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分析焦化废水的有机组分,并对萘等主要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用硝基乙烷作辅助溶剂配制出进行理论吸附实验所需的稳定萘水溶液。5种吸附剂对萘水溶液和焦他废水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上海15#炭为最佳吸附剂,并发现焦化废水中其它成分的存在对萘有强烈的竞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歇振荡法,研究了钢渣吸附模式、选择性以及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钢渣对阳离子的吸附容量远远大于对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其吸附模式属于离子交换;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其选择性能与离子的电性、电价、离子半径和水化热等因素有关;钢渣吸附Pb2+是单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3.
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IR,ESR技术,研究了腐殖酸对灭草松的吸附及吸附机理,并且对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经过大约4h的初始快速阶段,此后进入慢速吸附过程。溶液pH可能会影响腐殖酸的构型。高pH时,吸附量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稍有增加。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过程中存在氢键、电荷转移作用,疏水分配也是可能存在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吸附速率比在天然黄土上的快,同时吸附数据都能很好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与起始浓度、温度及黄土本身的性质有关;萘和菲的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196~-1.172kJ/mol和-28.86~-15.70kJ/mol;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改性黄土上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孔扩散过程控制,实验数据可以用扩散动力学方程拟合。本研究为理解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土壤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不同活性炭对水中微量药物萘普生的吸附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吕婧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443-2449
从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式和吸附热力学等方面详细考察了煤质炭(MAC)、杏壳炭(XAC)和椰壳炭(YAC)对水中微量药物萘普生(Naproxen,NAP)的吸附去除效能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AC、XAC和YAC对NAP的吸附平衡时间大致为24h,平衡吸附量相应分别为8.23mg·g-1、7.92mg·g-1、6.52mg·g-1;这3种活性炭对NAP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吸附速率受到膜扩散和内扩散作用的共同限制;相较而言NAP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吸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MAC、XAC和YAC对NAP的吸附去除机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共同作用,且化学吸附作用大于物理吸附;NAP在3种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均为自发进行的不可逆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电吸附除盐装置,在不同操作电压、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对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循环处理,通过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方程探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电压越大,电极吸附能力越强;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电压越大,极板吸附速率越快;Weber-Morris方程表明,内扩散是影响电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建  王静  孙成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6):636-639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对氯苯酚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7的条件下,随着pH值上升,对氯苯酚的水溶性增加且与石墨表面的静电斥力增强,对氯苯酚在石墨表面的吸附量显著下降.离子强度对该吸附行为无明显影响.对氯苯酚与石墨表面芳环结构之间的π–π作用是占主导地位的吸附驱动力,而疏水力和静电力作用在该吸附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会强  吴束  李爽 《环境工程》2016,34(8):182-186
研究了柴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3种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0℃低温条件下,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吸附与解吸行为,并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萘系物Koc、Kf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且均随着污染物Kow增大而增大;萘系物在改性泥炭上均存在明显解吸滞后现象(HI>0.21),解吸滞后程度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萘环上甲基数量增加或α、β碳位序变化,萘系物在泥炭上分配及吸附能力变大,相应,解吸速率降低,解吸滞后程度变大。  相似文献   

9.
以氮气为载气,氯化锌化学活化制备羊骨炭,用其对苯酚模拟水样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固液接触时间、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和羊骨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拟合了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3种动力学模型;采用SEM和BET等方法对羊骨炭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酚溶液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 min,羊骨炭的投加量为1.5 g时苯酚的的除去率达到了96%。由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关参数,吸附等温曲线在Brunauer 5种类型的等温吸附线中比较符合多分子层吸附等温线,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吻合得较好。比表面积为149.87 m2/g,总孔体积为0.231 6 cm3/g。  相似文献   

10.
苯达松在单离子蒙脱石上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相苯达松在Al3+、Fe3+、Cu2+、Ca2+、Na+、K+阳离子饱和蒙脱石上的分布系数测定,及非水相中单离子蒙脱石吸附苯达松后IR光谱变化研究,发现:蒙脱石对苯达松的吸附与蒙说石中可交换阳离子的极化力有关;苯达松通过分子中C=O基团与蒙脱石中可交换离子结合水形成氢键及叔酰胺N与可交换阳离子间的电荷吸引而吸附.另外,蒙脱石中可交换阳离子具有的催化性、络合性也可能是增加本达松吸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娟  陈迪云  张静  宋刚  罗定贵 《环境科学》2012,33(8):2889-2894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凹凸棒石的形貌和结构,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凹凸棒石吸附铀前后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凹凸棒石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H值对凹凸棒石吸附铀的影响显著,且在pH=5时吸附量最大.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在2 h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FTIR分析可得,凹凸棒石吸附铀后,在高频区3 700~3 0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由于铀与凹凸棒石的R—OH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了R—OUO2+或(R—O)2UO2等络合物;在中频区1 700~8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铀离子和镁离子产生离子交换作用.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生植物根系对多环芳烃(萘)吸附过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萘在水葫芦根系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新鲜水葫芦根系对萘不仅具有吸附作用 ,而且还具有吸收或根际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水葫芦根系吸附萘的初始速率与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3.
可膨胀性层状粘土矿物对铜离子吸附机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 Cu-蒙脱石、Cu-蒙脱石的热产物及其复水产物进行了 XRD、EPR和 DTA研究 .在 Cu-蒙脱石的 EPR谱中同时记录到了 g=2 .1 4、g=2 .0 7(精细结构线 )、g~ 2 .7- 2 .2 (超精细结构线 ) 3组 Cu2+的信号 ,分别对应于蒙脱石层间水合铜离子、进入 Si-O四面体片复三方形孔洞和铝氧八面体空位中的 Cu2+,阐明了蒙脱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以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 2种方式进行 .  相似文献   

