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年来地震科学家就地震预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国际间在地震预报方面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应认真考虑以下3个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2)地震预报观测技术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3)“地震预报实验场”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对地震预报的基本态度,是坚持地震预报,但要深入认识其难点,对地震预报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理论要多作逆向思维。提出地震“预报”和“预测”是不同范畴的问题,将其分开是必要的。最后提出了当前地震预报的几条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的探索过程。面对地震预报水平低的事实,对其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提出,为了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应该做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方面的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949年,前苏联政府开始资助地震预报,于1953年在塔吉克加尔姆地区建立实验场,为国际地震预报研究奠定基础。1956年,中国在12年科技长期规划中提出地震预测研究计划。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震的发生揭开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新篇章。接着是积累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的同时却未能对唐山地震做出短临预报,使人们认识到预报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实现地震预报有其艰苦性。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地震事业更是长足进展,建立了现代化的观测台网和数据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地震学界,围绕要不要公开进行地震预报,能不能承担社会性地震预报的重任,长期争论不休。其内在的原因是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科研的特点,特别是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过低。在地震预报难度甚大,而实际工作中又不能放弃的形势下,应采取适当的地震预报战略。正确评价、正面宣传地震预报水平,以综合减灾措施支持地震预报,严格把好社会性短临预报关口,掌握好内部预测意见向社会发布的过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地对我国地震工作历程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为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地震预报处于“看图识字”的基本状态;第二阶段,由于经验与知识的差别,形成一批地震预报专家,但是他们不构成集团势力,只是由专家为核心的预报团体,第三阶段,以专家集团为主体,专家系统为代表的具有某种信度的预报体系。整个历程正在向有物理基础的概率预报的方式过渡。并针对目前地震预报面临着的严峻的历史挑战,提出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战略思想应是:冷静反思,热情探索,坚持预报,开拓领域;调整结构,强化科研。其中尤其就如何解决社会对地震预报的期望较高同地震预报科学水平较低这一矛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肯定是要继续搞下去,必须以地震预报的基础研究和经验预报并重的原则作为未来地震预报战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地震预报为例,应用攻关研究中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办法来定量分析地震预报的能力。同时,阐述了地震预报的某些科学问题,如地震观测的间接性和异常的离散性,难以区别的地壳变动异常和地震异常,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以及地震的混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地震仪是如何记录地震的?各地震台测定的地震震级有时为什么不一致?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怎样划定的?为什么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与水平如何?我国对地震预报发布有哪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和日、美、前苏联勘称是世界上地震预报研究的四大强国。但由于中外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和地震环境的不同,所以在地震预报探索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 地震预报的目的──报震减灾与科学研究 中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目的很清楚,即报震减灾。从1966年开展地震预报以来,我们始终遵循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并作为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责任性任务。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把工程抗震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办法,而地震预报只作为科学研究来进行的,不赋于实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和国家地震局短临预报卡片相配套的较适合江苏地区的预报效能评价方法。此方法从地震三要素、地震预报实现级别、地震预报实现因子及业绩系数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寻求一个适应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适合江苏地区地震预报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中“规则/框架”知识、学习知识、一般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出了各类知识在地震预报中所对应的不同含义和一致性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综述了地震预报现有的能力、难度、地震预报的思路及发展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当前地震预报面临困难的两种原因,以至对震源过程和前兆物理机理的认识只是定性的、肤浅的,必然是不确定的。根据近年来文献与资料的报导,提出现代地震学发展的趋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开展超深科学钻探研究,发展大动态宽频带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和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为推进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提出在三个方面应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地震预报水平远远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无庸置疑的是 ,作出发布短临预报的决策 ,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它长期困扰着各国地震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主要考虑因素有 :短临地震预报能力 ,作短临预报需付出的代价 ,以及地震预报公开发布后将会取得的实际收益。对以上三个因素权衡得失 ,趋利避害 ,注重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用预报效益来联系 ,那么 ,预报效益则等于预报实际取得的收益与发布地震预报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比。若比值大于 1,则可公开发布 ;如比值小于 1,则不宜公开发布 ;当比值接近 1时 ,需同时考虑预报意见的信度这个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由于其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国土财富率相差甚大 ,因此在用上述三个因素作是否公开发布地震预报的抉择上显然其结论是不同的。本文认为 :1 5 5级以下地震 ,东部和西部直接经济损失 (人民币 )约为 8亿元和 2亿元 ,经济上公开发布代价远大于当地所取得的实际收益 ,人员伤亡不超过 10人。因此无论东、西部均不宜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我们将 5 5级地震定为公开发布预报的震级下限。2 对于 5 5级至 6 5级地震 ,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6.
理性看待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一些地震研究先进的国家开展了有计划的地震预报研究.数十年来,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历程艰难,路途坎坷,对地震能否预报的争论也一直伴随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让人们欣喜雀跃,以为大功告成,但一年后的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的惨烈后果,给地震工作者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17.
地震科学水平和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形成研究人员不同的“良心”心理活动。积极的“良心”心理活动,有促进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相对提高预报成功率的作用;消极的心理活动,则干扰地震预报决策,或涣散军心,增加预报失误。为此,在震情严峻的情况下,应减轻预报人员的心理负担,在基层地震部门,更要疏导地震工作者的消极心理,以提高地震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过去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概括地分析阐述了过去地震预报中,尤其是短临预报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提出今后地震预报的战略问题应是由现有的资料积累,经验预报向科学规律方向探索转移,着重加强地震发生机制和孕震理论研究,以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以往地震预报的成就和挫折,借助当代的新科学理论,认为地震预报的性质是复杂系统演化的选择确定论。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报与活断层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分析了地震预报的经验与问题,对地震短期预报需进行新的探索与研讨,才能更快地前进。文章重点论述了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方面有关的断层分段性问题。如何在众多的活断层上确定近期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是地震预报中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活断层分段性问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段是断层的破裂单元,断层的分段就是对断层进行独立的破裂单元的划分。断层分段有4种,当前讨论的主要是活断层破裂分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