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化学沉淀法降低焦化废水氨氮浓度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净化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3PO4·12H2O生成磷酸氨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Mg^2+、NH4^+、PO4^3-的摩尔比为1.2:1:0.9,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氨氮质量浓度可由3 100 mg/l降低到56mg/l,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化学沉淀工艺去除高浓度氨氮反应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平均浓度高迭2100mg/L。通过比较,采用工业级MgO和H3PO4为沉淀剂与渗滤液中的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沉淀,探讨了其化学反应机理。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8.25,n(Mg^2+):n(PO4^3-):n(N)为1.35:1.20:1.00,反应与沉淀时间均为15min条件下,原水氨氮去除率〉96%,此法对渗滤液中COD也取得了18%的平均去除率,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MAP法即磷酸铵镁沉淀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到很低,其基木原理是向含NH^4^+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使之和NH4^+生成难溶复盐MgNH。PO4·6H2O(简称MAP)结晶,然后通过重力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文章介绍了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反应机理,分析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综合分析最终得出:pH在9左右、温度25℃-30℃、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在1:1:1左右氨氮去除率效果较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有机物高氨氮浓度的生活污水,经UASB处理后的厌氧废水,氮含量较高,磷基本未除去,处理出水效果欠佳的情况,提出磷酸铵铗沉淀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磷以及部分氨氮。初步确定了影响磷酸铵镁沉淀反应因素为pH值,Mg^2+:PO4^3-:NH4^+,反应时间t。最优反应条件为:pH=8.5,Mg^2+:PO4^3-:NH4^+=1.2:1:1,反应时间t=1min。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4.0%,氨氮的去除率达71.5%,为低浓度的生活污水的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鉴于北京某养鸡场鸡粪发酵沼液氨氮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了鸟粪石沉淀法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的方式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p H=10.0~10.5,n(Mg2+)∶n(NH+4)∶n(PO3-4)=1.3∶1∶1.1,反应时间为20 min,转速为300 r/min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5.79%,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所得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出当p H=10.57,n(Mg2+)∶n(NH+4)∶n(PO3-4)=1.27∶1∶1.12时,氨氮去除率为75.81%。SEM及XRD分析表明沉淀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覆盖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扬  李锋民  张修稳  吴召富  于辉 《环境科学》2013,34(8):3071-3078
为研究生物炭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将芦竹茎、芦苇茎、花生壳及玉米芯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烧制成生物炭(Biochar),在模拟反应器中覆盖在受污染底泥上,研究生物炭对上覆水NH4+-N、NO3--N、NO2--N、COD及PO34--P浓度的影响,并计算各指标累积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同时测定了生物炭可溶性NH4+-N和PO34--P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未覆盖生物炭的对照组上覆水氨氮浓度在第25 d达到最大值4.27 mg·L-1,之后稳定在4.02 mg·L-1左右,而4种生物炭处理组在第25 d以后,氨氮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其中芦苇处理组抑制效果最明显,氨氮累积释放量减少了85.61%;4种生物炭组COD累积释放量较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组减少了28.83%~30%;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浓度高于对照组,芦竹及花生壳处理组对底泥磷的释放抑制效果较好.生物炭NH4+-N和PO34--P的释放量在前3 d最大,花生壳生物炭组氨氮释放量最大,为36.79mg·kg-1,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释放量最大,为70.64 mg·kg-1.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底泥NH4+-N、COD及PO34--P的释放有削减作用,具有应用到污染水体底泥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处理化工厂的高氨氮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Na2HPO.412H2O和MgCl.26H2O生成磷酸铵镁(鸟粪石)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同时获得缓释肥鸟粪石。