14.
叶彩  范丽  孙荣国  高月 《地球与环境》2021,49(5):520-528
为揭示土壤中添加聚天冬氨酸(PASP)后其对汞的吸附、解吸过程,探究了不同PASP用量对土壤吸附解吸汞的机制及有机质、pH、汞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PASP可显著抑制土壤对汞的吸附,促进土壤对汞的解吸,在PASP用量为300 mg时,其吸附量、解吸量分别是未添加PASP时的0.68、27倍;有机质与PASP...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范围时,其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的最大平衡吸附量(Qm)分别为21. 54、277. 98和2 607. 4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当MTA在3种介质上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部分MTA开始转化形成亚砷酸盐和砷酸盐.②随着pH的增加(4~10),MTA在细砂上的平衡吸附量(Qe)逐渐减少,在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上的Qe先减少后增加;随着固液比的增加,MTA在3种介质上的Qe均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③XRD、SEM和BET测试结果揭示出3种介质吸附MTA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分别是细砂的低孔容特征、土壤沉积物的高结晶程度以及针铁矿上大量的羟基官能团(—OH).  相似文献   

16.
马锋锋  薛之一  赵保卫 《环境科学》2024,45(4):2203-2210
纳米生物炭的老化行为在自然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老化作用对纳米生物炭吸附污染物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模拟光照老化,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老化前后纳米生物炭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化,探究了老化纳米生物炭对环丙沙星(CIP)的吸附机制以及溶液p H值和纳米生物炭浓度梯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作用使纳米生物炭C元素含量降低,O元素含量增加,极性增强,芳香性和粒径降低.老化前后纳米生物炭对CIP的吸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液p H值,酸性条件下溶液p H值的增加更有利于CIP的吸附.纳米生物炭浓度梯度影响研究表明,纳米生物炭在低浓度条件下更有利于CIP的吸附.老化前后纳米生物炭对CIP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IP在老化前后纳米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07.69 mg·g-1和920.73 mg·g-1,老化纳米生物炭对CIP的吸附性能优于纳米生物炭,且主要的吸附机制为孔隙填充、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紫外老化作用增强了纳米生物炭对CIP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土壤对甲苯和萘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景环  曾溅辉 《环境科学》2006,27(9):1889-189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土壤对甲苯和萘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甲苯和萘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7种土壤对甲苯和萘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但其吸附等温线均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同一土壤中,萘的吸附量大于甲苯的吸附量.温度升高不利于甲苯和萘在土壤中的吸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均利于甲苯和萘在土壤表面的解吸,CTAB和SDBS对甲苯和萘的解吸率最高分别可达27.5%、12.1%和64.3%、48.8%,说明SDBS的解吸效果更好.甲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的吸附规律及影响,以黄河兰州段的沉积物为供试样品,选择萘(naphthalene)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采用批量试验法研究了污染物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初始质量浓度、pH、离子强度、粒径等影响因素以及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对萘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主要分为快吸附(0~4 h)和慢吸附(4~8 h)两个阶段,在8 h左右达到平衡;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热力学吸附特征.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E(吸附平均自由能)为0.288~0.316 kJ/mol(< 8 kJ/mol),吸附过程中,ΔGθ(吉布斯自由能)小于0,ΔSθ(熵变)与ΔHθ(焓变)均大于0,说明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混乱度增大的吸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萘在其上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增大吸附体系中的离子强度时,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受到抑制;当萘初始浓度增大时,吸附量增加;酸性条件抑制吸附过程,碱性环境促进吸附过程;黄河沉积物对萘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存在解吸滞后现象.研究显示,萘在黄河沉积物中的吸附速率受内部扩散、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并且吸附过程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径和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邹震  许路  乔伟  唐茂森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4,45(2):885-897
以椰壳和硼酸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热解法制备出新型硼掺杂椰壳介孔炭材料(B-CSC)用于水中四环素类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去除.系统研究了关键制备条件热解温度和硼碳质量比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仪(Raman)以及Zeta电位仪(Zeta)对其微观结构及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系统考察了初始pH值、不同金属阳离子以及不同背景水质条件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材料表征与相关分析等对其强化吸附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一步热解能够将硼掺入椰壳炭的表面及晶格,导致其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引入硼的形态主要是H3BO3、B2O3、B和B4C.B-CSC对四环素的吸附量达到297.65 mg·g-1,是原始椰壳介孔炭(CSC)的8.9倍.同时,B-CSC对于水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罗丹明B(RhB)、双酚A(BPA)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量分别高达372.65、255.24和147.82 mg·g-1.B-CSC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是物理化学作用共同主导的,主要涉及液膜扩散、表面吸附、介孔与微孔内扩散和活性位点吸附,H3BO3是其主要吸附位点.吸附强化机制主要是硼掺杂降低了其碳网络的化学惰性,增强了其与四环素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KOH活化微孔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经过碳化、KOH活化两步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微孔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SAAC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速率在前25min由内扩散控制,而后由膜扩散与内扩散共同控制.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SAAC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在15℃时,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19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