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是河流管理和河流生态系统监控的基础。本文针对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岷江上游开展河流健康状态标识及评价研究。尝试从河流结构、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袁征河流的健康状况,其中引入鱼类生物完整因子,结合岷江上游水生生态特点及国外研究现状拟定了12个指标对该因子进行表述;并采用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在确定岷江上游指标权重与指标标准特征值前提下,开展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由于电站的建设导致枯水期减水河段的河流动力大幅度下降;蜿蜒度以及水质状况良好;减水河段长度比及纵向连通性较差,岷江上游鱼类生物完整性属差的状态,社会环境功能指标一般。河流的综合健康状况处于较差状态,需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以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河长制是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辖区某条河流河长,履行治理与保护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形式,这项制度的建立为推动辖区河流环境综合管理及水质改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总结了河长制制度建立10年来的实践经验,指出该项制度还存在流域治理统筹协调性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如何深化河长制制度,将河长"制"付诸于河长"治",文章认为应重视系统决策,增强河长制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一河一策,增强河流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完善体制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选取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4个子系统的18个指标,构建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与濒临超载临界状态,接近危机状态,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水环境承载力预测因素,基于综合评价指标,预测2020年信阳市各县(区)水环境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至2030年仍处于濒临超载状态,但水环境综合评价值有较大幅度提高;结合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多学科、多领域,从生物物理、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了天津市景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因素24个指标。评估了水生态健康程度。寻求人为压力与天津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变化之间的联系,识别河流受损原因.验证河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对有效保障水生态安全、科学治水、综合利用水资源等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环境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和受污染水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建立了河流水环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语言,将脆弱性和危害性均分为6个等级,并根据F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脆弱性和危害性的模糊隶属函数.由模糊综合评价得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水平.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湘江14个断面的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直观地表达各个断面污染风险水平,为湘江水资源管理和优先控制断面的选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 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 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 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供需两方面,构建了区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年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为79.21%,各灌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野地、莫索湾、金安、玛纳斯等灌区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较低,分别为69.09%、78.76%、78.25%、71.24%,明显处于亏缺状态,而石河子灌区达115.06%,处于相对盈余状态。在各灌区灌溉总面积维持现有数量以及保证灌区水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随着加大部分灌区(金安、玛纳斯和石河子灌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高新节水技术以及调整种植结构,近期流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总体可接近100%,但流域内除石河子灌区外,下野地、莫索湾、金安、玛纳斯等灌区灌溉水资源仍处于亏缺状态。2020年随着各种综合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全流域灌溉保证程度将增加至113.19%,各灌区将实现灌溉水资源供需平衡。最后,针对3类不同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了差别化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利用耦合度模型,建立城市化综合水平与水资源保护综合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对南京市2005年-2014年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耦合关系度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耦合度总体波动式增长,其中2005年-2012年处于中度耦合时期,2013年-2014年处于高度协调时期;南京城市化综合水平与水资源保护综合水平呈现稳量增长趋势,但后者滞后于前者.为促进南京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关系向高度耦合状态发展,应尽快优化产业层级,促进第三产业链的延伸;同时尽快建立水资源保护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永定河作为京津冀生态发展的主轴和重要的生态廊道,科学评估其健康状况可以更好地指导永定河生态修复。该文通过构建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内水文、水质、水生生物及物理栖息地等指标进行评价,获得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根据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和安全的河4个准则层对永定河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估,结果显示永定河整体处于不健康状态,生态功能受损。有4项指标处于病态(0~20分),包括流量过程变异程度、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防洪指标。因此建议有限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河道内水量匮乏现状;加强再生水和外调水利用,保障生态流量,同时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治理,评价结果对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北方缺水型河流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雅琪  赵珂 《环境保护》2020,48(18):56-60
