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统计分析得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由沉砂池-隔油池-生态净化池构成的"三池"处理系统由于投资小、污水处理成本低、易于管理、环境效益高等优点,极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周边环境状况,因此在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以大渔村"三池"处理系统为例,通过与村庄生活污水其他处理工艺对比以及对"三池"处理系统进行效益分析,为滇池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池水质恶化,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的原因,主要是滇池流域人口倍增,工农业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排污量剧增;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非点源污染量增加。囚此,污染源的防治是改善滇池环境状况的根本措施。 1 滇池污染源现状滇池的污染源可分为湖外环境和湖内环境污染源。湖外环境污染源主要指通过排污河渠注入滇池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其次是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湖面降水、降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7.
庞燕  项颂  储昭升  薛力强  孙莉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344-3352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洱海富营养的重要污染源,对其进行定量定点分析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提.本文利用GIS软件,基于普查数据,综合源强估算法和清单分析法,从水文、地貌和行政区划3个角度,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及其TN产排强度进行定量估算和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流域进行管理分区,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2012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平均产、排强度分别为2572.03 t·km-2·a-1和1919.34 t·km-2·a-1,农村生活污水中TN平均产、排强度分别为1002.23 t·km-2·a-1和747.90t·km-2·a-1;各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TN产生强度大小均为:苍山十八溪流域波罗江流域东部山溪流域西洱河流域北三江流域,各小流域两者排放强度大小均为:苍山十八溪流域波罗江流域西洱河流域东部山溪流域北三江流域,苍山十八溪流域和波罗江流域是主要源区;3类地貌区农村生活污水和TN产排强度大小依次为:湖滨缓冲区平坝区山区,湖滨缓冲区对农村生活污水及其TN产排贡献最大;17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及TN产生强度由大到小为:经济开发区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喜洲镇上关镇邓川镇右所镇挖色镇下关镇凤羽镇海东镇凤仪镇茈碧湖镇三营镇牛街乡双廊镇,各乡镇两者排放强度依次为:经济开发区湾桥镇银桥镇大理镇邓川镇喜洲镇右所镇挖色镇上关镇下关镇三营镇海东镇凤仪镇茈碧湖镇凤羽镇牛街乡双廊镇,经济开发区是产排强度最重的区域.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结合区域的功能定位,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提出了"二级控制区3种模式"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1 前言滇池水质污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排污河渠进入滇池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即点源污染,第二方面主要是来自滇池周围面山、农田及磷矿开发区因降雨而产生的湖区径流污水、即面源污染。第三方面为伴随泥沙和水生动、植物残体  相似文献   

9.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的氮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严重,厘清其来源对硝酸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滇池流域收集河水、湖水、井水、雨水样品,分析了无机氮浓度和硝酸根氮、氧同位素比值。总体上,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从低于检测限到高达13.44mg-N/L,显示流域硝酸盐污染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最高浓度出现在流域南部农田区的井水中,井水样品的氮、氧同位素数据大部分落在化学肥料和大气干湿沉降区,表明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对流域浅层地下水产生了污染,污染的浅层地下水又是湖泊水体的一个潜在污染源。流域内河流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总体污染程度高于滇池湖泊水体,氮、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大部分河流中硝酸盐来自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滇池水体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和河流的相似,说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来源。湖泊水体硝酸盐浓度从南向北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滇池北部紧邻城区(生活污水)、流域南部主要为农田区(面源污染)的空间格局是一致的。总体上,滇池水体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通过地下水途经进入湖泊主要发生在流域南部地区,具体的贡献份额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滇池流域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对降低滇池流域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提高流域用水效率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各政策实施绩效水平较高,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902;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的主要因素为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可通过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或者排污费改税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有效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适当调整政策的征收标准,有利于提高各政策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设计采用系列工程技术设施,优化组合,构成农村固废源头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对农村固废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处理利用,提高应用范围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滇池常规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滇池1999-2008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水质综合评价得分作为监测点位的空间属性值,采用空间插值法定量分析10年间滇池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内,滇池水质总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氮磷污染一直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类型。滇池南部区域水质一直优于北部和中部区域,尤其是草海和外海交界区域的水质在全湖是最差的。南部片区水质在整个滇池最好,但也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影响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结论:生活污染源是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要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开展城市卫生系统改造研究,就地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8~2007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近20a来滇池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认为昆明市虽然在治理滇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相似文献   

16.
滇池受损湖滨带堤岸处置及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滇池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使滇池湿地面积减少约23.8 km2,使湖滨带原有的天然湿地大量消失,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复存在,1980-1990年间,滇池环湖修建防浪堤113 km,使湖滨带生境条件进一步急剧恶化,彻底切断了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消落带消失,湖滨带湿生、挺水和沉水等大型水生植物难以生存,湖泊生态系统遭到重创,对湖泊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滇池湖滨陡岸带防浪堤处置及基底修复对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及技术研究,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滇池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的HPLC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滇池沉积物中加入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配制成模拟样品,再用提取液提取样品中的毒素,用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通过对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液和两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采用正丁醇∶甲醇∶水=1∶4∶15的提取液,用多次搅拌提取的方式,MC-RR和MC-LR的回收率比较好。按此方式对滇池沉积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共表层沉积物中有少量藻毒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