试验以模拟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氮的影响因素:反应时间、氨氮初始浓度、pH值、磷酸盐与镁盐投加量对高氨氮废水的去除效果,然后进行不同影响因素的试验,确定了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pH值为9,NH4-N:PO4-P:Mg摩尔比为1:1.05:1.15,NH4-N、PO4-P与Mg的去除率分别为91.52%、99.58%与90.52%;残余浓度分别为90.87、4.96与174.1 mg/L,加入的磷几乎全部回收,无二次污染。预处理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对高氨氮7-ACA综合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以Na2HPO4和MgCl2.6H2O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pH值、n(Mg2+):n(PO43-)/:n(NH4+)投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结晶物SEM分析,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反应pH 9.0、n(Mg2+):n(PO43-):n(NH4+)投配比1.0:1.1:1和反应时间20 min。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 020~1 190 mg/L时,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为小于150.0 mg/L,氨氮去除率在85.0%以上,残磷量小于40.0 mg/L,为7-ACA综合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沉淀法对厌氧处理后有机胺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研究,考察pH、n(Mg^2+):n(NH4^+)、n(PO4^3-):n(NH4^+)、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10,反应时间10min,n(Mg):n(N):n(P)=1.2:1:1.2时氨氮由659.03mg/L降至58.52mg/L,去除效率达到91.12%。  相似文献   

10.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Na2HPO4和MgSO4为沉淀剂,对氯化铵、硫酸铵、氨水以及碳酸氨等四种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沉淀法脱氮处理。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是影响氨氮去除率最主要的因素,Mg2+和PO43+的投加量与废水中氨氮的比值也对氨氮去除率有重要影响。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优化表明,对于此四种氨氮废水,当初始氨氮浓度为1500mg/L时,去除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1~10.5,Mg:N和P:N的比例分别为1.2~1.4和1.0~1.2,此时各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3%~99%,磷的利用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磷浓度50mg/L的实验室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鸟粪石(MAP)形式回收磷的最佳摩尔配比,并借助X-衍射(XRD)对不同摩尔配比条件下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pH=9.5时,以鸟粪石形式回收磷的最佳Mg:N:P=4:1.6:1。对沉淀物的XRD分析发现,在pH=9.5,当固定Mg:P=1.6时,N:P=1时沉淀物中基本不含MAP,当N:P=2时,生成的沉淀物中混有少量的副产物Mg(3PO)42,当N:P2时则生成较纯的MAP;当固定N:P=4时,Mg:P=2是生成较纯的MAP的临界值,超过此比例则生成副产物Mg(3PO)42;当反应按照理论配比投加氨氮和镁盐时,所得产物基本不是MAP,而是副产物Mg(3PO)42。故鸟粪石沉淀结晶反应中应尽量提高氨氮配比,并避免投加过量的镁盐,以保证回收产物的纯度。  相似文献   

12.
磷酸镁铵是通过向氨氮废水中加入镁盐和磷酸盐,使Mg2+、PO43-离子的药剂与氨氮废水中的NH4+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磷酸镁铵(MgNH4P04·6H2O),再通过重力沉淀或过滤得到MAP。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受到pH值、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pH值在9左右,温度在25℃-30℃,反应物配比值因氨氮废水产生的污染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NH+4对镁改性生物炭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利用率并探讨水体中氨氮对镁改性生物炭(magnesium modified biochar,MBC)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人工湿地植物芦苇为原料,引入金属镁离子对其改性,制备MBC,并以未改性生物炭(biochar,BC)为对照,通过批量摇床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摩尔比(0、5、10)和初始磷浓度(100~500 mg·L-1)条件下,MBC、BC、BC与金属镁离子(BC+Mg~(2+))、Mg~(2+)这4种处理方式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对磷的去除量排序为MBCBC+Mg~(2+)≈Mg~(2+) BC,溶液中NH+4的存在促进MBC吸附除磷,氮磷摩尔比越大,初始磷浓度越高,MBC的磷吸附能力越强. 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MBC、BC+Mg~(2+)、Mg~(2+)这3种处理方式中,当氮磷摩尔比为5、10时,NH+4与溶液中的Mg~(2+)和PO3-4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鸟粪石(MgNH4PO4·6H2O),促进磷的去除.本研究利用人工湿地废弃生物质对富含氨氮和磷酸盐的溶液进行处理,确定了氨氮对水体中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回收利用、以废治废的目的,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彭燕  陈迪云  陈南  曾林威 《环境工程》2021,39(4):13-19,24
利用Ca3(PO4)2对模拟铀污染土壤进行钝化处理,分析了Ca3(PO4)2投加量对其中有效态铀的钝化效果,基于此,采集粤北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开展了Ca3(PO4)2固定前后铀赋存形态研究.结果 表明:沉积物中铀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添加Ca3(PO4)2可降低沉积物中有效态铀的含量.溪流...  相似文献   

15.
