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特种分离电去离子技术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镀漂洗水为主要来源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多为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难以处理的一类污染物,其彻底处理方法是实现电镀工艺的闭路循环与零排放。针对这一研究目标,讨论了通常用于纯水制备的电去离子(EDI)装置内部构造的适应性改进,并利用自制EDI膜堆对低浓度含镍废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下,对于Ni2+含量为40mg/L,pH为5。7的原水,EDI淡化水的Ni2+浓度低于0.1mg/L,浓缩水浓度则达到1060mg/L。研究表明,利用EDI技术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可同时实现出水纯化和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浓缩,回收有价金属和纯水资源,实现重金属废水的零排放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2.
白酒酿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基本上属于易降解、能够实现循环利用的水资源。我国对于白酒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物理技术、生化技术为主的白酒废水治理办法。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白酒废水的常见处理措施进行概述,并对白酒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的改进措施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解决铅锌矿的选矿废水能够循环利用,本文对自然降解、混凝沉降以及活性炭吸附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并且对废水进行回收研究。在试验阶段发现,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法可以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染污以及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处理后的选矿水同时还能进行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实现废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铅冶炼企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中的高污染行业,排放的废水属于重金属污染废水,有效的将冶炼废水进行规划处理是行业目前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冶炼企业废水的来源和特性进行分类,找出适合铅冶炼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的新途径,真正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组合式一体化处理电镀废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天然 《环境保护》2001,(7):21-21,29
电镀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传统的化学法处理,难以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随着环境质量标准的提高和水资源的日渐短缺,研究开发一体化处理技术,以达到净化污水、闭路循环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株洲市神农城水资源利用工程的总体概况,对水资源循环及梯级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提炼。神农城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包括湖水资源的循环与梯级利用、雨水的收集及综合利用,以及污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等技术。为充分发挥节能潜力,对湖水、雨水、中水、湘江水及空调冷却回水等"五水"实行了联调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用膜法分离新技术脱除含氰废水中的铜、锌进行了研究,脱除率分别达到97%、98%,提供了消除含氰废水中铜、锌等重金属总量过高而影响闭路循环利用质量的新方法,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若不经处理,会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效率较低,一般还是会有废水流入到水体中,污染水资源。因而,需要对电镀废水进行深层次的处理,争取做到电镀废水零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且对电镀废水的回用可以降低我国在生产方面用水的压力。因而,本文主要就是针对电镀废水回用处理的方法进行论述分析的。  相似文献   

9.
热电厂废水的处理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电厂大量的废水不能很好地处理和重复利用,不仅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而且是很大的浪费。本文通过对电厂废水的分类,采用不同的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循环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电镀综合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般电镀企业排放废水的实际情况,利用一种新型无机离子交换树脂的高选择性,通过一系列条件及处理工艺研究,确定了一套先进、科学、经济和有效的电镀综合废水处理方案。处理后可实现70%废水循环利用,部分排放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回收各种贵重金属,且它们有较高的纯度,可达95%以上,以便资源化再利用。该工艺既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实现水及贵重金属的循环利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树脂——活性炭——隔膜电解法是一种对电镀车间综合性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它利用阳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阳离子除去;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将废水中的六价铬除去,使综合性铬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和六价铬离子含量处理到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净化后的水可回到车间循环使用.树脂饱和后用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废水的生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尤其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菌类微生物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其生化代谢作用,通过吸附法、代谢法、絮凝法等将重金属元素与水体分离或降低其毒性,可达到废水治理的目的。运用藻类细胞壁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可从水体中分离出重金属离子,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种植能富集重金属的水生植物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基因工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加强了菌类和微藻的吸附、代谢、絮凝功能,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废水治理的效率及稳定性,有力地推动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生物及植物技术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随着科技和工农业的发展,水体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汞和砷是水体中常见的两种制毒重金属,给人类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汞和砷的检测技术成为了当前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的提高能更好地给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同时可以想办法降低水体中的汞和砷含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本文就原子荧光仪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汞和砷的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化工废水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工废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植物、水体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废水的流入加重了近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由于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净化作用,远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则明显减轻;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大多沉积于排污口附近底泥中,流经红树林湿地时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已大大降低;2)化工废水没有改变红树林土壤的质地,但降低了其pH值;红树林土壤对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3)化工废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红树林植物可吸收化工废水中的营养元素而为自身利用,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重金属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的迁移率大致为Cu>Zn>Cd>Pb;4)研究认为利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化工废水时应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免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中的金属种类日益增多,如冶金电镀,采矿,金属制造,工业机械设备生产,纺织工业等,由于重金属的频繁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将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水。这些重金属废水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直接外排,势必对水体、土壤等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并推广应用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处理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将重金属从废水中有效去除,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也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烷撑多胺与表氯醇缩聚反应制备的聚胺类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在工业给水预处理中可以作为助凝剂使用,除浊效果好。在有机有色废水、含油废水、淤泥脱水及重金属离子、造纸等废水的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分子有机螯合剂与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且不溶于水的金属螯合物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4种螯合剂在不同加药量的条件下对含有Hg,Cu,Cd,Pb等重金属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机螯合剂的方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效率很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金属废水由于所含重金属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化学沉淀法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过程,但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泥,需要妥善处理或处置。离子交换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既可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有可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避免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产生大量的污泥。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可以更好的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和重金属离子的回收。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缺乏,水价上涨,用水成本占火电厂发电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将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应用于火电厂废水处理中,既杜绝了废水排放,保护环境,又通过废水重复利用,大大降低耗水量,降低发电成本,保障机组安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加强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城市污水全量循环理论对再生水利用的技术及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小尺度社会单元自循环利用模式、社会大循环利用模式两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