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问题,在淮河/太湖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意见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结果:对于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实现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准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问题,在淮河/太湖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意见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结果:对于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实现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准河/太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然而,由于缺乏全面、合理、协调的水污染管理机制,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还存在不少问题,水环境质量呈现出"整体(流域)转好、局部(支流)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工程效果的公众评估和社会宣传重视不够,致使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治污工程的认识失之偏颇,全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得不到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江苏省自然保护工作已确定,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为重点,以“三创建”和流域环境管理为龙头,全面推动自然保护工作。 首先,继续开展“三创建”活动,“九五”期间全省10%以上小城镇建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创建100个清洁文明生产乡镇企业、创建“生态村50佳”。这项工作是“611工程”的延续,巩固和扩大“611工程”成果,促进本世纪末江苏省全面实现小康。 其次,抓好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严格贯彻执行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组织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淮河流域关停所有5000吨/年规模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厂,完成超标排污企业的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1998年1月1日起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开展流域污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以来,国家非常重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并将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黄河中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10个流域划定为重点流域。2010年,重点流域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9%,GDP总量占全国的52.3%,人均GDP为2.7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流域未来仍有发展经济的压力,其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是实现污染减排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的实践与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淮河、辽河、海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河三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迫使我们将流域的开发与环境综合治理提上日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淮河的水污染形势来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水污染仍然严重,离水质变清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对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是制约流域各行政区间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如何协调流域跨界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流域管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介绍了国外多个流域跨界污染管理体系。以太湖流域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应用行政、法规、经济激励和联合监测等方式协调各行政区利益冲突,以达到防治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太湖流域治理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分析,对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和太湖流域水质变化对应的规律性分析,指出太湖流域治理已经进入3.0时代.文章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及地方实践需求,提出太湖治理3.0阶段应该在流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环境经济和城乡统筹协调,生产及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享等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中国流域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水污染控制,公众参与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动员多方力量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克服政府单方决策的缺陷。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未能有效发挥上述公众参与的优势,极需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机制。基于政府、公众、企业之间的互约‘关系,提出了成立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小组,组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力量开展协商、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激励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的互约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三次污染事故促进使淮河治污工作不断深化 我国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淮河.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水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污染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污染防治的成败与否.针对淮河/太湖流域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员工整体上的环境意识还不是很强.今后媒体、政府部门以及环境宣教机构需要共同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太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使太湖重现碧波美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势在必行。而目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太湖流域,农村的环境保护还面临着政策法规和环境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法律法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大关注。笔者介绍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背景;指出了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总体框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淮河流域环境问题识别评估的主要结论;归纳了强化管理能力建设,制订实施细则,调整和建设排污收费和监测系统,以及治理工程项目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针对疫情可能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均全力加强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工作,突出了当前形势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实现安全饮用水目标,美国在法制体系、组织结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和保护计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应对疫情、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诸多启示。美国实践经验表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建立从废水排放控制到水源地风险防范的全方位、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监测与应急体系;构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基于美国水源地保护经验,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全国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严防医疗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向水源地排放;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并制定备用水源等应急响应计划;强化地方政府对水源地的统一监管职能,明确水源地管理部门和水源地水厂的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和联防联控;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十一五”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 项目以综合示范区水质改善为目标,重点研发园区化乡镇企业工业废水中难降解含氮、磷有机物的深度削减技术,农田种植业和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控源减排技术,“湖荡湿地-入湖河流-湖滨缓冲带”为一体的生态拦截与修复技术;以湖泊水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研发湖泛与水华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及建立水资源优化调度决策平台. 选择太湖流域重污染型竺山湾小流域、面源污染主控型苕溪小流域和城市化型太湖新城三大典型综合示范区,通过控源减排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综合实施,实现综合示范区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规模化蓝藻水华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巢湖生态系统之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是合肥市的可靠洪水水源,又是合肥通往长江的水上通道,并灌溉着周围40万公顷土地。然而,巢湖面临泥沙淤积、水质污染、富营养化与旱涝灾害四大生态问题。本文提出以水量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调控方法,除进行人口控制与绿化外,还进行了巢湖分洪道与江淮运河两项工程。水量调控可解决巢湖四大生态问题,还可缓解淮河中游水量不足及其水污染问题,且有水上运输的便利。计算结果表明,水量调控的湖泊生态系统优化方法是目前经济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必彬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17-1021
从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监测结果,以及工农业发展、人口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太湖萎缩,底泥中营养物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太湖湖体、环湖河流水质与省、市边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分别为:总磷、总氮和氨氮;水体水质演变是由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过度增加、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以及太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太湖近15 a来水质发展趋势及污染物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太湖污染治理的重点污染控制区及相应的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