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毅  张丽  朱晓东 《环境保护》2016,(19):62-64
建设低碳交通对于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性转型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低碳交通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交通建设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监管力度不够,未形成高效的低碳交通科技支持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的衔接等主要障碍,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各规划协同发展,实施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的交通节能减排,支持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完善低碳交通监管体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措施来推进低碳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蕾 《环境保护》2011,(15):50-53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发布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期.月前,我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截至2010年底,国务院已批复的3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95条,规模达到2650公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城市雾霾的成因,阐述了沈阳市能源利用及大气污染控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区域一体化的高效供热工程、建设气化沈阳工程、全面优化城市工业布局、推进城市抑尘工程、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工程、实施大气监控预警工程、实施雾霾污染控制工程等治理沈阳城市雾霾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着力加强慢行交通系统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慢行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国家层面应加快慢行交通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的制定,健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交通,加快"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开发碳汇潜力,培育全民低碳意识等9个方面论述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她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创举,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78年的这项生态工程,23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203.72×104hm2,“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工程开始实施时的5.05%提高到目前的9%,一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工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行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相结合,造(林)、封(育)、管(护)相结合,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21世纪前50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决战期,必须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对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各行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也是中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要求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交通发展,建成布局科学、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确立了"绿色交通"的引领地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年来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的深厚基础以及政策、机制和体制机遇,并从建设大浑南低碳发展样板区、实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低碳电力供应工程、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程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的地铁交通污水排放体系全面性差的问题,提出将节水节能技术应用到污水排放体系建设中,对污水特性和污水排放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铁交通污水主要来源于消防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地铁交通污水排放设计没有具体的规范;城市的地势偏低或城市中不同地区有明显的高低差,易致使地铁排水倒灌;路基路面结构与材质不良,容易导致路面积水,使路面积水向地铁内滴入或涌入;依据地铁交通污水排放对地铁运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构建基于节能节水技术的地铁交通污水排放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介绍了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的深厚基础以及政策、机制和体制机遇,并从应该建设大浑南低碳发展样板区、实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低碳电力供应工程、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沈阳市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沈阳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情况,同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从城区职能调整、产业布局调整、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自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发展壮大,为昆山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缺少发展规划以及受发展环境制约等客观因素,在服务昆山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监测人员和内部机构设置、监测用房及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测设备与装备和监测业务能力等内容的分析,并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指出了昆山市环境监测站目前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对"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滨海区域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研究——以青岛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是区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区域给水、排水、防洪排涝等各专业规划同步进行。结合滨海区域建设现状及规划布局,针对不同下垫面及建设进度提出"分散式"与"集中式"雨水综合利用模式,在已经大规模建设城区,采用"分散式"雨水利用模式,可对雨水有效利用。在雨水利用规划中提出规划相关指标要求,对类似滨海区域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是本世纪紧密关联的两个最重要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在分析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它们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也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它和其他指标一起评价“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是判断“两型社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选择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这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还能进一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朝阳市“十一五”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果及问题的分析,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从电力行业脱硫设施稳定运行、推进低氮燃烧技术、加快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取缔供暖行业燃煤小锅炉、加快在用车淘汰力度及规范油品供应等方面对朝阳市“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翔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153-1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基于对崇川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化进程与崇川区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是崇川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崇川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总结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探讨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02~2011年间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的变化,基于LMDI模型分解方法,探讨了10年间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序内,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量均呈增长态势,建设用地年扩展率1.25%,碳排放年均增长8.84%,建设用地变化与碳排放量正向效应显著,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度为12.36%,对建设用地采取总量控制原则,能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对陕西省实现"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解读政府环保工作,并结合沧浪区生态的特点,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沧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对加强沧浪区生态文明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着力”和“三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水利工程一般指为当地提供防洪除涝、供排水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涉及地域范围较广,对生态影响往往具有宏观影响、区域性影响等特性,其生态环境影响与民生息息相关。本文以黑龙江省最大的湿地——扎龙湿地附近的“三江平原近期防洪治涝工程”和“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两个国家“十一五”重点大型水利工程为例,简要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难点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