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回转式空预器具有布置结构紧凑、受热面金属壁温较高、冷端腐蚀比管式空预器轻等优点,目前300MW及以上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都采用回转式空预器。但此种类型的空预器普遍存在漏风现象,国外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在5%~8%,国内机组的漏风率基本都在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5%。漏风率过高,会导致一次风、二次风风量不足,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不充分;烟气量增加,送、引风机电耗增加,排烟温度上升,排烟损失增加,降低锅炉燃烧效率,进而引起空预器转子堵塞、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漏风时,将导致引风机裕量不足,造成机组限负  相似文献   

2.
人们经常用百米漏风率来衡量局部通风风筒的漏风情况,但是有的往往把风筒的平均百米漏风率与一百米风筒的漏风率两者混淆起来,这就产生许多错误。例如按百米漏风率为10%推算200米的漏风率为20%,500米的漏风率为50%,那么1000米的漏风率就是100%,风完全漏完了,如果风筒长1100米,岂不出现漏风率为110%的错误了吗。再如,有的在测定风筒的百米漏风率时,用风筒全长的百米数去除风筒的总漏风率,得出风筒的百米漏风  相似文献   

3.
漏风是矿山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通过采空区及地表塌陷区的漏风;(2)通过地表所留矿柱各种裂隙的漏风;(3)通过石垛带的漏风;(4)风筒的漏风:(5)梳式通风网络结构中,穿脉巷道与穿脉假巷之间的漏风。例如:抽出式通风的矿井,通过地表塌陷区及采空区直接漏入回风道的短路风流有时可达主扇风量的40~50%;云锡公司马拉格矿曾以裂隙、节理发达的平峒为主进风道,风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马尔干涅茨采选公司矿井内大量漏风,漏风量达50~60%。大部分风量损失与通风联络巷道(运输木材,电机车组错车等)的漏风有关。风幕专用于降低联络巷道漏风。因为布置在这些联络巷道的通风设备不可能理想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煤层露头自燃所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新疆台勒维丘克煤层露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层露头在火风压、火风压及外部风压作用下的自燃演化规律,为治理火区和保护环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火风压作用下,风流最大流动速度0.729 m/s,火风压最大达到170.2 Pa;火风压与外部风压联合作用下,煤层露头动力系统是负压通风系统,在漏风速度为0.2 m/s时,研究5个典型位置的温度、氧浓度、速度及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孔隙率、漏风速度对煤层露头自燃火灾的影响,说明大孔隙和漏风供氧为火灾大规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对治理火区及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矿井瓦斯抽采引起采空区和破裂煤柱区域漏风增大的问题,以试验矿井金一、金二采区为例,运用通风压能测定与示踪技术相结合的联合检测,研究了矿井开采过程中的漏风规律。研究表明,在瓦斯抽采作用下试验矿井的工作面、邻近层、采空区以及密闭之间存在大量的漏风通道,漏风风速较大,达到6.53~12.26 m/min,漏风问题比较严重。从控制漏风角度提出综合治理方法可以掌握漏风规律,严控漏风通道,加强自燃监测,预防自燃事故。根据漏风规律测试结果,在主要漏风通道处,应用增挂帘布、喷涂堵漏材料、飞灰充填或水砂充填等措施堵漏控制漏风,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大中型电站锅炉上广泛采用的尾部换热设备,漏风率高是该类设备的致命缺点。本文从空预器的漏风机理出发,分析了其直接漏风因素及现行密封形式的问题,提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单密封向双密封形式改进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研究。通过发电厂实际应用表明,此项措施是改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煤工作面漏风会导致采空区缓慢自燃氧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工作面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的可能性.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工作面漏风情况会不同.为了具体研究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的漏风情况,测定了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停采期间各漏风通道的漏风量,建立了工作面漏风通道网络模型;根据风网解算原理及风阻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分支风阻及风量值;利用风网解算软件计算出不同风量下工作面漏风通道的风量值.结果发现: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风量在500 - 1500m3/min范围内变化时各漏风通道风量占工作面总进风量的比重几乎不变;采空区两巷由于已经打好密闭,漏风较小;工作面中部由于老顶来压漏风量较大,是堵漏风重点.  相似文献   

