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DMDAAC-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改性剂,对天然钙基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比较PDMDAAC-膨润土与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性能,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以及对硝基苯酚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膨润土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改性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比膨润土有较大提高,吸附去除率达84%;吸附后的PDMDAAC-膨润土可用酸进行再生,再生后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去除率没有明显下降;PDMDAAC-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eh型吸附等温线较好地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2.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利中  杨坤 《环境化学》2001,20(5):449-454
研究了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由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结构决定,体系的pH值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体系的pH值控制着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溶出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分配作用在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利中  杨坤 《环境化学》2001,20(5):449-454
研究了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由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结构决定,体系的pH值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体系的pH值控制着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溶出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分配作用在沉积物吸附对硝基酚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DLL-1菌对甲基对硫磷农药的降解作用及其降解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假单胞菌 (DLL - 1)在水溶液介质中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性能与影响因素及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 ,当菌体浓度为 10 5个·ml-1时 ,即发生快速的降解作用 ,3h时 ,降解率达 88.5 %。在pH为 5 .0、7.0和 9.0条件下 ,DLL - 1菌均产生对甲基对硫磷农药的高效降解作用。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与离子色谱法 ,测定了DLL - 1菌 -甲基对硫磷作用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表明对硝基苯酚为主要中间产物 ,且DLL - 1菌能将其进一步降解为NO2 -和NO3 -。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生物效应灯模拟自然光源 ,研究氯化亚铜水解法制备的超细颗粒Cu2 O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 ,1 1 2mg·l- 1 ,2 2 4mg·l- 1 和 44 8mg·l- 1 对硝基苯酚 1 0h的降解率均达到 90 % ,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且 7次重复使用试验显示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比硼氢化钠法制备的催化剂明显延长 ,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对苯醌与对苯二酚 .  相似文献   

6.
在15℃低温的条件下,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即Bb-2,它对起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1的苯酚降解率为74.8%.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株能在4~40℃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为耐冷菌.当醋酸钠和葡萄糖作为第二碳源存在时,促进了低温下Bb-2对苯酚的生物降解.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初始苯酚质量浓度较低时,遵循Monod方程;初始质量浓度较高时,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7.
厌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对取自处理含氯酚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PCP)的活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反应器下层污泥降解PCP活性较高,污泥浓度影响比PCP降解速率;表观PCP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征,外加碳源特别是丁酸、葡萄糖对PCP厌氧降解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外加碳源与PCP浓度均影响PCP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的2-氯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入活化K2S2O8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水中2-氯苯酚(o-chlorophenol),探讨了温度、pH、腐殖酸(HA)、无机离子对2-氯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溶液中过硫酸盐的浓度或提高溶液反应温度,可促进2-氯苯酚的降解,而且2-氯苯酚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32 kJ·mol-1.酸性条件下2-氯苯酚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碱性条件.2-氯苯酚的降解受到Cl-、CO2-3和腐殖酸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和CO2-3都对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l-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也会抑制2-氯苯酚降解,但在碱性条件对反应影响不大.2-氯苯酚在SO-4·的作用下会最终降解为乙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并最终矿化,有时会伴随有中间产物二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实际焦化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含有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酚类、苯类等物质,苯酚是构成焦化废水COD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强化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PAHs的生物降解,采集某焦化废水处理厂厌氧池活性污泥,选择苯酚、葡萄糖、乙酸钠、曲拉通(Triton X-100)及其基质组合作为苯并[a]芘(benzo[a]pyrene,简称Ba P)的代谢基质,研究了不同共基质降解组Ba P的降解情况及其降解动力学。同时考察了4种易降解基质分别与萘、菲、蒽、荧蒽、芘和Ba P 6种混合PAHs的共基质降解。结果表明:加入易降解基质能够促进污泥对Ba P的降解,不同基质作用下污泥对Ba P的降解率有差异。添加单一基质降解体系下,乙酸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经过30 d的培养,Ba P能被降解39.9%,苯酚促进效果最弱,为27.1%;添加苯酚与另一种易降解基质构成的基质组合相比单一基质对Ba P的降解效果更佳,其中苯酚与乙酸钠的基质组合效果最优,其对Ba P的降解率为50.0%,各降解体系Ba P浓度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6种PAHs存在条件下,乙酸钠组的效率依然最高,在20 d的时间内,萘、菲、蒽、荧蒽、芘和Ba P的降解率分别为66.1%、60.7%、43.2%、22.0%、15.5%和14.7%。焦化污泥会优先降解萘、菲、蒽等低分子量PAHs,高分子量如荧蒽、芘和Ba P则只有少量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易降解基质对PAHs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在实际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添加乙酸钠等基质,实现废水中PAHs的高效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0.
电催化氧化阳极制备及其降酚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Ti基SnO2/Sb2O3/IrO2镀层形稳电极(Dimensionless Stable Anode)为阳极,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模拟含酚废水.通过涂层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征了自制电极特性,考察了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电流密度、苯酚初始浓度及体系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氧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自制电极是以SnO2为基础的纳米级固熔体氧化物电极且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运行稳定性较好.苯酚的降解主要依赖于以NaCl为电解质时产生的氯系活性物质的间接氧化作用.随着电解质浓度及电流密度的增加,苯酚降解速率随之增大;而苯酚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慢.体系初始pH对过程影响不明显.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从某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够以苯胺或苯酚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菌株ANP.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Delftia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利用苯胺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0,最适降解浓度为2000mgL-1;利用苯酚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5℃和8.0,最适降解浓度为1500mgL-1.苯胺、苯酚混合培养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过程要滞后于对苯胺的降解过程,但经过42h均能彻底降解.研究了ANP降解苯胺和苯酚的开环途径,苯胺芳环通过间位途径裂解,苯酚芳环则是通过邻位途径裂解.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在水/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宝梁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2,21(3):240-244
研究了苯酚、苯胺、对硝基苯酚等极性或可离子化有机物在不/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大小与改性时加入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与配比有关。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40TMAB/60DTAB和40TMAB/200TMAB对苯酚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以表面吸附为主,在高浓度时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水体生态系统对不同浓度水平苯酚污染的急性毒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某地苯酚泄漏事件,结合实地监测和实验室研究,探索苯酚的水体污染化学行为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急性毒性效应.本研究选取水生生态系统中明亮发光杆菌T3、优势藻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以及模式鱼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索水体中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整个生态系统对不同苯酚浓度胁迫下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苯酚污染浓度的生态响应差异显著,虽然苯酚对发光细菌、四尾栅藻及鱼体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影响,但四尾栅藻抑制率与苯酚浓度之间并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率与苯酚浓度的关系表明,0.2—25 mg.L-1苯酚浓度对水体会产生低毒作用,而30—100 mg.L-1苯酚浓度对水体会产生中毒作用.苯酚对四尾栅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破坏,高浓度苯酚处理组中四尾栅藻会将残余苯酚浓度作为自身碳源而短暂地促进其生长.斑马鱼在苯酚浓度高于15 mg.L-1时,会发生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呼吸急促、游动迅速以及导致水质变坏等现象,并且在100 mg.L-1苯酚浓度处理下,鱼体内富集大量苯酚,通过食物链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离子对酵母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杨柳燕  肖琳  陈鹏 《环境化学》2004,23(5):495-500
研究了铜、镉、锌和铅对酵母 (Pityrosporumsp .)降解苯酚的影响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Cu2 36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抑制微低于对苯酚降解的抑制 ;48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高于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受试时间段 ,Cd2 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均高于其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在 0— 36h内 ,Cu2 对菌体比增长速率的EC50 是 45 0nmol·l- 1 ,对苯酚降解速率的EC50 是 0 32nmol·l- 1 ;Cd2 相应的EC50 分别是 681nmol·l- 1 和 33 3nmol·l- 1 .Cu2 比Cd2 具有更高的毒性 .而锌和铅在低浓度时 ,对酵母降解苯酚过程中菌体生物量以及苯酚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其促进作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  相似文献   

