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热条件好,土地适宜性广,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但是该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土地垦殖率高,低产田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利用要求不相适宜,利用效益末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2000年湖北耕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及40余年耕地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湖北省耕地的生产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最后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如何协调经济发达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系统描述了苏南地区江阴市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结构转换的动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土地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从目前江阴市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城镇用地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即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协调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制定城镇生产环境发展规划,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分析的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利用现状DTM与DEM进行叠置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依据上述数据对武汉市江夏区的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的垂直结构对比分析及垂直分异规律的定量研究,对不同高程带下的土地利用构成分析可见,土地利用结构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各种土地类型的绝对数量在区域低海拔段占有绝对优势,而随着高程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减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变差,同时,利用刘纪远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在40m之上和之下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40米以上土地利用程度随着高程的增加明显下降,高程的自然对数每增加1,土地利用程度扩展综合指数下降42.718;40米以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而上升,与把空间数据“粗化”和“离散化”到行政单元上的传统作法相比,该研究方法空间信息的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是城市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包括动态监测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三部分。系统的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的增值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量和地价的动态评价,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更替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析和调整,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的运行机制,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的终结,以保证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从而促进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所有镧结构、土地管理镧度、土地市场以及由土地获得的利益再分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我国现有的土地镧度对乡镇企业集聚、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已经起到了严重的镧约作用。在进一步探讨了乡镇企辈集聚与小城镇建设、土地镧度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后。论文介绍了国内土地镧度改革的几种成功方式和经验,并指出,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与乡镇企业集聚趋势的增强。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在土地使用镧度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划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将南京城郊划分为8个类型区,并比较分析了各个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及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效益,最后指出:为了优化配置郊区土地资源,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集约经营,增加投入,保护耕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柳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的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定量分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圈层由外向内土地利用多样性降低、土地利用功能集聚趋势加强、城市逐渐由工业导向型向居住、公共设施导向型转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制度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是近年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土地资源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土地供给制度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作为一种制度改革,其绩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评价的诊断功能和预瞀功能。本文通过对制度绩效评价分析,提出对制度绩效评价可以转化为对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归纳出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标准,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土地结构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为表现,初步提出了现行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近年来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将环境的负产出纳入非期望产出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评价,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真实性;(4)影响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过量是制约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针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区域差异提出效率提升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2.
准确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是指导耕地利用投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利用标准耕作制度二级指标区,对湖北省进行了市域尺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豫皖丘陵山区、沿江平原区和盆周秦巴山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耕地实际产能已呈现倒U曲线关系,证实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将各市耕地利用投入水平与相应临界值进行对比,得出襄阳等市应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调整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发挥耕地集约利用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而随州等市则需加强耕地利用投入结构优化,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的结构效益。该研究可为优化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和制定差异化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和资源消耗5个子目标、14个指标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 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13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JP2〗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北5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但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小;高新技术开发区比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开发区类型出现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14.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ype and structure, and its prominent effect is to convert rural land to urban land.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utual conversion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land use, the decreasing tendency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t points out that cultivated land is converted to residential area land, industrial and/or mining area 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area land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s more direct; meanwhile, the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lag behind obviously.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decline of soil quality will be th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ype and structure, and its prominent effect is to convert rural land to urban land.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utual conversion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land use, the decreasing tendency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t points out that cultivated land is converted to residential area land, industrial and/or mining area 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area land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is more direct; meanwhile, the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lag behind obviously.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decline of soil quality will be th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海市合庆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利用指数、空间自相关性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1)土地整治带来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验证土地整治是否能起到土地集聚的作用;(3)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关系。结果表明,整治后的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明显减少,耕地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土地利用指数同土地整治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验证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并且在5~10m的格网尺度下采用土地利用程度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局部集聚效应。此外,区域由以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并存转向以农业活动为主,"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海生态系统交错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其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特征。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使其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取1980、2000、2005、2008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多样性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析江苏省1980年以来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揭示地域差异与梯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生态用地占比高,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占比低的特征。1980年以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数量不断变化而结构相对稳定;类型趋于多样化且利用强度增加。(2)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存在地域差异特征。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不同模式且变化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程度在南北方向上存在高 低 高分布特征,但逐步被打破。(3)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在陆海方向上存在梯度特征。土地利用多样性陆海方向呈现低 高 低模式,土地利用强度陆海方向呈现高 中 低模式。土地利用多样性高值区逐步向海岸带中部移动;海岸带各缓冲区土地利用程度分异逐步增大。以射阳河口作为分界点,南北地区梯度规律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1991-2001年南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区域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显著表现形式。南昌市地处京广线和沿海地区之间,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利用1991—2001年南昌市土地详查和变更数据,分析南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其基本结论有: (1)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以耕地、水域和林地为主;(2)建设用地增幅显著,而耕地数量则呈下降态势,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城镇的发展密切相关;(3)从土地利用程度看,不论是单项指标指数还是综合指数,南昌市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从时间序列看,南昌市土地利用/覆被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而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指数变化的趋势还表现为前一时期(1991—1996年)比后一时期(1996—2001年)要大,这表明土地利用/覆被的破碎化程度持续加强,但后期的加强程度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