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滇池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年年蓝藻暴发,成为全国蓝藻严重暴发三大湖泊之一。近年滇池北部草海水污染严重但蓝藻暴发不严重或不暴发。经10多年治理,滇池水质有所改善、蓝藻暴发程度有所减轻。总体治理思路:把消除蓝藻暴发列入治理滇池目标,才能激发责任领导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或创造性;把提高污水厂处理标准放在控源首位;实行分区治理;深度彻底打捞消除蓝藻;大规模生态修复;取消使用微生物禁令。治理措施:控源截污;建设足量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封闭排污口;综合措施治理每条河道;分片消除蓝藻暴发;清淤;生态修复;"引江济滇"调水;把草海建成全国不全封闭小型湖泊治理典型,并保持蓝藻不暴发。  相似文献   

3.
①2007年6月24日,滇池蓝藻暴发,绿浪翻滚,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蓝藻。②同样是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城市近郊湖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③滇池受蓝藻侵扰期间,畅游洱海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青山摄④⑥5月29日,5月29日太湖蓝藻暴发,市政府紧急组织渔民和武警战士打捞蓝藻。⑤太湖水污染造成无锡市供水危机。龙山脚下的“白沙泉”已被远近老百姓取干,人们仍守候在井边,等待着泉水流出。吴小草摄江河湖泊的病痛与生机 滇池 太湖 洱海@吴小草~~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凤眼莲在生长过程中可吸收污水中大量氮、磷和其它重金属的特性,对比分析凤眼莲在滇池草海放养生长中的实验数据,认为在滇池草海放养凤眼莲治理滇池蓝藻,改善滇池水质的措施是可行的,论文还对凤眼莲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5.
滇池水体中主要藻种毒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滇池的优势藻种,蓝藻“水华”含有毒素,微囊藻毒素分子量为904,实验中可使小白鼠肝脏充血肿大致死。滇池外虽然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水体中藻毒素含量还比低,尚不会对动物及体产生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7.
滇池蓝藻成份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良民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2):46-47,46
滇池蓝藻的粗蛋白为43.69%,藻蓝蛋白为8-15%,藻多糖为5 ̄8%。初步估算,滇池每年可收获的蓝藻的生物量约10000吨鲜重,其中可用于资源化的量约为5000吨(干重)左右。一吨蓝藻干粉可以生产藻蓝蛋白50-80kg,藻多糖20kg,藻毒素1kg;同时还可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饲料或肥料在农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9.
滇池水华综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华污染已成为滇池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滇池水华治理被国家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而予以高度重视,据多年的监测资料,滇池水华的各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其次为束丝藻和鱼腥藻。该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滇池水华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水华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的综合对策,特别强调了滇池水华必须坚持控制污染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藻蓝蛋白色素(phycocyanin,PC)存在于蓝藻中,由于这种色素在620 nm处有较强的吸收,可以用来作为检测蓝藻含量的指标.利用2009年9月19~20日在滇池实地采样获得的实测光谱数据和水质参数数据,结合前人提出的半分析嵌套模型,建立了适用于滇池的藻蓝蛋白色素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建立了620 nm波长处的藻...  相似文献   

11.
用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污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国内外多年来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归纳得出生化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的有效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在国家湖泊环境治理重点滇池外草海进行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治理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气浮原理开发了规模化清除蓝藻藻华方法(专利号:200810058076.4)和藻水分离技术(专利号:200710065795.4、200710066435.6、200710066251.X),使蓝藻藻华清除率〉95%,实际应用于滇池和太湖大规模清除蓝藻藻华,为蓝藻藻华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环境演变与藻类监控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滇池水环境的演变,藻生物量发展变化导致原有的监测技术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进行分析。采用水面快速蓝藻生物量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对滇池蓝藻水华发生、发展、暴发、分布以及变化的预警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大于 95%。该毒素的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Dha),分子量为1023,其紫外扫描光谱(200~300nm)在239nm处有特征吸收。[Dha7]MCRR在滇池水华蓝藻中普遍存在,有时会成为MC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Dha7]MCRR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大于95%.该毒素的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Dha),分子量为1 023,其紫外扫描光谱(200~300 nm)在239 nm处有特征吸收.[Dha7]MCRR在滇池水华蓝藻中普遍存在,有时会成为MC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爆发,需要科学、有效地监测蓝藻水华的状态和变化趋势。本文以滇池流域为例,建立基于多源卫星监测、手工监测、自动监测等多方式的湖泊蓝藻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湖泊蓝藻天地一体化监测业务化运行平台。指出将此平台运用于环境监测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是湖泊蓝藻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滇池富营养化与藻类资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前滇池外海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蓝藻生物量占明显优势。据预测,到2005年外海的水质和富化状况将比目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富营养状态,局部水域在夏秋季节仍会发生“水华”现象,直接收获蓝藻一终端控制污染途径,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步入水污染密集暴发期.近年来频频暴发的恶性水环境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渤海湾、东海赤潮,太湖、巢湖、滇池蓝藻污染……一次次为人们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水体及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对滇池敏感水域实施蓝藻清除应急措施。该项目在水资源调控措施、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及行政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下,针对各应急区不同的污染特征,采用多种药剂净化、机械除藻、水域围隔、凤眼莲景观化等各种应急措施,以确保达到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敏感水域水体及旅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滇池水华蓝藻中藻毒素光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囊藻毒素是水华蓝藻释放的一类毒性很大的环状七肽物质.通过紫外灯和日光照射滇池水华蓝藻提取液,发现溶液中微囊藻毒素均可被降解,且在日光照射下降解更快.同时发现藻毒素的降解程度与色素含量有关.结果表明,色素催化光降解可能是天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去除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