体系,提出海洋溢油风险量化模型,确定基于GIS的分区原则、分区单元、风险量化、风险分级等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应用分区方法将大连市近岸海域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三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法的优点,构建综合这两种方法的海洋溢油事故污染危害预测评估流程和主要评估指数。以渤海辽东湾为研究区域,选取一处海洋石油平台作为潜在溢油地点,7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作为污染受体,开展假设的海底输油管道溢油事故情景算例演示。在经验证的潮流场模拟数据和2012~2013年预报风场数据基础上,利用随机情景模拟来预测全年统计条件下溢油污染概率、危害后果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分析评估研究区域的整体污染危害风险;通过典型情景模拟来预测不利风向条件下溢油漂移轨迹与扩散范围、到达时间等指数,分析评估溢油对具体敏感目标的污染风险。应用表明,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的结合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溢油污染预测评估结果,有利于提高风险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石油资源的进口增长,海上运输业大力发展,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大,而溢油事故的发生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进行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可有效减少溢油发生概率和降低溢油危害。阐述了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并在相关资料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船舶溢油环境风险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河道溢油事故已成为内河道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经济和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建的水上项目必须通过溢油风险评价来分析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目前溢油风险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且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及统计学等理论,明确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源强、事故概率、溢油油膜影响范围、风险应急时间以及水厂吸水口关闭时间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溢油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准确的溢油应急评估是合理配置应急资源、迅速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筛选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层复合运算,确定了适合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价等级,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并在我国渤海海域和渤海油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溢油对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溢油风险的不断加大,对溢油产生的环境损害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由于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多元影响,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差异,使溢油环境损害赔偿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溢油对浮游生物种群的长期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溢油对浮游生物影响现有的研究进行概括和综述。并以3.24事故为例对溢油对浮游生物的长期种群结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是否产生影响。分析1998年事故发生时及事故后历史数据以及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试图解决如下问题:浮游生物在生物量上是否有变化?产量是否变化?种群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种群的主导物种是否变化?最后对这些结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灾害给海洋环境及造成损害的实际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及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溢油模型及GIS的支持下,首次建立了用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子模块来评估经济损失的数学模型。它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定量化进程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