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滤工艺净化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对组合工艺的除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颗粒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非常好。出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水中粒径>2μm的颗粒数约19个/mL,藻类平均数量约为2.2×104个/L。在去除有机物方面,组合工艺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8.0%、15.2%和32.6%,其中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为突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2.69~2.87mg/L。组合工艺去除的有机物是分子量大于3KD的大分子有机物,对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其中,混凝沉淀主要去除了水中的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荷电有机物,超滤膜去除的有机物则以亲水中性有机物为主。在工艺运行期间,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加了约12.3%,跨膜压差的升高主要由被超滤膜吸附的小分子有机物产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膜面流速和混凝预处理对微滤过程膜污染的综合影响,用旋流式膜混凝反应器进行了不同流量、入口管径、混凝剂投加量下的除浊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微滤时,高膜面流速加剧了初期膜的孔堵污染,但抑制了滤饼层的累积,适于长期运行;在质量浓度为0~18 mg/L范围内增大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可显著抑制膜过滤阻力的增长;以速度梯度(G)表征絮体状态,由于絮体尺寸和错流的综合作用,投加混凝剂后,G在20~70 s-1范围内,414.64 s-1时微滤膜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3.
混凝-微滤膜净水工艺的膜污染特征及其清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膜表面形貌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透性恢复效果的评价以及化学洗脱液的成份分析,对混凝-微滤膜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和膜污染的清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膜的外表面是微生物污染、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内表面以微生物污染为主.碱洗能去除大部分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对膜内、外表面的清洗效果显著;而酸洗对膜表面的无机垢体清除效果较为显著.膜面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以小分子量为主,无机污染元素主要是Ca.  相似文献   

4.
缪伟  黄新  王郑 《环境科技》2009,22(2):29-31,34
采用复合凹凸棒滤料部分替代石英砂滤料,利用复合凹凸棒滤料良好的吸附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试验研究表明:在滤速6ndh时,复合凹凸棒生物过滤对COD№去除率为32.6%~42.1%,对NH2-N去除率为75.7%。87.8%.对NO2--N去除率为84.2%~92-4%。反冲洗对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影响较小,在冲洗1—2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复合凹凸棒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不需增加新构筑物,适用于以微污染原水为水源的老水厂升级改造和新水厂建设.  相似文献   

5.
混凝对微滤膜处理含磷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进  孙宇新  董强  刘杏芹  孟广耀 《环境科学》2006,27(6):1098-1102
采用直接微滤和混凝-微滤2种工艺对高浓度含磷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减轻了膜孔堵塞污染,改善了膜表面沉积层的存在形态,提高了膜的渗透通量;与原水直接微滤相比,混凝-微滤组合工艺改进了出水水质,磷酸盐的去除率从11.0%提高到99.7%,出水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经过相同方法清洗后,混凝-微滤工艺的膜通量能恢复到初始通量的90%以上,而直接微滤工艺的膜通量只能恢复到初始通量的72%.  相似文献   

6.
集成膨润土吸附与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技术为一体处理微污染源水,同时在内部引入沉淀单元,在单一设备中实现了膨润土吸附、沉淀、过滤三位一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沉淀-分离一体化技术有效地延缓了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时水头损失的上升速度,和原有的吸附预涂膜分离一体化技术相比,有效延长了运行周期,同时,微污染源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表明该技术对于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取自浙江湖州有机微污染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C,PFS,PAFC,KAl(SO4)2及FeCl3等常用混凝剂对该有机微污染水的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为处理该有机微污染水的最佳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同时还研究了加载磁粉对有机微污染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磁粉粒径为45μm,投加量为30 mg/L时,同一原水的CODMn去除率从常规混凝的39.3%提高到45.6%,且加载磁粉后大大缩短了混凝沉淀时间,符合微污染水源的应急处理要求,最佳投放顺序为:“磁粉+PAC+PAM”。  相似文献   

