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脱钩理论和VAR模型,分析了北京三类空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相互间动态影响方向和程度。主要结论为:1SO_2和NO_2浓度经历了从强脱钩到弱脱钩的循环过程,SO_2浓度强脱钩年份稍多;PM10浓度经历了从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的循环过程,三类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持续强脱钩状态。2三类空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负向,SO_2浓度弹性系数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最后是NO_2浓度,表明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部分成效。3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和三类空气污染物相互间的脉冲响应值总体上是负向的,并呈波动性变化趋势。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三类空气污染物对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贡献度逐步上升,SO_2浓度贡献度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NO_2浓度最小;经济增长对SO_2浓度方差分解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和NO_2浓度,均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
收集2014—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环保部常规监测的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重点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O_3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下降,SO_2二级达标率持续上升。各污染物区域性分布显著,北方比南方污染重。东部O_3污染严重;PM_(10)、CO浓度在华北地区最高;SO_2浓度在东北、华北最高;PM_(2.5)、NO_2浓度在华中、华北最高。华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华东PM及SO_2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3.
燃煤供热所排放的废气是城市污染物的来源之一。以天津市河东区空气质量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2015—2016年供暖期与前三年同期大气环境中SO_2、CO、NO_2、NO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相关浓度数值,计算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改善率,分析实施"煤改燃"工程后河东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得出各项污染物改善效果的顺序为:SO_2NOPM10CONO_2,为后续提升环境质量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同期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CO、O_3)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研究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_(2.5),其次是PM_(10)、NO_2和O_3,AQI指数与PM_(2.5)、PM_(10)、NO_2、SO_2、CO均呈高度相关,与O_3呈中度相关;空气质量指数与平均气温以及能见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与平均本站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1—2015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海洋经济增长指标,以赤潮累计发生面积、含油污水排海量、石油类污染物的点位超标率和无机氮点位超标率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指标,构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的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与各海洋环境污染指标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显著,海洋环境污染有逐渐抑制海洋经济增长的趋势;(3)环渤海地区含油污水和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海量是限制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数据测算碳排放总量,借助弹性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利用等维灰色递补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工业部门;原煤和电力碳排放量占总量1/2左右;江浙、湖南与四川分别成为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中心;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先后经历:较理想的弱脱钩状态恶化为增长连结甚至扩张的负脱钩状态,逐渐改善为增长连结或弱脱钩状态,再进一步改善为弱脱钩或强脱钩状态;③2016—2026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及GDP均持续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现出弱脱钩状态,而排放与能源消费呈现出增长连结状态,该状态与理想的强脱钩状态尚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运用LMDI-Tapio两阶段方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5年用水量变化驱动效应与脱钩状态,分解脱钩指数,探究脱钩状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稳定且状况较好的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变化过程,3省市总体脱钩状态存在差异性:浙江上海江苏;上海脱钩因素贡献率为:强度收入人口结构,江苏和浙江的脱钩因素贡献率均为:收入强度结构人口。结果表明,产业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促进因素,经济收入增加和人口规模增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抑制因素。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应改善发展结构,优化三大产业的用水比例,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强脱钩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2018年高密市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了SO_2、NO_2、PM_(10)、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对四项污染物及降雨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GM(1,1)模型对高密市未来空气质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4—2018年高密市环境空气中SO_2、NO_2、PM_(10)、PM_(2.5)年际变化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污染物月均值变化均为冬春季浓度高,夏秋季浓度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环保政策对高密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然地理因素对高密市大气污染物月均值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控站点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2016年秦皇岛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秦皇岛市NO_2、PM_(10)和PM_(2.5)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SO_2峰值出现在1月,O_3峰值出现在5月,PM_(10)、PM_(2.5)、NO_2和CO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2月。污染物在西南偏西风时污染程度较高。PM_(10)、PM_(2.5)、SO_2、CO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小,NO_2、O_3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大。