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然资本,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本存量保持基本恒定,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尝试性地将自然资本引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探讨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本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发展进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的历程,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倍受关注。本文在深入分析生态系统、自然资本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相互作用的ENC大循环系统,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和促进ENC大循环良性运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15-18
本文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中社会资本与环境资本对经济的影响,用可持续发展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与深刻的区域,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识别城市系统的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保护与投资于绿色空间两种途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 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 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有一定难度,但理清核算思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 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 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有一定难度,但理清核算思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本的分类测度和分区管理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8—2017年宁夏及其各地级市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了自然资本利用演变的驱动机制,旨在为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10年来宁夏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5.01%的速率从3.146 hm2增至4.56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人均生态赤字由2.462 hm2扩大至3.839 hm2,自然资本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市域尺度上,除固原市外其他各市生态赤字明显,总体上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②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流量资本已无法满足需求,对存量资本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市域尺度上,足迹深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而足迹广度的空间分布与其相反,二者存在显著的地域互补性。③从地类组分构成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是全区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尚处于流量资本占用状态,建筑用地已过渡为存量资本;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可持续性呈“南强北弱”格局,各地类间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消耗、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宁夏自然资本利用的显著因素,而人口规模、对外贸易、生态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化对自然资本利用的影响程度较轻;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驱动力差异显著。最后,基于自然资本利用空间分异特征,从供需视角提出了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明娥曾国平曹跃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5):83-91
诸多研究尝试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以此判断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却忽略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环境因素。随着全球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近年来已有学者尝试将二者纳入TFP测算框架,但大多基于传统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并建立在决策单元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测度,从而不能从多角度对技术效率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也无法测算投入或产出存在非零松弛时带来的影响,并忽略了区域技术水平的现实差异性。除此之外,未能准确测量资本投入是现有文献存在的另一普遍问题,以资本存量作为其替代度量会带来一定计算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利用永续盘存法、年龄—效率函数测算中国三种类型资本服务,再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ML生产率指数,在非径向、非角度和存在多群体效率的基础上,基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双重约束,测度1992-2012年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环境TFP的动态演变趋势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无效率主要来源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区域环境效率从东向西呈现明显的阶梯式分布;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类资本使用不当是资本无效率的主因;此外,技术进步是推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及南部沿海地区环境TFP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东北、西南和大西北地区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改善,并在纯技术赶超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对发达区域呈追赶趋势。因此,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深刻理解环境效率的含义,本文以全新视角对中国各省环境效率进行测量、分析。首先,基于中国各省农业和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利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收益函数的对偶关系,测算2011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其次,利用影子价格衡量污染物减排边际成本的优点,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的环境效率测度公式,研究各省的环境负荷、环境效率,针对环境效率在衡量经济发展质量过程中的缺陷,提出环境效率幻觉概念,结合二者对全国各省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各省环境效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整体上环境效率值在东中西部呈递减,但东北各省的环境效率值已普遍低于西南各省,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出现环境效率幻觉的省份较少,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其数量在增加。再次,利用环境效率的上升和环境效率幻觉的下降判断,中国仅二分之一的省份环境质量在真正好转。最后,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人均收入以及对外贸易水平与环境效率正相关,政府规制与环境效率负相关,对各地区的影响却呈现出较大差异;政府规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东部大于中部,而西部地区却存在负效应;产业结构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西部大于中部,但是东部地区却存在着负效应;对外贸易的继续增加对东中部地区环境效率具有消极的影响,且东部大于中部,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Li Yinqua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13,11(3):61-63
Abstract From ang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ivate law, the article analyzes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right for citizens and the right to u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wned by company and enterprise and points out three principles to balancing two relations: A principle of equal protection, a principle that general interest is superior to special interest as well as taking an account for special interest,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for example, in the circumstance that clashes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can not be avoided, policy makers can put an emphasis on more important social interest according after considering weight of each interest. Finally, the article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ight for citizens from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levels so that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be constructed with guarantee. 相似文献
12.
