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历经33年的时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环境类管理办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配套制定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规章,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或者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颁布,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这些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继1979年《国家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之后,国家又相继颁发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文件,在法制上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作了充实和完善,促进了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本文从技术角度对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9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并公布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20年。1986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在我国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比较全面、比较具体的规定。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发布施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在《办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总结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行20年来的经验教训,并以立法的形式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更加精确、全面地阐述了环评制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祝兴祥 《环境保护》2006,(23):12-18
1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和特点 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8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提出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实施,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5.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我国又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并于200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 时值《环评法》实施十周年之际,作为活跃在轻工业的环评单位,见证了《环评法》实施的不断深入对以制浆造纸为代表的轻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生产、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和排污收费是我们环境保护最早执行的三项行之有效的老制度。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新污染的防治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3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就对“三同时”作出了首次规定。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已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1993)》废止。为全面解读该标准修订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以及修订的主要内容,本刊约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就此问题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环评法》公布历程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的国家.此后,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 中国从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至《环评法》的出台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公开的向公众调查和听取其对建设项目的意见 ,以尽可能反映多方面的观点 ,提出项目的关键事实问题 ,确保活动的建议人和社区均满意的结果。我国 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和新制定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即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应当有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  相似文献   

10.
易贵黔 《环境》2002,(12):12-13
背景与意义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至“九五”期间,全国建设项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已达90%以上。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  相似文献   

11.
《环境导报》2003,(21):39-39
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二、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容 1.伴有电离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工业、科研、院校、医疗等单位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建设及退役项目等。 2.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广播电视、通信、雷达、高压输变电、工科医射频设备、电气化铁路及地下铁道等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权责、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管理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做出了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随后,通过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立了我国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规划制度处于决策链前端,对于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首次成为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础库建设提高环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正式实施.《环评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任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被明确下来,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也从此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下水环境正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2011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文中针对污染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从项目选址、预测模型、保护措施提出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新近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新近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主体的一系列管理条例,办法、文件和通知识,导致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重大改进,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在近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坦  汲奕君  吴婧  张一心 《环境保护》2013,41(14):35-38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我国环境管理"老三项"制度之一。自1979年"环保法(试行)"将其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以来,环评在我国已实施了三十几年,若加上之前作为其发端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我国的环境评价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如今环评已成为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17.
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庸 《环境导报》2003,(17):6-7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环评法》,分总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和附则,共5章38条,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见本期第44、45页,本刊2003年第7期对《环评法》也有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8.
《环境导报》2003,(18):33-3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一、现状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以及苏环办犤2003犦15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二、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范围与内容在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和组织承担省管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并对所采用的现有历史数据进行审核。1.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环评大…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和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类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际上环境评价分类规定,提出我国建设项目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方法和规范化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中国公路建没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与程序、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市批与环境影响咨洵收费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