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岩溶地区不同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POPs在岩溶地区水环境、土壤、大气和生物中的残留状况、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迁移机制和可能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岩溶地区已普遍检测出POPs,部分地区环境介质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同时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岩溶地区POP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冰是温带和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组份,它们不仅影响了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而且也能直接影响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环境范围内的化学行为。降雪能很有效地从大气中清除颗粒和气相的POPs。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着重综述了POPs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和雪冰中POPs的历史环境记录,并讨论了雪冰中POPs浓度的不确定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大气到冰川的过程并不容易理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沉积后的浓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机物沉积在积雪中后,随着积雪的老化和变形,它们能够随着融水迁移或者又挥发到大气中。全文最后对未来雪冰中POPs的研究需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四点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内容。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人类居住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在POPs全球输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青藏高原地区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有机污染物在雪冰中主要是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行转化,雪冰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必须引起重视;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POPs的环境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预算和评价POPs在积雪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POPs在老雪中的命运,确定其在融水中成比例蒸发和渗浸的速率。  相似文献   

3.
《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12个增加到21个,增列POPs由高危害向低危害、几乎不生产使用向大量生产使用的化学品转变。如何履行"预先防范"原则对今后增列新POPs越来越重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新增POPs类化学品排放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风险是保护中国以及全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类型、生态行为特征、污染效应和对环境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特性及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NFDA7英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表示法、主要处置技术与相关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我国POPs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要履行好POPs公约,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POPs物质的环境调查监测、环境安全与健康毒理学研究并建立相关的环境控制基准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危害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和来源,阐述了POPs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循环模式以及POPs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对目前和将来POPs控制的研究对策和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偏远地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小萍  龚平  姚檀栋 《环境科学》2008,29(2):273-28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偏远地区大气中的分布与迁移已经成为大气POPs研究的热点.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大尺度POPs监测网络已经应用于偏远地区大气POPs的研究之中.其研究成果显示,最近50~60年以来,大气中POPs浓度的最大峰值出现在80年代左右,而80年代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日趋减小.这说明各国陆续禁用POPs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受温度和季节性使用的影响,大气POPs的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主要表现为夏季高而冬季低;多环芳烃的浓度则主要表现为冬季高而夏季低.基于POPs高挥发性和长距离大气传输的特点,PO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使其相对于低海拔地区成为了POPs的"接收器".大气POPs分布和迁移受温度、降水、气候事件的影响.而且POPs在大气与不同下垫面之间的界面交换的方向、速度和通量也主要受环境温度和POPs的挥发能力的制约.综合大气POPs迁移与气候因素、界面特点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介质、大尺度的大气POPs归趋模型.模型的建立和POPs来源的明确使大气POPs传输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此外还讨论了目前大气POPs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2,(12)
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四个重要的特性: 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由于POPs物质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环境中,它们难于被分解.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由于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媒介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联合国发起的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难降解有毒物质引起的环境和健康危险性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治理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00年9月启动了500万美元的项目,评价全世界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POPs能通过食物链生物积聚,对人群健康和环境有不良影响.全球环境设施-GEF-组织于2000年7月批准启动该项研究.GEF是由UNEP、UNDP和世界银行建立的环境项目资助机构.该项研究将有助于现正进行的关于12种POPs的谈判.UNEP说,新项目将评价大范围与POPs有关的问题.POPs可以在大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可以长距离输…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实施河湖中POPs治理工程,需充分认识POPs的环境风险。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POPs风险评价方法,对沉积物、水体、水生生物及人体中POPs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可为水环境中POPs等新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和科学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环境激素都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指出POPs物质绝大部分是环境激素,同时阐述了POPs类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POPs的定义、特征、主要来源、种类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分类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是目前各国在消除POPs危害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POPs污染场地成因、特点和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将POPs污染场地分成生产企业型、流通领域型和PCBs电力设备封存拆解型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的污染场地特点,明确了各自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履行POPs公约在POPs废物管理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和主要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现有可适用POPs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以及政策制度,指出现有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是POPs废物管理的基础,并分析了现有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环境标准物质是以环境监测为用途,主要以环境基质为候选物,并对其中目标污染物进行定值的一类标准物质,海洋沉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标准物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综述了海洋沉积物POPs环境标准物质的研制技术。主要对海洋沉积物POPs标准物质研制程序如候选物、分析与定值方法及加工检验等进行了分析及论述,并对海洋沉积物POPs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本文介绍了POPs的分类、特性、危害以及中国污染现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泊POPs污染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了解湖泊POPs污染的现状及历史状况,控制POPs污染保护湖泊生态意义重大。近年来,通过对某些重点湖泊的调查和研究,环境科学家对湖泊POPs污染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趋势的认识不断加深。本文参考文献21篇,系统地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在篇末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对全球湖泊POPs污染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POPs可在食物链中传播并富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文章针对其生物富集性,以POPs之-(δ-六六六)为模拟受试物,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研究该物质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调查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时间短、蓄积作用强的生物蓄积效应.通过t-test试验分析,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得到的生物富集系数不因暴露浓度不同、采样时间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在环境中残留期长且能够长距离迁移的高生物毒性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微生物降解因其绿色环保、价格低廉、获取容易等优点,成为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其中,白腐真菌作为一类能够高效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腐真菌对典型POPs(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的生物降解过程/机制及土壤生物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应用白腐真菌修复实际污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部山区土壤和大气有机氯污染物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 242~4 475 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卧龙山区2 8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和大气中HCB,HCHs和DDTs具有浓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这可归因于大气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也观测到HCHs和DDTs的浓度异常和污染情况.通过对有机氯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化学组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区分大气长距离传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2种源贡献.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边远山区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信息. 结合大气和土壤的现场数据,可以综合观测和表征山区环境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Copeland计分排序法在化学物质生态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opeland计分排序法,根据61种环境优先污染物的7项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指标对其进行生态危害评价,其中POPs名单中的化学物质排名靠前.通过分别对比不同氯取代的苯酚类和苯类化学物质的排名情况,得出化学物质的生态危害与其氯取代程度成正比;将61种环境优先污染物的Copeland计分排序法的结果与日本环境省公布的环境评价结果对比发现,其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89 9,表明了二者基本相符;初步尝试了通过Copeland计分排序法预测新化学物质的生态危害排序,排序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