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是当前区域低碳发展和碳排放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郑州市2005—2014年35个工业行业的相关面板数据,基于IPCC方法对郑州市不同行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进行核算,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郑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且行业差异明显。2TFPc明显大于TFP,均值高0.112,两者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但TFPc的波动趋势明显较大。从分解项看,TFP和TFPc都与技术进步有关。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由TFP的技术进步为主转变为以TFPc的技术效率为主,特别是规模技术效率。4对大部分行业而言,技术进步对TFPc起到了拉动作用,拉动作用最明显的行业是重化工业与高耗能行业。  相似文献   

2.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3)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徐永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82-1085
利用兵团农业1953—200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兵团农业的总量生产函数,并据此计算了兵团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增长率,采用HP滤波法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变。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之前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为剧烈,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较低。而改革开放后,兵团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获得了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1997—2009年旅游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各省份、东中西及全国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内,各省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省份增长较慢。东中西地区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性,西部增长最快,东部最慢,三大区域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西部技术进步水平仍快于中东部地区。全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6449%,技术进步起了主要作用,技术进步年均增长6.9933%,而技术效率增长仅为0.609%,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考虑“水—土—能—碳”关联,使用全局共同前沿下三阶段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2000—202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现实情况下粮食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1.007,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东北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后发现,外部因素较大程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整体存在着34.98%的潜力未得到释放,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别存在43.14%、24.01%和39.96%的提升潜力;粮食主产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在收敛,三大地区收敛性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各项收敛程度最大。各地结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方向和潜力进行调整的同时,通过降低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首先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几年来的碳排放量,并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特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工业各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了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最后文章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5--2007年数据,选取27家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效率评价。首先运用DEA方法分析了27家煤炭企业的总体效率状态,结论是效率不理想。分析找出煤炭企业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煤炭企业人员冗余严重、科研投入不足、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和体制改革不够彻底,最后分析了煤炭企业进行技术效率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结合G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18年新疆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影响和科技创新门槛效应。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明显,受绿色技术变化退步影响。②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口和出口贸易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作用,对北疆地区的影响作用较大。③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进口贸易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更显著,跨越科技创新门槛的地州市较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排放量基本等式,测算了2001-2010年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行业产值与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有较大的趋同性,但不同行业的趋同度存在差异,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工业行业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风电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之一.以广西省某风力发电项目为案例,同时结合风力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和各阶段实际过程,对各个阶段碳排放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并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风电系统的碳排放总量、风力发电上网电量的分析,对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碳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得出风电系统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时间周期,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撤县设区”和“省直管县”改革来刻画行政权力向市级政府的集中和分散,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权力集中加强了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环保支出规模、降低工业产值比重等渠道,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行政权力分散的影响效应相反,并不利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相较而言,行政权力集中的正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高、市辖区经济较强的城市表现更突出,行政权力分散的负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低、县区经济相对较强的城市有着充分体现。对于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行政权力调整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从优化各级政府职能体系,分阶段、分类型,渐进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秦皇岛市工业行业2005-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秦皇岛市工业效益偏低,重工业比例偏大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碳排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改善能源结构等是秦皇岛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煤层气作为一种洁净、优质能源,其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煤层气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若采用油气行业的核算指南,其核算结果将产生一定偏差。为了准确核算煤层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煤层气生产过程中各类碳排放源,建立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并以马必东区块4亿m3/a产能煤层气项目为实例,分析和确定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源及碳排放量,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2008—2020年中国29个省份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各个省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2)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整向好,从区域增速差异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速较慢;(3)考察期内,规模效率是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关键,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U”型,目前已跨越拐点,继续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提出了减排目标,但缺乏对建筑业碳排放现状与减排目标效率水平的对比分析。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建筑业碳排放投入指标影响的基础上,以2005年建筑业碳排放强度降低45%为减排目标单元,构建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评价的广义DEA模型,从八大区域分析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水平。以2003—2014年我国建筑业碳排放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升,投入指标冗余逐年降低;建筑业碳排放技术效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为高效区,大西北为低效区,其他区域为中效区;建筑业投入指标冗余现状表现为资本存量和碳排放冗余较高,机械设备冗余居中,劳动力冗余较低。从提升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和降低区域建筑业投入指标冗余两方面提出减排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化建筑业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中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构建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数年份中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基本上是有效的;碳排放与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碳排放量的波动主要由其自身因素决定,但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占30%左右。从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视角提出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能源约束趋紧,环境质量下降,多省份雾霾污染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以物流运输业这一碳排放大户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运用LMDI分解法得出影响运输碳排放的因素主要有:运输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货运量等四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优化运输能源消费结构,重点提高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运输路径,降低运量对碳排放的拉动效应;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进程,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低碳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诸如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城镇试点等城市建筑群的低碳示范试点。设置节能减碳目标、出台政策举措和评价试点成效的前提是对碳排放的定量评估。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核算模型综合借鉴了IPCC方法学、《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WRI《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1.0、2.0)》和国家发改委《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等碳核算方法学,基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高度集聚、来源复杂、边界模糊等特征,对相关方法学进行了适用性修正,并通过某高教园区碳核算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模型可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核算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为规划制定、目标设置、政策出台和成效评估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该阶段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低,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高。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东部地区要改善纯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规模效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2010—2014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农业生产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和加强人力资本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