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联盟(EU)在推行京都议定书规定温室气体(GHG)减排方面是最积极的,也做得最好.但是最近2年进展不大.欧洲环境保护署(EEA)最近发表的报告称,除非2/3EU成员国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它们就不能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EEA的数据表明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最不大可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只有德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卢森堡做得较好.欧盟2001年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而且已连续2年如此.这主要是由于冬季特别寒冷,取暖增加;交通运输排放增加以及使用更多化石燃料用于发电. 2001年,欧盟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低2.3%.…  相似文献   

2.
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京都议定书>3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以欧盟成员国德国为例,介绍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分配原则、主要参与者及第l阶段(2005~2007年)的运行结果和第2阶段(2008~2012年)的分配调整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对国内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尽管《京都议定书》尚未生效,但欧盟3月10日已经完成主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定工作,承担有关国际义务,使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降。各国在实施其议定书方面的有关法规还有所不同。欧盟环境部门负责人玛戈特·沃尔斯特罗姆近日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京都议定书》还没有在全球范围生效,但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实施这份重要的议定书。”欧盟承诺,在2008~2012年期间,欧盟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其燃烧石油等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8%。欧盟已经制定排放权交易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许多发电厂、石油精炼厂、熔炼厂、钢铁厂等将从2005年起须…  相似文献   

4.
为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任务日本大买中国排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根据旨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暧的《京都议定书》上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开展的业务。《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规定,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所削减的部分可以作为自身的排放权使用。《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日本和中国都是缔约国。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欧委会坚持将民航纳入排放交易系统。欧盟已经通过指令立法程序,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将在欧盟境内起降的所有欧盟和非欧盟航班排放纳入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EUETS),试图通过“上限—交易”的模式来限制航空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解读了欧盟这一法律和政策,并分析了欧盟将国际民航纳入EUETS后,中国的航空公司、乘客及航空减排政策和行业发展将受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布什政府坚持不参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有关行动,将美国的2008~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水平以下7%,而参议院的2名参议员—共和党人John McCain和民主党人Joseph Lieberman准备联合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提案.虽然该提案的内容仍不能达到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但毕竟是朝正确方向迈出一大步.该提案要求到201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至2000年水平,到2016年降至1990年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该提案提出排放源的限值并可对排放额度进行交易.该额度只适用于年排放超过10000t温室气体的单位. Lieberman和McCain说该提案将向其盟国表明美国是认真…  相似文献   

7.
欧洲环境保护署(EEA)的一份题为“欧盟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清单1990~1999”的报告中说,从1990~1999年,15个欧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 这份清单计入了京都议定书中包括的6种气体.它与美国在同一期间排放上升11%形成了强烈反差.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工业化国家的40%,而欧盟占24%. 从1998~1999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同时总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2.5%.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和法国减少了氧化亚氮和氢氟碳的工业排放以及20世纪90年代德国和英国以天然气取代煤炭,另一个因素是相对温和的冬季减少了室内取暖的需求. 但是EEA认为要达到京都议定…  相似文献   

8.
刘莹 《世界环境》2012,(5):52-54
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十五国(即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在2008至2012年期间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主要是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2011年3月,欧盟又发布了《2050年迈向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路线图》,提出欧盟温室  相似文献   

9.
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中亚洲唯一一个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是世界第5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减排目标是2012年比1990年削减6%.进入21世纪,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2007年排放13.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前一年提高了2.4%,比<京都议定书>的目标高出16%,而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目标仅剩下4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炼油厂CO2排放现状及回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签订,对CO2制定排放标准.2000年以后,欧盟陆续制定了新的油品规格(欧Ⅱ、欧Ⅲ、欧Ⅳ),同时发达国家对生产装置排放的CO2制定了排放标准,规定含量不大于5.000 ml/L.炼油厂CO2的排放量与加工深度有关,加工深度不同,CO2的排放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据外刊报道,最近俄罗斯科学院(RAS)发表了一份有关京都议定书的报告,普京总统还是承诺俄罗斯将批准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俄罗斯的签字对京都议定书至关重要,签字后  相似文献   

12.
遭遇欧盟排放新政中国航空业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已于2008年通过法案,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将所有欧盟和非欧盟航班纳入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EU-ETS)。国际航空业对此的反应不一,欧盟此举也对中国航空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全球航空业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国际航空和国内航空)占总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2.6%,虽然其比例不高,但航空业却是全球二氧化  相似文献   

13.
杨伟利 《环境》2006,(10):67-69
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而《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也随之进入了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下旬欧洲联盟(EU)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放登记,这是一项让公众有权知道的措施,类似于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RI).被称为欧洲污染物排放登录(EPER)的举措是EU范围内第一次登记向空气和水的工业排放.美国的TRI开始于1988年,每年报告一次,而这次EPER却是每3年收集一次.但EPER中包括了温室气体如CO2和甲烷的排放,却不包括向土地的排放.EPER仅包括50种污染物,而美国的TRI包括约650种化学物质. EPER现在有2001年的排放信息.信息中有EU15个成员国以及挪威10 000家大中型工业设施排放的污染物,挪威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自愿…  相似文献   

15.
英国副首相John Prescott最近宣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付气候变化的蓝图.英国计划到2010年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少21%以上,削减量比京都议定书为英国制定的目标值多将近10%.如此多的削减量部分通过正在实施的政策达到,包括一项气候变化税、与使用能源多的行业就削减达成协议、和汽车制造商达到自愿减少发动机排放的协议以及要求电力部门承担责任让其到2010年有10%电力来自可更新能源.此外,英国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进家庭内能源使用效率,允许企业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鼓励企业从事一些项目如造林业,以使其抵消二氧化…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欧盟一直以“领导者”自居。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欧盟积极促成了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开启之后。欧盟继续在这一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首先于2007年提出了自身的中期(2020年)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7.
碳关税的背景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Chu)在众议院科学小组上声称,如果其他国家未实施温室气体减量措施,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前提下,不排除以征收碳关税(CarbonTariff)作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海屏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705-707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发达国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目标及削减方案。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关注的热点。在对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特性.作用及利害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带动一批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英国,日本在国内建立交易市场的动作和进展.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晓红  王慧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8):2830-2838
基于中欧对比视角,本研究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以及LMDI(Logarithmic-Mean Divisia Index)对货运机动车尾气排放PM_(2.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尽管中欧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近年来持续下降,但中国的排放强度远高于欧盟15国(EU15)平均水平.从分解因素来看,货运量增加是中国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该因素的作用自2013年以来极为微小.而EU15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量增加最主要的因素是较高的用车次数.此外,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为中国和EU15降低PM_(2.5)排放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欧洲联盟(EU)在推行京都议定书规定温室气体(GHG)减排方面是最积极的,也是做得最好的,但在最近2年内进展不大。欧洲环境保护署(EEA)最近发表的报告称,除非三分之二的EU成员国采取紧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