颗粒物浓度受湿度影响较大,随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西宁市区2013~2014年逐日空气污染日平均浓度资料和日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和不同等级降水对SO_2、NO_2、PM_(10)、PM_(2.5)污染物浓度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西宁市空气质量以二级为主,二级天数占样本总数的57.8%;西宁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PM_(10)和PM_(2.5);降雨、降雪对污染物浓度具有稀释作用;不同等级的降雪量对4种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同,降雪量在0.5mm以下时对污染物浓度的清除作用较弱甚至出现反弹现象,降雪量≥5.0mm时对4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最强;降雨量越大,对各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越明显,日降水量≥10.0mm对4种污染物的清除率达到了29.54%~57.57%;清除能力表现为SO_2PM_(10)PM_(2.5)NO_2的特征;连续降雪比连续降雨更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降雨等级不同时,AQI指数级别不变的天数居于首位的均为PM10;降雪量为0.6~1.0mm、1.1~1.9mm、≥5.0mm时,AQI指数级别不变的天数居于首位的是PM2.5;无论降雪还是降雨,PM_(10)和PM_(2.5)级别下降天数明显大于上升天数,尤其以PM2.5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塔皮奥脱钩理论和LMDI分解技术构建脱钩因素分解模型,对镇江市工业和6个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脱钩趋势与脱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5年镇江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呈递增趋势,工业碳排放结构无明显变化;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弱—强—弱—强的变化趋势,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分别是抑制和促进脱钩效应的主要因素;6个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脱钩趋势和脱钩因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中化学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脱钩变化趋势类似且脱钩状态最佳,经济规模效应是6个行业共有的脱钩抑制因素。基于实证结论,对镇江市工业低碳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湘潭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湘潭市1996~2003年大气监测资料数据为依据,确定了湘潭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湘潭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潭市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主要污染物为PM10、SO2,其次为NO2,三种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M10和NO2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文章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整理准东工业园区2014年度规模以上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利用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2014年准东区域规模以上企业排放对周边敏感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度规模以上企业排放的SO_2、NO_2对各个敏感点均存在影响。其中SO_2排放贡献最高的为北三电厂,贡献浓度为12.3μg/m~3,其次是五彩湾镇,贡献浓度为12.0μg/m~3,其余敏感点位贡献浓度均小于10μg/m~3。NO_2排放贡献最高的敏感点位亦为北三电厂,贡献浓度为8.72μg/m~3,其次是五彩湾镇,贡献浓度为8.69μg/m~3,其余敏感点位贡献浓度均小于8μg/m~3。现有企业为卡山保护局、五彩湾调蓄水库、奇台硅化木、五彩湾服务区等点位首要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0年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能源消费数据和经济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测算出西北各地区的碳排放量;采用脱钩理论对西北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进行分析,运用LMDI分解方法构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素.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趋于不稳定状态,其中2002年、2004年为强脱钩,2001年、2007年、2009年、2010年为弱脱钩,2003年、2005年、2008年为扩展性负脱钩,2006年为增长连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是西北地区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西北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脱钩弹性分析方法评价淮河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各区域用水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分析各省的脱钩发展趋势,对比总体脱钩状况。同时,利用完全分解模型把用水量驱动力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三大效应对用水量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内各区域具有不稳定且状况较差的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变化过程,脱钩状态随时间发展逐渐改善;各区域总体脱钩状况存在差异性: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同时,三大效应的贡献率大小为:经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经济发展因素主要增加用水量,技术因素抑制用水量。因此,应把握好经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提高技术效应强度,以达到强脱钩的理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环境》2020,(春节)
对2015~2019年春节期间长沙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除夕、初一期间空气扩散条件较好,PM2. 5、PM10浓度峰值相对不高,烟花燃放的影响较小; 2016、2017年空气扩散条件稍弱,燃放烟花燃放的影响较为严重; 2018年空气扩散条件虽然最为不利,但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控燃措施,烟花燃放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019年空气扩散条件好转,烟花燃放的影响控制也较好。烟花爆竹的燃放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其中,对PM2. 5、PM10的影响最为显著,对SO2的浓度也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CO、O3、和NO2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近5年烟花燃放对春节期间长沙空气日均浓度的贡献率PM2. 5为31. 7%~73. 7%之间,PM10为1%~69. 7%之间;对小时浓度的贡献率PM2. 5为42. 2%~84. 3%,PM10为34. 9%~81. 3%之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柳州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广西有名的工业城市,位列国家划定的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中,是广西第一个开展PM2.5监测的城市。本研究于2009—2014年连续6年对柳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的浓度进行在线观测,获得了污染物的长期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于2011年达标之后显著下降,2014年相比2009年下降了50.0%;NO2浓度一直在低于标准以下波动(24.6~35.1μg/m3);PM10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从2011年开始超标,2014年相对于2009年增长了69.3%。各污染物浓度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秋季春季夏季。SO2、NO2、PM10和PM2.5的浓度冬季相比夏季分别提高82.9%、56.3%、66.9%和133.6%。冬季SO2和秋冬季PM10超标,PM2.5除7月外全线超标。PM2.5/PM10的比值冬季也高于夏季,表明冬季更易富集细颗粒。各污染物浓度也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九中各污染物的浓度都最高,可能与其离柳州钢铁公司距离较近有关。SO2除九中外,其他站点均达标。NO2全部达标。PM10市监测站和九中超标。PM2.5所有站点超标严重。本研究结果表明,柳州市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颗粒物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6—2016年安徽省农业GDP和农业生产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核算了在此期间安徽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并利用Tapio脱钩指数分析了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在此期间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绝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并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安徽省应大力发展减排技术,减少柴油和原煤的消耗量,尽早实现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20.
基于脱钩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脱钩模型对山东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3年山东省的脱钩状态表现为显著的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的"N"型发展轨迹,2005—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7个地市中多数城市表现为弱脱钩状态,尽管2011年有中西部的莱芜、济宁、泰安、聊城、枣庄和德州等6个地市曾达到强脱钩状态,但与其经济发展及能耗水平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各地市在开展低碳转型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政府要大力鼓励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