基于应对太湖蓝藻事件而创设的"河长制",自发端之始,便致力于整合水资源行政机关职能,适配流域治理的制度需求与生态需求。在黄河流域中检视河长制的运行,其缺乏对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生态特性的关注,呈现出对流域整体性与区域个体性的失调,在生态权益和经济发展平衡中未有制度保障,河长考核机制行政外部监督不足。据此,应当建立和完善河长制制度体系。在宏观层面,制度内要配置因地制宜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完备的监督检举机制,制度外要注重与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政绩考核的衔接;在微观层面,黄河不同流段下河长制具体践行时,应当各有侧重,上游重视生态涵养能力、中游关切水土保持水平、下游首抓河道泥沙治理,固定和丰富河长制在流域治理方面的成果,将其落实到黄河立法层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DPSR模型的区域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的河流健康状态评价技术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河流现状,尤其是健康状况,进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河流,实现河流生态、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DPSR(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框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可比性原则,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4个维度构建区域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区域河流恢复、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贵州省水资源安全所处状态,文章从综合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平、水资源可持续性5个方面23个指标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贵州省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现阶段水资源安全状态处在亚安全等级,综合效益不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全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M概念框架模型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DPSIRM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集对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005和2006年整个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7~201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呈现整体转好的态势.水资源的状态和水资源管理是目前影响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是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GPPI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当前的评价模型随着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精度较难控制。为解决单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各层次的分辩力和评价模型的精度,论文采用大样本数据,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插值型曲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GPPIM)。实例研究表明,GPPIM建模方法直观、可靠、精度高,既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有较好的排序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水资源不足与水环境污染,使河流的生态环境面临考验。与土壤保护、固废处理等边界明晰的治理工作不同,河流的管理与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保护中往往产生多头治理、权责不明、问责不严等困难。为转变多头管水的模式,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局,2008年8月,江苏省决定在太湖流域推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环境科学》2014,35(10):3692-3701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2010年73个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盐和底栖动物指标为例,采用指标体系法,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评价了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有72.6%的样点处于"极差"健康状态,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海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内底栖动物多样性低,清洁物种较少.氨氮、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应从控制上述指标入手,遏制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法优于单因子评价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评估河流水环境安全状况及其演变规律,提出城区河流水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通过调查黔中喀斯特地区清水河流经市区前后的花溪、水口寺、普渡桥三个断面河流水环境监测数据,构建9个参数的水环境质量安全指标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清水河市区段的水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上游花溪断面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为非常安全,但丰水期稍差,处于安全状态,城区及其下游的普渡桥和水口寺两个断面全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说明清水河经过贵阳城区的过程中水体受到污染而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甚至经过长距离的河段净化也没能使得水环境质量恢复到安全状态,根据此提出了城区河流水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WRSEM,Water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Model)能够定量地评价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为了科学地衡量巢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构建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保障能力)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最后根据相对权重综合计算得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程度,同时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16年《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为界线,我国河长制发展经历了从地方试点探索到中央顶层设计两个阶段.河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存在诸多法律依据与制度支撑,是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的具体落实、环保问责制的典型体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底线限制的实质拓展以及水资源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环境法角度审视,河长制也存在一些制度内生困境,应相应构建法律保障机制:河长制存在职非法定的困境,应构建长效法律机制;河长制与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抵牾之处,应构建二者协调机制体系;河长制考核问责制存在异化风险,应相应体系化设计考核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河流类型间等大尺度范围内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问题,以浑河-太子河(下称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符合区域性特征的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并进行应用研究. 于2014年5月对浑太河流域32个采样点的鱼类进行采样调查,根据鱼类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浑太河流域水生态分区,将采样点分为中上游和下游区域两种类型. 通过综合栖息地和水质的标准化方法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依据候选指标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浑太河流域中上游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鲤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雅罗鱼亚科个体数百分比、鳅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下游筛选出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鮈亚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东北特有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耐受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 分别提出了浑太河流域中上游和下游的参数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依此将浑太河流域健康状态划分为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 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健康状况整体偏差,在32个采样点中,健康状况处于差和极差的采样点占采样点总数的37.5%,一般的采样点占21.88%,仅有6.25%的采样点处于极好状态.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电导率、ρ(BOD5)、ρ(CODCr)、ρ(NH3-N)和ρ(TN)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栖息地综合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IBI可有效评估浑太河流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