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及其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地区1954~2001年气象台站的天气现象的观测资料以及最近几年20多个台站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一年中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3~6月份),其中4月份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所有沙尘暴的50%;北京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发生的频次有减少的趋势;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北京地区主要是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气的74.15%,其次是浮尘天气(18.09%)和沙尘暴(7.76%);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现象与天气气候背景、周边和本地地表生态系统、本地建筑工地以及裸露地等有密切的关系;沙尘天气对北京重污染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谈沙尘暴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尘暴也称“黑风”、“黑风暴”或“沙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天空能见度很低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无论从成因、强度和危害程度上,都不同于扬沙和浮尘天气,也有别于单纯的大风天气。关于沙尘暴的成因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对于它的形成,以下三个条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田雄 《环境保护》2006,(10):56-59
2006年4月20日,华灯初上. 三天前,中国北方地区出现自2003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北京市未能幸免,成为土黄色的城市,空气中充斥着细细的沙尘,地面、房屋、汽车,甚至是每一片树叶都被黄色浮尘厚厚覆盖,而这一天正值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尘暴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浮尘天气是指尘土、细沙随风漂移,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大于 10km的天气;扬沙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在 1~ 10km以内的天气;沙尘暴天气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的一种自然灾害性天气。 1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形成沙尘暴必须同时具备大风、裸露沙质地表和强劲对流 3个条件。其中,大风是动力条件,裸露沙质地表是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党中央书记处提出的"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的城市"的宏伟目标,研究北京风沙污染的规律,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一、北京风沙污染概述据1951—1980三十年资料统计,北京每年风沙日平均有33天,约合11天有一次风沙日.由风沙输入空气中的飘尘污染物,占北京地区全部飘尘量的三分之一,比全球平均高出三倍多.因此,风沙是北京地区不容忽视的自然污染.  相似文献   

6.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国际交往的中心。搞好北京的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要“改造北京市的环境,搞好绿化、卫生,利用有山有水有文物古迹的条件,把北京建设成为优美、清洁、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为北京今后的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又指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的环境建设。……从而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又非  相似文献   

9.
和田降尘与浮尘、扬沙、沙尘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探索了新疆和田扬沙、沙尘暴、大风和浮尘产生的原因及发生规律与土壤降尘量的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降尘受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和强度的影响,对土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春季华北地区一次典型沙尘重污染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小时监测数据、NECP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2017年5月3—5日华北地区一次典型沙尘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由前期的浮尘和后期的扬沙天气造成.前期,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将沙尘源地的沙尘抽吸到空中并在偏西风作用下,长距离传输到华北地区沉降,造成大范围浮尘天气,多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PM10浓度增高显著.后期,随着高空横槽转竖并东移,受强冷锋影响,京津等地出现大风扬沙天气,大风过后,空气质量转好,PM10浓度降低至较低水平.起沙源地高空辐散、近地面辐合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将沙尘带到空中并向东传输至华北上空,近地面处于弱辐散场,高空的沙尘缓慢下沉,形成了浮尘天气;高空槽东移,高空辐合,近地面辐散,700 hPa至近地面为强烈下沉运动,是形成此次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和特征量诊断,给出了华北地区此次浮尘和扬沙天气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指出:“大力加强城市的环境建设。要认真搞好环境保护,……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为了切实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把首都建设好、管理好,《批复》要求“要抓紧制定城市规划、城  相似文献   

12.
罗晶 《环境》2011,(11):11-13
近年来“去北京看海”、“去广州看海”等网络流行段子,成了各地市民对城市内涝的调侃。面对城市里越来越多的“汪洋一片”,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其原因。管道落后、城市硬质化等方面,是被经常提及的引起内涝的症结所在,但最根本的恐怕还得从城市的管理和机制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规定:北京地区的绿化规划包括山区、平原和市区三个部分.北京地区的总面积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3,宜林山地有1000万亩,已绿化350万亩.规划将650万亩荒山都披上绿装,并使之与河北坝上地区以至内蒙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带结合,形成首都  相似文献   

14.
魏正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47-747
产业结构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城市在以GDP表达的产业结构上多为“三产”>“二产”>“一产”。如伦敦1985年“三产”比重达到77.2%,巴黎为74.6%,纽约为84.7%,东京为71.1%,香港、新加坡1993年分别达到75.5%和69.9%。  相似文献   

15.
沈立 《环境》2015,(1):16-19
<正>大风起,雾霾散。对于受雾霾困扰的城市来说,风是一剂治污的良药,是大家翘首以盼的救星。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大风吹散雾霾的同时,又招来了扬尘污染。现场拆除工程基本无任何洒水,工地出入口也看不到冲洗设施,围蔽工程只做了一半,绿化工程更不用提。2014年下半年间,北京、武汉、重庆、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的媒体陆续反映,当地PM2.5指数有所下降,而PM10数据却大幅上升。各地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扬尘是元凶"。秋冬季风一方面带走了空气中体积较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一向以古老、文明、淳厚、朴实而著称,其城市建设以格局严整、建筑平缓、空间开朗为特征。在建筑布局上高低有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功能严谨。北京,是我国最后几个王朝的都城,在这里遗留的文物、古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较完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佼佼者。北京,又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该走在全国城市建设的最前列。为保护好北京的城市风貌就必须在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市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四条建议,其中要求把北京市建设成为优美、清洁、第一流的现代化城市。这对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知道,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自然的、技术的及社会的三个系统。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是与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相互联系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生产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北京地区已发展了近三千多个大小工业企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165-165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际合作与地方服务项目.承担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典型区应用研究”、“湖泊(滇池)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环北京周边沙漠化数据库建设”、“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西部生态调查”、“中东部生态调查”、“长江流域洪水易损性评估”、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面完成“小变”、“中变”任务和“大变”工作的初步启动,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初步展现出基于“云山珠水”上形成的“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迷人魅力。但是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仍然是偏重于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单一子系统的单一性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行政、法制、技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经济手段,以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向着生态化方向转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战略选择,本文试图结合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谈谈广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如何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方林苗 《环境保护》2022,(23):29-31
<正>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座地市级城市,是兼顾一、二、三产业,偏重工业的综合性城市。2019年4月,绍兴市入选国家首批“11+5”个“无废城市”试点城市,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建设试点,率先迈开“无废城市”建设的步伐。四年来,绍兴市坚持四“高”并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