太湖蓝藻水华衰亡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在太湖草型区、藻型区及河口区采集原状泥柱进行加藻培养实验,监测培养过程中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磷酸根(PO43--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蔽光培养导致加藻体系中蓝藻大量死亡,形成水体极度缺氧环境(DO接近0),沉积物氮、磷释放量改变,上覆水NH4+-N、PO43--P...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MAP)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研究了该方法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得出了最佳处理条件,即在室温条件时,pH值为10~10.5、反应摩尔比n(Mg2+):n(NH4+):n(PO43-)为1.2:1.0:0.9时,对于本试验中的垃圾渗滤液来说,为最佳反应条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7%以上,达到国家杂用水水质标准中对氨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曾鸣刚 《环境》2006,(Z1):98-2
含磷废水中含有PO3-2、PO3-3和Ni2+,先将该废水调整为弱酸性,然后用树脂塔吸附处理去除Ni2+,再利用fenton试剂将水中的PO3-2转化为PO3-4,用Ca2+离子沉降法去除PO43-后,中和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利用率并探讨水体中氨氮对镁改性生物炭(magnesium modified biochar,MBC)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人工湿地植物芦苇为原料,引入金属镁离子对其改性,制备MBC,并以未改性生物炭(biochar,BC)为对照,通过批量摇床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摩尔比(0、5、10)和初始磷浓度(100~500mg·L-1)条件下,MBC、BC、BC与金属镁离子(BC+Mg2+)、Mg2+这4种处理方式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对磷的去除量排序为MBCBC+Mg2+≈Mg2+BC,溶液中NH4+的存在促进MBC吸附除磷,氮磷摩尔比越大,初始磷浓度越高,MBC的磷吸附能力越强。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MBC、BC+Mg2+、Mg2+这3种处理方式中,当氮磷摩尔比为5、10时,NH4+与溶液中的Mg2+和PO43-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鸟粪石(MgNH4PO4·6H2O),促进磷的去除。本研究利用人工湿地废弃生物质对富含氨氮和磷酸盐的溶液进行处理,确定了氨氮对水体中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回收利用、以废治废的目的,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酸碱调节下混合污泥(初沉池污泥与剩余污泥按约4∶6的比例混合)中氮磷溶出的变化规律,考察了天津市某污水厂的混合污泥在酸性(pH=3.0),碱性(pH=10.0)以及pH值不调节的情况下,在15~20℃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NH4+-N)和磷酸盐(PO43--P)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对混合污泥进行pH调节可以提高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量,且混合污泥中氨氮的释放量表现为碱性>对比试验>酸性;磷酸盐的释放量表现为酸性>对比试验>碱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某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氨氮和无机磷,确定n(Mg~(2+))∶n(NH~(4+))、n(PO4~(3-))∶n(NH~(4+))及p H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高拟合度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最佳优化结果表明:水温为30℃时,控制p H=9.12、n(NH~(4+))∶n(Mg~(2+))∶n(PO4~(3-))=1∶1.21∶0.98,搅拌速度为100 r/min反应20 min,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氨氮从500 mg/L降低至75.05 mg/L,去除率达84.99%,无机磷从100 mg/L降至2.35 mg/L,去除率达97.65%。对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磷酸铵镁结晶是沉淀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且晶形较好,纯度可达87.19%。该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铵镁结晶法能够有效去除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氮磷,用响应面法优化该法的反应条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