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明君  袁琪朗 《干旱环境监测》1991,5(3):157-158,163
在大气监测统计资料基础上,进行Ward法聚类分析,从而对宁波市的大气监测点进行优化,得到监测点位的最佳位置分布,通过检验,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聚类分析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各城市在对大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时,一般是根据经验对原有点位进行优化削减,再辅之以简要的统计检验对结果进行验证。显然,这样的定性优化过程难以避免经验化和主观臆断性。本文引入聚类分析方法用于点位的优化布设,对优化过程的定量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将这种方法用于成都市大气监测点位的优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5年至1987年三年大气监测数据,对唐山市大气自动监测子站整体代表性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子站布局合理,各子站监测的SO2、TSP年均值,季均值相对误差,百分位数相对误差符合《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大气监测点位验收标准》规定的指标,具有整体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在泸州市2016—2020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借助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手段,对原有降水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并验证优化结果。在遵循《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 165—2004)点位布设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降水监测点位评价体系,从原有7个降水监测点位中优化筛选出3个。优化后的点位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显著性均>0.05,表明优化前后全市降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该优化方案不会影响区域整体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宁波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资料,用模糊聚类分析、ISODATA算法,对大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点位.通过检验,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布设大气监测点位时,应综合考虑开发区的功能区划分、区内产业分布及环境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结合规划区内外现状及规划实施后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及排放高度,根据区域污染气象条件,采用Gauss模式预测最大浓度落地点,并以此作为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依据.对某区域开发规划案例进行了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研究,通过实践,该布设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为区域大气环境预测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为优化区域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对规划后的污染源最大浓度落地点的监测,可以为单个项目的环境预测提供背景值,起到简化入区建设项目环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编程序在大气分析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编程序在大气分析数据统计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EditableProgramsinStatisticsofAtmosphericMonitoringData高明慧(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扬州225002)在大气连续自动监测中,监测数据的...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提高工程监测成效,合理利用资源,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排水管网监测点布置优化方法。以华东区域H市排水管网为案例,以23个原始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原始数据处理,BIRCH预聚类确定优化监测点个数和初步优化监测点,再用K-means聚类确定最终优化监测点后,输出16个保留监测点位。经验证,监测点优化后对H市排水管网的数据输出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沿海区域酸雨监测点位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漳州市对优化酸雨监测点位的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的选择。通过对2004年1月-10月有效酸雨样品监测的统计与分析,提出监测点位优化的成效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和采纳,对统计指标判别和筛选,以及最佳监测点位选择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最终采用综合性方法确定了漳州地区有代表性的酸雨监测点位是3个。  相似文献   

10.
用结构函数法进行大气优化布点初探方先平,黄恢柏(江西九江市环境监测站,332000)目前国内多数城市大气监测的点数选取大都采用按城市人口数量来确定监测点数及站间距离,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由于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大气优化布点工作的艰巨性。本文尝试运...  相似文献   

11.
模糊聚类分析法优化城市河涌水质监测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城市河涌 (小河滨、河沟等 )水质监测工作的初期 ,一般会布设较多的监测点 ,以掌握水域的水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 ,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监测数据后 ,便应对监测点进行优化。现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原理[1 ] ,以广州市某涌为例优化水质监测点。1 水质监测点的优化1 1 建立标准化矩阵R该涌布设的 7个监测点在 1 997年— 2 0 0 0年间 5个常规监测项目的平均数据见表 1。表 1 广州市某涌 1997年— 2 0 0 0年监测数据 mg/L监测点COD BOD5NH3 -N TPSS淘金路 1175 7 72 2 32 76 32 2华乐路 17381 6 19 5 2 972 0 7…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为基础,从标准限值、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进行了综合阐述。由极限值、目标值、暴露浓度限值、评价上限和下限等构成的标准限值体系协同作用,将欧洲大气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监测点位布设方法遵循基本布设原则和最少点位数及AEI计算要求的详细规定;在颗粒物监测方法上,参比方法和等效方法并存,近年多种方法的应用情况也有所变化。通过对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的综述,以期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监测管理提供先进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城市道路路网状况及实际噪声监测数据和历史实验数据,对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监测点位布设进行了研究,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掌握其环境质量状况,摸清污染来源和影响范围的必要手段。监测点位是环境监测的基础,监测点位优化是提高环境监测代表性的必要手段。按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730—2014)的要求,梳理了点位优化工作的基本流程,经过试优化,预计在全国将增设122个国控监测点位。其中,76个在原有监测点位中选择增设,46个按照规范要求新设。利用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插值分析,调整前后水质总体变化小,未出现颠覆性结论,同时提高了对陆源影响区域水质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选取沈阳市6个监测点位,采集2005年冬、春、夏、秋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本。用安捷伦75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PM10中19种水溶性组分。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河口海湾位于陆海交错带,受径潮流作用的双重影响,具有物质输运格局复杂、生态环境变化梯度大等特点。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设与优化是科学、客观评估河口海湾生态环境状况的前提。采用空间平衡抽样法开展监测点位增设和优化方案研究,将2020年5月上海市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布设的142个监测点位,增设至200个,并进一步优化至170个,对优化前后的点位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优化后点位的方差和空间自相关值更小,说明空间平衡抽样法适用于河口海湾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点位布设和优化结果可客观反映河口海湾的生态环境状况。随后,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确定了优化所得的170个离散点位的海域代表面积,克服现有空间插值法的缺陷,为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气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具有较好代表性,能反映本地区内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应根据本地区每年的大气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工业能源等经济布局,以城市人口分布为主,结合地形、地理、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察确定。也要考虑到与历年数据的可比性、工作方便。理想的优化布点,难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可利用历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点位,本文即根据这一精神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在乌鲁木齐市功能区声环境现有监测点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对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从数量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均匀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24 h定点监测,将各类功能区的监测结果横向与普查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纵向与近8 a的功能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经验证,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数量合规、布局合理,能覆盖城市建成区范围,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可为客观评价乌鲁木齐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比对方式分析拟设监测点和已设监测点的大气中SO2,NOx和TSP,得出拟设监测点和已设监测点的年日均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并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已设监测点5年的大气监测结果进行方差和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通州市环境监测站提出的拟在监测站设置1个空气自动监测点取代原有的两个监测点的想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