Company and enterprise have to consume a certain amount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during producing process and discharge pollutants into environment. No matter how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management are taken, company and enterprise will unavoidably lower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goods. In fact,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 decline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mainly caused by actions of company and enterprise. Whatever environmental right for citizens is, either as a right i…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化程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物权是随着环境资源法和物权法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与传统物权相比,自然资源物权是一组性质有别的权利总称.它在本质上具有物权属性.但也包含准物权的内容。可将其分为土地资源物权和其它自然资源物权。我国的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主要存在所有权虚化和抽象化、使用权物权化程度不高、土地资源使用权未得到切实保障等缺陷。应当通过强化和实现自然资源所有权、积极推进自然资源使用权物权化来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必须保障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有效实现,改进和完善自然资源的集体所有权;同时也要推进土地使用权和其它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物权化,特别是扩大自然资源物权中公民使用权的范围.推进自然资源物权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唐家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19-22
从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冲突出发,构建了利他状态下的资源代际分配效用函数。通过对非凸状偏好及利他的心理价格变化下消费均衡解的比较静态分析,作者指出。在后代人缺位情况下可以利用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当代人的利他度加以影响。实现利他的资源代际分配模式,从而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two key subdisciplines of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Previous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two fields has largely focused on their distinctions and synthesis in western (particularly American) academia.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sociological subdiscipline in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and is under vigorou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By contrast,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still a novel term for most Chinese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sociologies, which should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剥夺现象。受环境考核体系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是地方政府能够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手段。但是.通过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受地方财政刚性预算约束.政府在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不能对环境区原有居民落实各项补偿.也难以投入必需的保护性管理费用。于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护区居民与管理机构之间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是: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尽可能延续以往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经济活动。以抗衡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模式的压制;管理机构则实施开发性管理,以求自身努力。增加经济收入以保障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研究和管理活动。由于经营活动迎合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开发性经营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一些制度缺陷.在这种开发性管理战略中,一些环境区变相为政府权力支配下的环境资源.并借用可持续开发管理名义进一步转变成为某些地方机构与组织的私有环境资产。其后果是使自然保护区制度偏离了政策目标,也使环境区居民丧失了传统的环境支撑作用。对此论点.研究通过对近十年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的情况分析予以了经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The Peruvian altiplano is a marginal agricultural region with limited infrastructure, climate constraints, and high levels of povert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65 farms in four different agricultural regions, and data from three of those regions are analyzed here. Regressions were run with soil nutrient loss, soil depth loss, and yield los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s perceived by farmers. Location, topographical and management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Additional regressions were run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two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which were found to affect soil quality, namely fallowing and ploughing vertical furrows. Use of traditional fallowing (aynoca) was associated with helping to preserve soil quality, and was practiced by households with more education, with higher non-farm income, and in villages which had benefitted from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jects. Vertical furrowing similarly was associated with helping preserve soil quality, and was practiced by households with fewer unmet basic needs.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agricultur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System theory,pressure-state-response and 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model have been applied to establishing China's dynamic track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in this article.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s,the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situation has been evaluated systematically from 1991 to 2007.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presented a downtrend from 1991 to 2007.The basic reasons are the pressure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GDP,natural resources trade increased gradually,resulting in tension and frag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论劳动价值论中自然资源价值的缺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丽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19-22
自然资源的价值首先要在哲学层面予以肯定,然后探讨如何利用市场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要在市场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文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自然资源的价值、解决自然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是难以奏效的。现实在呼唤新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兰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自效率测量方法(radial efficiency measur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在1998-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指定的研究期间,环境规制使得中国工业技术效率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三个地区之间受环境规制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为环境规制所付出的成本最大,即东部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最高,这也是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物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从受污染物影响的角度来看,因控制废水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大于因控制SO2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即对于中国工业,废水的环境成本大于SO2的环境成本.另外,从研究结果中也可知,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有一定难度,所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