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地学     
土壤是地上生物的载体和介质,又是地下生物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的联系纽带土壤通过对全球变化的贡献来影响生物多样性土壤又是温室气体的源和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的碳、氮循环过程和速率受到破环,消弱了土壤作为温室气体的汇的功能。土壤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断地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将导致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极地与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与水分循环模式和洋流模式发生变异,进而造成水热分配和生境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人与生物圈     
地球是一个围绕太阳不断运转的行星。它的外壳是由一层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称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土壤层。岩石圈的外部还有水圈和大气圈,它们同太阳的辐射能一起构成了地表的无机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又广泛地分布着各种生物种群,这些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合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中生存着各种类型的生物,并且在生物圈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工具,它像一座座加工厂制造有机物质。草食及肉食动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而微生物则  相似文献   

3.
X21 9801340人类对氮循环的影响:从地区远景看全球问题/Dag 0.Hessen…// AMBIO一人类环境杂志/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一1997,26(5)一314~317 环信X一28 本章探讨有关全球氮循环中人为扰动的主耍问题。本项目旨在评估娜威南部两大流域及其子流域的氮状况,并随着研究的进展阐述氮保持与流失的一些模式。对人口稀少的荒地而言,大气愉入是氮的主要来源,约为2.smg/mZ·a。低固定和明显的氮饱和源于大气氮的高输入,以及水文条件、土壤贫瘩和陆地磷的缺乏。在这个酸化的流域,NOx和NHx的扩散急剧下降,地表水的酸化中将近一半是由于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XZI 9500792物料的倒流:水和营养物从海洋至土地~Revers-i:19 the flow:water and nutrients from the sea tothe land[刊,英]/C.N.Hodges…// AMBIO一]三,93,22(7)一483一490中信X一150 一个急需关注的行星领域是大气中的碳含量日益增长。另一个领域是世界上土壤的碳含量日趋减少。这二个现象是一个单一问题的一部分。必须使大气中增加的碳流返回土壤。这方面的一项技术是以海水为基础的农业,它将海洋中的海水和营养物挟带至水生动物和生长植物的农场土地。此外,能将这些农场建设成可在沿海地区许多地点中发展的新社区的整体部分。假…  相似文献   

5.
生物圈和CO2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是CO2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汇。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将直接对生物圈构成影响。本文介绍了CO2在生物圈中,特别是植物圈中的分布和循环。由于森林的生产量和碳的含有量均在植物生态系统中占有压倒性优势,因此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和热带雨林中碳含量和分布的变化,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模式模拟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环境气象学     
X16 .2(X)(X) 1328大气氮化物的源汇及气候与环境效应/郭李萍(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999,18(5)一193一199 环图X一巧 对大气中气相氮化合物源汇状况及其引起的气候和环境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大气温室气体凡O及影响大气质量和环境的含氮化合物NOx的源汇种类及强度;对含氮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作了综合剖析;针对与农业过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源一土壤中由微生物参与的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过程与机制及其产生气相氮化物的可能路径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NOX 在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地圈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OX 大气浓度增长对对流层大气O3污染、大气氧化能力和酸沉降及平流层O3消耗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全球NOX 释放源组成、年释放总量和人类活动的贡献 ,并与N2 O的源组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汞(Hg)作为1种神经毒素,它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且和人类的健康有密切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水生食物链和受污染的鱼类的生物累积的结果.在1990年第1次把汞作为1个全球污染物的国际会议上,大气中汞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就被确定并随后由Lindqvist等人尖锐地指出:即使在偏远地区的、低生产力的湖泊,鱼类也被发现含有高  相似文献   

9.
X322(X) 20刀3821世纪源排放与大气C仇体积分数预测/陈跃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2印2,15(2)一52一55,59 环图X一6 简要介绍了IPCC在20(刃年3月正式公布的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利用一维全球碳循环校式及7种代表性方案对21世纪的大气C仇体积分数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1世纪,大气C仇体积分数增长速率将高于20世纪,化石燃料源仍然是引起大气C仇体积分数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果化石燃料仍为胜要能源且它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大气的碳吸收比例将不断升高,21世纪末大气COZ体积分数可能超过1仪洲〕x 10“6;只有…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2011年大气电场仪的观测资料,对太原地区大气电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地区晴天大气电场日变化呈双峰双谷波形,大气电场峰值出现在09:00和21:00左右,平均值为0.912 kV/m,同其它地区相比明显较大,人类活动通过气溶胶使得市中心的大气电场早峰值提前,晚峰值推迟;大气电场的季节变化与太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密切关系,冬季晴天大气电场日变化伴随着年变化,夏季大气电场日变化受全球性普遍日变化机制影响较强。讨论了大气电场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盐成为大气中重粒子,从而影响大气电场的强度,太原地区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导致了大气电场强度比其它地区高;分子极性较强的二氧化硫与大气电场互相影响,因而与大气电场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环境地学     
X144 9801290生物固体对土壤氮循环和硝态氮淋洗的影响/杨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森林资源学院)//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7,16(4)一182一186环信X一15 根据近20余年有关生物固体对土壤中氮循环及硝态氮淋洗的文献综述了有关的研究结果。从生物固体中氮的形态、矿化作用、氮被植物的摄取、氨的挥发、氮的固定与储存、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铁的淋洗介绍了氮的循环;从林地及农田的生物固体施用量、植被、季节及土壤的特征介绍了硝酸盐的淋洗状况。这对于生物固体合理的土地利用,发挥其正效应,以及保护环境可供参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工作组的研究内容是:1)定量地证明人为变化对全球环境影响的记录,特别是关于矿物、燃料、土壤和生物量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损耗和开发等记录;2)评价人为变化对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特别是对生物限制元素和有毒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退化的影响。 集中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环境的破坏,包括资源消耗速率和土地利用等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循环的干扰,包括:工业、城市化和农业的发展;环境和生物的反应;排放、物质来源、搬运速率和沉降对自然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浓度急剧上升和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等是目前人类面临最严峻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因此,如何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研究和分析西山森林公园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和标准林业CDM碳汇法,计算得出西山森林公园森林碳汇总价值约为723.37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一个陆地生物圈、海洋水圈和大气圈三圈耦合的全球碳循环模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燃料两大人为源的影响,并考虑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调试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再现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的变化历史,能正确反映海洋内部的碳循环过程和全球碳循环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结果较为理想.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模式可能低估了海洋的碳吸收能力,高估了CO2施肥作用对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X21 .9502128大气环境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影响/郑绍建…(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部环保科研监测所一1994,11(4)一13~17环信X一120 系统地评述了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臭氧和酸雨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农业生产过程对大气环境,包括大气中CO:,CH;和N:O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对策。参14XZI 9502129南京市水环境一大气环境一经济系统多目标多变量决策研究/张智光(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  相似文献   

17.
大气汞的自然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气汞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大气汞的研究是近15年来汞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热点,其中大气汞的来源又是大气汞循环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大气汞的来源分为人为源和自然源。与人为汞源不同,大气汞的自然来源影响因素较多,对其认识的复杂性更强,进行准确的认识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大气汞自然来源的研究工作,对大气汞的各种自然来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一方面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突出绿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生物技  相似文献   

19.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20.
X142200600609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营养调控及分异成因/赵少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杂志/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5,24(10).-1197~1203环图Q-28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它在环境中含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及动植物的健康安全。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土壤中硒的含量分布、形态及有效性,大气和水环境中硒的形态分布,植物体中的硒及其对硒的吸收关系;讨论了低硒高硒环境中硒营养水平的调节及环境分异的成因,诸如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