8.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流化床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鑫  李旭东 《环境工程》1999,17(5):13-16
以二相颗粒活性炭生物流化床(FBBR)为反应器,对以有机物和NH4+N为主要污染物的某大城市内河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在HRT12~18min,气水比20~25∶1,回流比3~4∶1的条件下FBBR对CODCr、NH4+N、NO2-N、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132%、100%、97%~100%、6880%、30%~50%,而且对NH4+N和NO2+N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微污染原水中污染物质为去除目标,以廉价和资源丰富的竹炭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铁钴复合改性,制备了改性竹炭水处理材料,并应用于生物滤池中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对浊度、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和74.5%,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后期出水水质稳定:浊度<1.0 NTU,NH4+-N <0.5 mg/L,CODMn <1.0 mg/L。因此改性竹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水源水被污染已成为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特别关注的问题。通过中试和生产性的试验,对现有的工艺进行升级,在构筑物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的曝气池升级为生物预处理池,将砂滤池升级成生物滤池,试验结果对比表明:(1)中试生物预处理工艺过程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约16.4%,NH_4~+-N去除率能够达到60.5%左右,填料上生物量最高28.6 nmol P/(g填料);(2)中试生物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3.4%和87.5%,对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4.7%和24.3%,填料上生物量最高有37.8 nmol P/(g填料);(3)在生产性规模的生物预处理过程,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19.2%,而NH_4~+-N去除率为68.3%;(4)在生产性规模的生物滤池和砂滤池过程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为30.7%和5.6%、NH_4~+-N平均去除率为81.3%和25.6%、UV254平均去除率为16.4%和0.03%、对色度去除率分别为27.7%和11.2%;生物滤池出水中总AOC比砂滤池出水中总AOC减少了63.8%,低于100μg乙酸碳/L。  相似文献   

11.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采用混凝、粉末活性炭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混凝、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地去除溶解性有机物 .混凝处理主要去除大分子量的有机物 ,粉末活性炭主要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混凝、粉末活性炭还能有效地去除三氯甲烷生成潜能 (THMFP) ,对于低分子量的THMFP ,混凝去除效果很差 ,而粉末活性炭去除很好 .试验还表明 ,混凝、粉末活性炭还可大大降低膜的滤饼层阻力 ,当混凝剂投加量为 4mg/L时 ,膜的滤饼层阻力最小 .  相似文献   

12.
混凝-超滤联用技术制备自来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超滤联用技术以苏州太湖水为原水进行制备自来水的实验。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能够有效降低中空纤维膜表面的污染,采用气压水反洗技术系统跨膜压差能够有效恢复,常规化学清洗能有效清除膜表面的污染物,长时间运行后膜丝完整性良好,无"断丝"现象。混凝+超滤联用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浊度去除率99.5%以上,TOC去除率45%~50%,UV254去除率43%~45%,总铁去除率90%以上,水的利用率在87%左右。产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PAC/SBR工艺处理经混凝预处理的汽车工业废水,在混凝处理已基本去除SS、胶体和重金属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曝气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600mg/L)较高的情况下,投加ρ(PAC)为300mg/L,可使曝气反应时间由7~8h缩短为2h,出水完全达到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化学调理剂,对浓缩池污泥进行调理.以污泥比阻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投药量、调理剂浓度、pH值和搅拌强度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污泥经过沉降后上清液的浊度变化.调理实验结果表明,PAC的适宜调理参数为:投加量25 mL,浓度6%,pH为7(未调节),快速搅拌速度130rpm,慢速搅拌速度50 rpm.污泥经PAC调理后,比阻降低到3.2×1014 m/kg.  相似文献   

15.
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膜污染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滤饼层过滤模型和膜孔窄化模型,结合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提取的天然腐植酸进行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2种工艺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混凝预处理基本消除了膜孔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膜表面滤饼层污染阻力,从而使超滤保持高渗透通量。另外,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溶解性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DOC去除率从28%提高到53%,UV254去除率从40%提高到78%。  相似文献   

16.
马立艳 《环境科技》2007,20(5):45-46,49
采用混凝法对抗生素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方法去除混合液中的有机物及部分非溶解态的溶媒物质具有较好的效果,CODCr平均去除率达到32.0%,且运行成本合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择PAFC和PAC在上海市金山石化水厂生活水车间进行了生产性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AFC在出水水质指标及经济性方面明显优于PAC。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混凝-电凝聚法处理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废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极板材料、混凝剂加量、电流密度、pH值、转速、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到80%,达到国家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9.
赵凯  杨春风  孙境求  李静  胡承志 《环境科学》2016,37(12):4706-4711
对比研究了化学混凝(chemical coagulation,CC)与电絮凝(electrocoagulation,EC)作为超滤膜分离的预处理工艺,在死端过滤条件下与超滤膜的作用机制以及对膜污染的减缓效果.主要研究了Al3+投加量对膜通量、絮体性质(粒径、强度系数、恢复系数、分形维数)、以及滤饼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C作为预处理时,生成的絮体强度大且结构紧实,在膜表面堆积形成的滤饼层具有疏松多孔、亲水性强的性质;而CC作为预处理时,生成的絮体强度低且比较松散,在膜过滤过程中容易被压力压碎压实,导致滤饼层比较密实、亲水性低.因此,EC作为预处理工艺对膜污染的减缓效果好,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的膜通量,膜通量较CC高约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