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化石燃料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和其土壤的排放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其他几种痕量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如果在大气中积累,那么将来也将导致全球升温。尽管这几种气体各自的温室效应较小,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会相当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几种痕量气体量必将增加,由此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会显著影响全球气候。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3.
4.
5.
6.
2.4 对岛屿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平面升高0.5—2m,听起来似乎不令人惊奇,因为许多海潮现在在各大陆也达到这种高度,风暴海潮和海啸可能到达更高的海岸。在各个大陆从荷兰到孟加拉、佛罗里达迈阿密海岸的开发,将需要数十亿美元来保护海岸免于受害,或者将不得不废弃。  相似文献   

7.
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引起。它的影响将逐渐超过气候的自然变化,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性质;2.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降水变率增加为主的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出科学的技术对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基于西北5省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西北地区近52年(1961—2012年)气候时域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对比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农业的主要影响,提出了西北旱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近52年来,西北区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12℃/10 a,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持续上升,气候变暖的突变点在1991年。西北区域降水量趋势变化空间差异明显,以黄河沿线为界,黄河以西区域降水量呈增多趋势,黄河以东区域呈减少趋势,并且降水量减少的幅度明显高于增加的幅度。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生育、植物形态结构、产量形成及品质等生理生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对作物种植结构、栽培方式、种植制度,农田耕作层土壤生态环境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要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物种植制度、改进作物栽培方式、改良作物品种、加强水肥系统协调管理等技术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缓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68-368
传统上,生态学家在监测天气和气候对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影响时主要考虑当地条件。让人感到矛盾的是,如“北大西洋涛动”(NAO)等大尺度气候指标最近成为比地方天气参数更好地反映生态过程的指标体系。为什么呢?苏格兰Hirta岛上的“乡村湾”的Soay羊种群自1985年以来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和研究,所以有可能通过将这些动物种群动态的一个长期记录与当地和大尺度气候指标进行比较来探讨这一问题。所获数据表明,死亡发生的时间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很大,远至两星期以前的降雨、气温变化或大风等都会引起动物大量死亡。鉴于此,我们对一个当…  相似文献   

10.
天津城市化对市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义  黄鹤  杨艳娟  傅宁 《生态环境》2010,19(3):610-614
利用天津市区和郊区两个气象站近50年的地面温度、辐射、日照、风速、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是显著的。受城市化的影响,天津市区地面温度远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增温率达0.42℃·(10a)^-1,50年增温幅度达2.5℃,其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的特征也进一步证明了城市化对大气的增温效应;市区近地层风速、相对湿度明显小于郊区,其中,平均风速以0.35m·s^-1·(10a)^-1的速率减小,相对湿度以1.11%·(10a)^-1的速率减小。近50年来天津市区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倾向率为5.91mm·(10a)^-1,降水13数的倾向率为3.2d·(10a)^-1。  相似文献   

11.
全球环境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CO2浓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以及CO2浓度与水分变化的协同作用、CO2浓度升高与环境盐胁迫的协同作用和作物产量预测模拟及其适应对策4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生产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人类关于农业生产对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机理的理解与预测很有限,提出中国未来需要拟加强的研究领域.参38  相似文献   

12.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唐山地区和廊坊地区。全区面积为52,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55%。工农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5%。特别是我国首都——北京在该区内,使该区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上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利顶  马岩 《生态环境》2007,16(2):691-69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最基本单元,对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农户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从农户的经营行为动机出发,分析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热点问题。农户经营行为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户经营行为的短期性与环境影响的长期性;(2)农户经营行为的个体性与环境资源的共享性;(3)农户经营行为的针对性与环境政策的普适性。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农户经营行为的政策影响机制研究;其二是对农户经营行为的环境影响过程的跟踪研究;其三是对农户经营行为环境影响的定量模拟研究;其四是探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户经营行为最佳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在于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使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黑藻群丛对水体氮素和其他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沉水植物-水-沉积物模拟微实验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生理活动的日变化对水体氮素迁移转化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黑藻水体)(P<0.05),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5:00时达到峰值.水体NH4+-N和TN浓度始终保持稳定,且低于对照组.从日变化规律来看,在15:00-18:00之间NO3--N平均浓度较高,在24:00-次日2:00 NO2--N浓度较低. 关  相似文献   

15.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良土壤,增进土壤肥力;它是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在食物链中,它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由于蚯蚓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并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它在处理有机废弃物与净化环境中已被广泛利用。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必将对蚯蚓的生存、生长、繁殖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尽管有很多复杂的模型预测了未来温度对变温动物的影响,广泛分布的亚致命性污染物对变温动物的热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却少有模型提及。由不断上升的温度所带来更高的代谢率可以让变温动物获利地加快代谢与发育,但在长期亚致命性污染物的存在下,因清除或解毒而导致的对生存资源的额外需求很可能使得生物难以跟上温度上升的步伐,即毒物诱导的气候敏感性假说。在以自然湖水为背景的室外生物鉴定中,我们调查了一种模式变温动物在6个不同浓度的镉、铜和铅混合物以及3个热动态下(环境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以及高于环境温度2.5摄氏度)的日周期性温度变化。金属浓度在大约10倍生物可利用性慢性标准单位 (BCCU,慢性标准浓度的生物可利用性比例总和)之下时,升温对于寇普氏树蛙(Hyla chrysoscelis)没有显著作用。在高于10倍BCCU以及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的处理条件下,生长受到促进。相反地,在28倍BCCU以及升温2.5摄氏度的条件下,不仅生长情况收到抑制,变态后20 d未成年树蛙的身体状况指标相比于背景环境(环境温度下的湖水)中的未成年树蛙也要低34%。这些发现认为毒物诱导的气候敏感性是通过对青少年阶段的生物产生长期潜在的影响而实现的。在22世纪,即使在最保守的全球变暖预测模型下,亚致命性污染物依然会加剧变温动物所遭受的来自升温的影响。
精选自Tyler A. Hallman, Marjorie L. Brooks. Metals-mediated climate susceptibility in a warming world: larval and latent effects on a model amphibia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872–1882,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337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337/full
  相似文献   

17.
湖泊水域环境与湖泊自然资源是统一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就会引起湖泊环境生态的恶化。本文通过大量考察资料对洪湖围垦前后的环境生态变化的分析,阐明了湖泊的过度围垦不但损害了湖泊资源,引起环境生态的劣变,造成湖区生态功能的失调,而且对水产、农业生产带来巨大遗患。文中指出,从长远考虑,制止围垦,留湖调蓄,保护和珍惜湖泊资源,合理调整生态群落结构,建立新的湖泊生态系统;对洪湖现存资源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湖泊生态。同时又只有建立一个以经济为主的行政与法制相给合体制的高效管理机构,通过立法对湖泊予以有效的保护,或划定自然保护区,才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湖泊的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一些事实,阐述了农药与人体健康,农药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指出,采用非持久性农药后,既要密切注意和研究已经停用的农药的残留和迁移转化,也要注意和研究非持久性农药在生物体内的轭合残留和结合残留。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利用大量资料分析阐述了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良化生态环境的措施。认为本区应进一步推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并建立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