15.
双酚E在分子识别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辉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6,25(4):458-461
研究了经分子识别后的双酚E在TiO2光催化体系中的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双酚E能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7.83×103 L·mol-1,经β-环糊精分子识别后双酚E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可以提高26%,同时研究了双酚E光降解的动力学规律及pH值和β-环糊精浓度对双酚E光降解的影响.β-环糊精对双酚E光催化降解的促进作用源于β-环糊精促进双酚E在TiO2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水中2,4-二硝基酚超声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照冰  郑正  费正皓  郑有飞 《环境化学》2008,27(2):186-189
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水中2,4-二硝基酚超声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CuO,CCl4,O3,KI和NaCl可有效促进2,4-二硝基酚的超声降解,而Na2CO3显著抑制其降解.2,4-二硝基酚超声降解主要归因于·OH等活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2,4-二硝基酚降解过程中析出的NO2-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NO3-浓度一直升高.  相似文献   

17.
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茜  马静 《环境化学》1997,16(2):155-158
本文测定了一批苯硫基(亚砜基、砚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好氧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苯硫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大于苯磺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关两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又叁于苯亚砚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甲酯比异丙酯易降解;苯环上硝基与氯取代基均会降低化合物的可生化性,且对位硝基对阻碍作用高于邻位取代的硝基;另外,降解速率常数取代基数目  相似文献   

18.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肠杆菌等模式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为了解SWCNTs对具有环境功能的菌株的作用,以苯酚降解菌Arthrobacter sp.W1为对象,考察不同浓度SWCNTs下菌株W1的生长曲线和苯酚降解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检测、DNA泄漏量分析和活性氧产量分析考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特定浓度范围的SWCNTs(0.5-5.0 mg/L)会加快W1的苯酚降解速率,且1.5-2.0 mg/L SWCNTs不抑制W1的生长.SWCNTs在溶液中形成团簇并吸附W1细胞,且对W1产生以物理穿刺为主的毒性作用,但在特定浓度范围的SWCNTs条件下,SWCNTs-菌株-苯酚体系增加了菌体与苯酚的接触机会,从而对W1生长和苯酚降解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SWCNTs的环境微生物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长期施用甲基对硫磷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将其完全矿化的细菌 D L L- 1 ,经鉴定,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 sp .) .该菌株3 h 内对50 mg/ L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为93 % ,24h 内对50 mg/ L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为95 % 以上.在葡萄糖铵盐培养基中, D L L1 对甲基对硫磷的耐受浓度和降解速度均增大.降解曲线表明延滞期内,菌体依靠上一生长阶段分泌的酶类对甲基对硫磷进行降解,一旦菌体开始生长,则检测不到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存在.生长情况和粗酶液试验均显示 D L1 优良的降解性状  相似文献   

20.
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硝基苯水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硝基苯水溶液,研究表明,反应时间、pH值、高铁酸钾投加量、硝基苯水溶液浓度4个因素都会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产生影响.硝基苯水溶液浓度为55mg·l~(-1)时,初始pH=7-9,高铁酸钾投加量n_(k_2FeO_4):n_(C_6H_5NO_2)10:1,反应时间30min为最优反应条件,硝基苯去除率达到85%左右,COD_(Cr)去除率达到55%左右.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推测硝基苯首先被高铁酸钾氧化为对硝基苯酚,再进一步被氧化开环生成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