9.
漏风对煤自燃有重要影响,研究漏风形成机制对工作面采空区防火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采空区瓦斯抽采、上覆围岩裂隙发育对采空区漏风影响问题,以沙曲矿沿空留巷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根据采空区上覆煤岩特性选择经验公式计算采空区裂隙发育高度,分析了沿空留巷侧采空区上覆裂隙发育,现场实测了沿空留巷压埋管及高位钻孔中气体体积分数,并根据实测参数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瓦斯抽采条件下采空区风流流场变化。结果表明:上覆裂隙成为采空区漏风通道,导通距离在27.2~37.2 m;在沿空留巷侧采空区回采距离100m,其氧气体积分数在10%以上,验证了采空区漏风去向;模拟结果显示,沿空留巷侧采空区立体空间范围内氧气体积分数均达到10%以上,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保持一致。最终确定瓦斯抽采条件下沿空留巷的布置及煤岩裂隙发育是形成漏风通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Y型通风方式可解决传统U型通风难以解决的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了对比分析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和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和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与U型通风分布有较大差别.Y型通风时工作面端头0~30 m时漏风约占工作面漏风量的50%,且总漏风量较U型通风时多,可避免采空区高浓度瓦斯积聚.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可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除尘设备如发生漏洞,会大大降低除尘效果。 最近法国研制出一种A.A.F型探漏器,它适用于所有除尘器、过滤器以及一般通风装置的探漏。尤其适于进行袋式除尘器的长袋、扁袋及隔层等滤布漏洞的准确探测。 该仪器是一个体积不大的手提箱,箱中有一个漏风量计兼漏风信号发生器,它可以与压缩空气网路连接,或是与一个便携式压缩空气瓶连接。箱中还有一个适于微小风量的散风探头,一盏“有漏”显示灯,一个与漏风景计兼漏风信号发生器相连的漏风压塑料传感器。 检漏工作的进行方式:若想准确地确定哪个滤袋漏风了,就用该仪器检查每个滤袋的出口;若想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倾角坚硬顶板煤层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漏风规律复杂多变,因而煤自燃危险性较大。利用SF6作为示踪气体对龙东煤矿7162工作面采空区和邻近采空区进行漏风检测,得到7162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基本分布规律。采空区内的漏风出口主要是上隅角处后部的未压实巷道,最小漏风风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邻近采空区的漏风与煤柱完整程度及断层大小有关,最大漏风量占到正常总供风量的27%。根据漏风检测结果,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漏风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采空区风压和风速分布规律,离工作面距离大于100 m的采空区内部几乎不存在漏风,保留煤柱的存在使风流更容易进入采空区内部。该研究成果为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无机固化泡沫(ISF)浆液在漏风裂隙内扩散及压力场分布特性,基于ISF浆液黏度时变模型,研究ISF浆液在漏风裂隙中受力和流动特性、恒定风量漏风气流下ISF浆液扩散形态及压力场分布特性;建立ISF浆液在水平漏风单裂隙中逆风流动扩散理论模型、在恒定漏风速率水平裂隙扩散数值模型,并对比验证理论及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恒定流量注浆工况下,延长注浆时间可增加注浆压力,但ISF浆液逆风扩散距离增长趋于停止,在漏风条件下现场注浆封堵施工设计需根据注浆工程预设注浆压力,同时设定漏风影响参数。  相似文献   

14.
《冶金安全》1978年第二期刊登的《对(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一文的商榷》(简称《商榷》),对我在《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简称《概念与计算》)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该文的基本观点,即认为漏风率与供风长度成线性关系,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所谓漏风率是漏风量与供风量之比。如果供风量为Q_0,漏风以后的剩余风量为Q,则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浅埋自燃煤层采空区因地表及工作面漏风而自燃的难题,以沙坪煤矿1818工作面为例,利用SF6示踪法检测采空区地表漏风通道和风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漏风源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的特征,并通过现场束管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对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同时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漏风风速为0.06~0.30 m/s,漏风通道多且复杂;相比于工作面单一漏风源,有地表漏风存在时,自燃危险性加大;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为1.24 m/d。因此,多漏风源煤层开采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的确定对浅埋藏自燃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预测预报及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矿井局部通风中使用的柔性风筒的连接方法,对通风效果影响很大。目前常用的连较方法有套接法、双反边法、罗圈双反边法等。套接法系生产厂家出厂时的连接方法,操作简单,但漏风较大。在冶金矿山,百米漏风率一般高达10~20%,有效通风距离仅二、三百米,往往满足不了工作面需要的风量。双反边法和罗圈双反边法是将套接法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顶板巷瓦斯抽采量对漏风流场的扰动效应,以河南义马耿村煤矿13190工作面实际情况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瓦斯抽采诱导漏风规律。首先,对现场实际工况下的漏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其次,根据示踪气体实测结果,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不同抽采量下工作面的漏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漏风风流进入采空区后呈现立体迁移和"一源两汇"的分布特征;随着顶板巷抽采量的增加,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区域逐渐向回风巷方向扩展,最低风量点位置向回风巷方向移动,采空区气体向工作面的涌出效应逐渐减弱,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8.
漏风风筒可看作是风流沿着风筒流动和通过漏风通道流动的串并联组合体,用BASIC语言编制的程序能解决这类计算问题。其计算结果与常用方法之间的比较,在1951年Holdsworth及他的同事撰写的论文“风流在均布漏风风筒中的流动”(British JournaI of Applied physics, Vol.2)中有中肯的叙述。由于计算是很麻烦的,因此,作者提出另一种可快速评价的图解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平煤十矿顺层抽采钻孔封孔不佳导致钻孔自然发火问题,用钻屑法试验研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深入分析钻孔周围存在的漏气情况及导致钻孔自然发火的条件,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数值模拟不同封孔深度与长度下钻孔周围漏风速度的分布状况,得到最优封孔参数,并探讨其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距巷道0~7 m为破碎区,8~19 m为塑性区,20~28 m为弹性区;巷道周围破碎区、钻孔周围漏气圈、封孔材料漏风及抽采管路漏风为钻孔漏风区域,为钻孔自然发火提供通风供氧条件。研究表明:当封孔深度为17 m,封孔长度为8 m,最大抽采负压低于30 kPa时为最优封孔条件,既能保证抽采效果又能防止钻孔自然发火;封孔参数优化后单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达到70%。  相似文献   

20.
以风管均布漏风为基础,建立将均布漏风假想为沿管长以等宽缝隙连续漏风的漏风风管模型.据此提出了表征风管漏风特性的综合参数,并推导出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