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名从业人员必须树立精准的安全观念,用精准的安全观念规范自身的安全行为,进而养成标准化作业的习惯,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安全优先:每名从业人员从入职之日起,必须树立安全绝对优先的安全观念,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保护他人不被伤害"落实到现场作业的每一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当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冲突时,  相似文献   

2.
正安全工作需要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足够强大,每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满足作业活动的安全需求,每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成为自主安全控制中心及自觉事故防范中心,充分发挥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想办法,想安全之所想、急安全之所急,时刻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思维,避免伤害事故带来的各种困扰。1.安全工作带风气。各层级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团队有健康向上的安全风气。凡事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以安全工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工作必须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到零缺陷,各项工作必须达标,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及精准化作业,培养每名从业人员规范化及标准化的作业行为,不能因一时失误、一念之差、一次违章而酿成伤害事故。1.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必须达标。各层级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持续  相似文献   

4.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层级必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及敏感度,不能疏忽大意、不能任性随意、不能粗心枉为。安全工作需要"五真",即真心、较真、认真、真诚、真实。真心:每名从业人员必须对安全工作持有真心,毕竟安全与每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时时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工作思维,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敬重,不能掩耳盗铃,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心存侥幸。真心对  相似文献   

5.
<正>强化一:安全工作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安全红线意识,守住事故底线,树立法律思维。安全生产法已将安全工作提升至法律法规管控的层面上,员工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日常作业活动中,让自己的作业活动合规守法。切实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保护他人不被伤害落实到位,时刻具有安全风险意识。对自己的每项作业活动必须事前进行安全确认。对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辨识,自觉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不能因自己的一念之差及一时失误而酿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打造"平安工程",关键在员工。因此,倾听一线员工对此工作的反映和呼声,是实施"平安工程"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笔者看来,要做到安全沟通无梗阻,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观念认可:各层级必须首要解决员工安全观念的误区,使所有员工形成安全利益共同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及时纠正作业行为的偏离,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不能对安全检查及安全监管抱有抵触情绪,不能因被安全惩戒而心存症结。全员参与:各层级必须充分发动、全员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每名员工也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及安全技能,将自己视为旁观者必将受到事故的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系统管理、过程控制;需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不断消除管理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法律红线意识:生产经营单位及每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安全法律红线意识,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准则,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法律、  相似文献   

8.
<正>安全工作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导入红线意识及底线思维,引入结果概念、强化过程监管,达成零隐患、零违章、零缺陷及零事故,使每名员工从中受益。一、落实责任,引入结果概念推进安全责任制的分解落实,使每名员工在安全工作中人人有责。若发生事故,责任区域必须承担事故主体责任。同时,各层级应引入结果概念及逆向思维。若想获取安全工作结果,必须使每名员工养成精准的作业习惯,具有准确的日常行为和正确的安全观念。防止因一念之差而导致一时违章,防止因一时违  相似文献   

9.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工作,是一项不断追求完美及零缺陷的工作,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强化安全绝对优先的思维,因为安全工作与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安全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从员工的安全利益出发,并依靠员工安全素养的提升来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翻阅燃气作业典型事故资料时,发现这些事故损失之大,伤亡之惨重,触目惊心。究其事故原因,与作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密切相关,暴露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的短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笔者根据从业30余年涉燃气作业安全的实践工作,重点探讨采用燃气作业安全技术标准化措施,避免燃气作业惨烈事故的一些做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制定各工种和岗位操作规范和作业场所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条件,是从根本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基层安全标准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四个一切"原则:坚持"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工作要具备条件、一切工作按标准操作、一切工作按标准检查考核"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组织行为和群体动力的分析,探讨了作业安全标准化与群体动力学的关系及其应用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从群体规范、群体感染力、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安全激励等方面出发,将群体动力技术思路应用到企业的作业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借助群体来改变员工的安全行为意向,协调其作业行为并促其向标准化作业转化;结合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运用"PDCA"循环制定作业标准化文件及实施流程,从而推进企业作业标准化进程,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工矿企业开展标准化作业活动,对于预防伤亡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标准化作业的效果,取决于作业程序的先进性以及贯彻实施的彻底性和持续性。本文从标准化作业的实践出发,讨论了安全作业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并就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安全工作是一项由意识转化为行为、行为转化为习惯、由习惯转化为结果的过程;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由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提升为理论,安全工作需要基本的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超前意识、风险意识、精益求精意识和持续改进意识。责任意识是指对安全工作应具有第一重要、绝对优先的思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煤炭厅在直属煤炭企业开展夏秋百日安全活动,活动时间从7月20日至10月31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全方位落实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煤场管理,抓好以矿井“一通三防”、火工物品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矿井采掘工程质量达100%,优良品、一级品达50%。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必须消灭等外级。机电运输达到标准化要求,消灭机电设备失爆;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开展查隐患、反三违、促整改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保证…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法》在第四章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从订立劳动合同必须载明保护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和工伤社会保险事项,到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建议权;从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到发现危及人身安全时的紧急撤离权;以及散见在其它各个章节中所体现的从业人员有权接受安全培训,有权要求劳动保护措施等等,都说明《安全生产法》贯穿着对从业人员的人身权利保护的立  相似文献   

17.
3 坚持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一般指职工穿着规定的劳保用品,严格按规定的操作顺序、基准、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规定的作业,达到企业目标和预期效果的行为。标准化作业的内容有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安全工作标准化,即事故灾害原因分析、危险预知训练、安全确认、安全诊断以及进入现场必须穿戴好劳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安全管理上,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如下特点:参建单位多,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高,作业周期较长,作业环境多变,管理模式不能完全复制。建筑安全管理的多样性,需要现场安全管理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熟悉各类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才能胜任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本文尝试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春节后施工安全检查的注意事项、案例警示等角度,探讨如何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节日期间因从业人员的情绪、应酬、疲劳、放松及急迫等原因,给安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严把节日期间生产关,需要各层级管理者能及时疏导、引导及指导员工的心理节日情绪,控制伤害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值班不能少。节日期间各层级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安全工作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已决不能违犯,值班检查安全工作应与日常一样;不能与员工闲谈,分散员工的注意力,不能对员工违章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管,毕竟安全工作没有休息日,片刻的放松可能会酿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促进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根本保障。片仔癀公司为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部署,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将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对照《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议实施指南》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申报的内容、核心和要求,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员参与"活动,认真扎实地对安全制度完善、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安全投入情况、教育培训、操作行为、人员行为、作业环境、职业健康、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工作进行全面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