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保护》2014,(4):I0005-I0007
2014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以下简称国办99号文件)为主线,整体推进煤矿安全“双七条”(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条举措)落实,重点突破、打好50个重点县(市、区)攻坚战,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督促煤矿企业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2.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煤矿企业行为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BBS)应用到煤矿行为管理。通过分析BBS方法原理与工作机制,设计BBS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评估企业安全行为状况并制定安全行为改进目标的前期准备阶段;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并实施行为观察的行为安全观察阶段;纠正矿工不安全行为并激励行为规范矿工的干预与反馈阶段。提出健全BBS制度、健全行为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完善行为安全培训体系的BBS保障机制。只有将BBS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实践,才能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3.
报载,太原市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的通知》,规定“凡发生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煤矿矿长,终身不得在太原市担任矿长”。  相似文献   

4.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是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及矿工安全健康的产品所采取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安全标志是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及使用单位采购、使用的标识,凡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未取得安全标志,不得进入煤矿井下。我国自1990年开始推行这一制度,10多年来这一重要制度的实施,在大大减少由于矿用产品安全性能缺陷所引发的事故,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程度,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安全健康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煤矿特殊作业环境的客观要求煤矿作业环境是人工开凿的半封闭空间,不仅…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矿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各类事故的主要途径。矿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要与时俱进、持续不断的提升,这就使得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关系数百万矿工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始终把矿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率,改善、提升安全培训方法,基于长期对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结合事故致因“2-4”模型、案例教学、PDCA循环等相关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事故—原因—培训”为核心链条的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分为事故收集、原因分析、培训实施3个步骤。同时深入挖掘案例教学中建构主义、结构主义、知识转化机制等理论,分析指出这些理论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的理论内涵,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安全经验分享,与事故案例分析一同扩充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的核心链条为“事故/成就—原因—培训→行为”(Accident/Accomplishment-Cause-Training→Act),进而提出了新的应用框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面对煤矿事故频发现状,立足矿井安全实际生产困难,深入探索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煤矿安全事故中,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实验平台模拟煤矿员工工作现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以及安全文化教育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趋势。对比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不一定越低,且安全文化教育的刺激作用具有保质期。  相似文献   

9.
葛晨迎  张树川  杨文旺 《安全》2022,43(1):31-35
为系统分析矿工在机电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关联因素,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文从煤矿安全生产网和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煤矿事故案例中选取2015-2021年发生的90起机电运输事故作为案例样本,统计分析煤矿机电运输中不安全行为在动作分类、班次、月份、地点和岗位5个维度的分布特征;运用Apriori算法研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这5个维度之间存在的关联规则。研究表明:在3个班次中,中班时间段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比率最高;在一年中8月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最多;处于工作面中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一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重点防治一线工人在中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晚班时冒险作业这一行为,有利于加强工作面的巡检力度,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广东梅田矿务局安监分局,为了引导广大矿工认识、重视、掌握和驾驭煤矿安全生产规律,别开生面地采用典型事故案例报告团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大面积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他们取材于1988年度该局“三违”的典型事故案例,编写成报告材料,巡回下属各矿进行演讲。这个由6人组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有效地评价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一线矿工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分析法获取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26.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MATLAB R2018a软件计算,使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10名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12个评价指标中,家庭支持重要度最大,自我效能重要度最小;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是客观合理可行的;3号、8号和9号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等级高于Ⅲ级,其工作安全性低,应引起煤矿重视。研究结果对煤矿井下人因事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矿工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矿工能否正确处理外界刺激,将直接产生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感觉、注意和记忆理论对矿工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矿工信息加工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安全培训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管理矿工不安全行为,对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修正,构建一个含有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混合模型,探讨应对计划和安全监管力度对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468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状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实证检验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调节机制,从而提炼出安全监管力度的调节效应曲线。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行为应对计划促进了不安全行为的产生,煤矿安全监管力度调节矿工不安全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的二次调节,综合了增强和干扰2种效果,煤矿企业应该实行柔性安全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程思想的矿工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问题,在分析不安全行为控制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安全行为理论,提出通过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来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并对塑造矿工安全行为习惯的5个阶段——文本化、流程再造、制度化、物化、习惯化分别进行阐述。研究表明:塑造安全行为习惯不仅需要灌输安全理念,还应对不合理的作业流程、制度重新设计,其最终落脚点是使矿工形成自主的安全行为习惯。只有落实到行为习惯的控制措施才能对不安全行为产生自发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09,(8):I0012-I0013
为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使各类煤矿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深入持久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矿工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矿工能否正确处理外界刺激,将直接产生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感觉、注意和记忆理论对矿工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矿工信息加工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安全培训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道君  李全 《安全》2009,30(11):32-33,36
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煤矿安全管理虽然具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规律性可循。笔者通过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认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抓好人、环境和培训三方面至关重要:人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环境是安全生产的条件、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抓住这三方面,就能够分别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文献分析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本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是煤矿对由安全生产体系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蕴含在煤矿内部的一种企业管理能力。具备知识属性的"人、设备、环境、制度"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制度不安全条件"对构成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构成要素越强则影响因素越弱,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低;构成要素越弱则影响因素越强,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为防控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传播动力学方法,在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易染-潜伏-传播-管控-免疫(SEIMR)传播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演化不同状态下矿工人群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模拟转化率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EIM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过程,恶化率、改善率、醒悟率及遗忘率等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改善率和醒悟率可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提高恶化率和遗忘率可以促进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因此,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可通过调节控制这些因素来预测和干预不安全行为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非煤矿山安全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矿山安全生产法规、矿山安全管理知识、矿山开采安全保障条件、地下矿山通风、地下矿山顶板事故预防、地下矿山爆破事故预防、地下矿山火灾预防、地下矿山水灾预防、矿山防尘防毒与防氡、露天矿爆破安全、露天矿边坡事故预防、尾矿库事故预防、矿山应急预案与矿工救护等等。非煤矿山之所以被称为“高危行业”,这是由于该行业的工作对象和性质所决定的,非煤矿床开采的每一步几乎都充满着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