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葛玉修明白:如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要有政府、公众、个人的参与,只有动员大家的力量,才能切实地、真正地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年有365天、52周、12个月,即使每周做一次环保公益讲座,10年才520余场;即使每月做一次环保公益讲座,20年才240场。而他,中国生态摄影家葛玉修17年来(2002年开始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做了550余场环保公益讲座。  相似文献   

2.
UVONNE FU 《绿叶》2007,(11):60-61
葛玉修,山东人,现任青海银监局纪委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青海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青海青"网站站长,被誉为青海湖"鸟王"和"中华对角羚之父"。十年来他利用自己的节假日拍摄野生动物,捕捉了三万多个震撼人心的瞬间。  相似文献   

3.
一名理科考生,却因古文蜚声考坛,通篇文言文语体的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写得酣畅淋漓。文章既有赋体风格,又有骈文特征,引经据典。"非常切题,写人与自然、天地的和谐,他用特殊语言和特殊文字来自由表达主题,这在中学生中绝无仅有!"古典文献专家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正在非洲那片宽广辽阔的草原,百兽驰骋着,它们彼此追逐,那种自由与彪悍,它们捍卫生命的意志,是我不曾见过的;在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那些小巧灵敏的动物,注视着自己的猎物,它们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蓄势待发;在南极洲冰雪天地里,企鹅笨拙前行,它们聚在一起彼此抵御风雪严寒……这些野生动物总有英豪气度,它们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  相似文献   

5.
读者评刊     
<正>@张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行稳"方能"致远"》的专访文章,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回答了40年来环境政策工作的经验和启示、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问题和困难、新时期环境政策研究面临新问题三个问题,"行稳"方能"致远"的观点十分中肯。@潘东宇:《17年做了550余场环保公益讲座——记中国生态摄影家葛玉修》的专访文章,描写了生态  相似文献   

6.
陈华文  刘星月 《绿叶》2023,(6):63-65
<正>地球之所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因为这个星球上有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球自从有生命以来,各种生物亿万年来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更替和演化,才有了今天的自然图景。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讲,探究地球生命演化的前世今生,对于我们更理性地认识现在的世界,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科学家们利用专业知识,不断地探寻远古生物的存在样态,为破解生命演化的奥秘奉献着智慧。  相似文献   

7.
何为珍稀,如何保护?植物有珍稀植物,动物有珍稀动物,文物有珍稀文物,人物也有珍稀人物。珍稀的植物、动物、文物,都要靠人来保护;保护不好,就是"濒危"。对于植物、动物、文物是否珍稀,通常不难辨别认定,而对于"人物"珍稀与否,却往往看走眼,这问题就出在"人"身上。在山东青岛,植物学者跋山涉水发现记录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动物景观旅游资源动物地理学把全球陆地划分为6个动物区系区(界),即古北界,新北界,旧热带界,新热点界,东洋界和澳大利亚界。我国东南部属东洋界,其它地区属古北界。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形成了一个生命网,我们人类是这个生命网上的组成部分,并依赖它生存。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本刊整理出部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文明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之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点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今天,我们如何读懂乡村?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学者穷尽半生所思考的问题。为了研究中国的乡村,他用大量的时间深入乡村调研,脚步踏遍了大大小小的村落;他用心感受乡村的农耕文化和生命温度,敏锐观察新时代乡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6月29日下午,在国家行政学院一间简陋的办公室,《环境教育》记者见到了这位"用脚来做学问"的学者。作为乡村发展与生态文明研究的开拓者,张孝德已经跟踪  相似文献   

11.
一城一世界     
贾靖 《绿色视野》2012,(4):66-68
一城一世界,一花一天地。久不在城市中漫行,虽在城市中,却已经远离。  相似文献   

12.
<正>雨,天地日月酝酿的精华,如银丝、似珠帘来到世间,滋润着万物。然而有一天,这座城市因无序扩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它们没有了容身之地。它们变成了积水,变成了吞噬生命和人类财产的恶魔。直到有一天,它们降落在一所学校……"咦,这是哪里呀?"一个小雨滴问。其他雨滴也很疑惑,于是它们决定分头去勘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说"天地大德曰生",天生万物皆有灵,是谓"大德"。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如何看待动物、对待动物,映照人们内心的自我,映照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豆瓣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场"猫狗大战"热闹上演。参战的双方并非喵星人和汪星人,而是这两种动物背后站着的热爱猫猫的人们和热爱狗狗的人们。大家都知道,豆瓣一向是猫行天下,狗党作为"在野党"影响力有限。这  相似文献   

14.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0,(10):72-74
我们为啥把我们的人文初祖称做"黄帝"?是因为他完美地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忠诚地顺应天地运行规律,自觉地适应自然变化和生命进程,按照时令种植作物,善待所有动物植物,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水土金石,也都广受他的德泽。  相似文献   

15.
北极的冬天,整个苔原带和泰加林带都为冰雪覆盖,变成一片银色天地,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心里无比充实无比忧伤。为了无告的大自然,我愿将每一片心灵的荒漠丈量……" 在2004中国环境文化节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颁奖晚会上,他用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我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感动了主持人和观众;他用"一笔双勾"当场书写的"绿色中国"四个大字,再次赢得了人们钦佩的目光。他是一个独行者,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其中之一的--环保志愿者叶榄。  相似文献   

17.
黎海华 《绿叶》2012,(6):33-35
采访手记葛玉修在"2010-201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现场就环境教育接受本刊采访时,他结合近二十年的绿色中国情缘和环境教育实践经历指出,环境教育要特别注重针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从小具备环保观念、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未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环境教育工作应通过促进环境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将生态思想根植于人心。  相似文献   

18.
梅里雪山     
在我的生命中,时常会感受到一种震撼。一种来自于天地之间精灵的震撼,一种来自于藏传佛教神灵的震撼,一种来自于神秘与美丽的震撼,一种来自于雄峰与挺拔的震撼,一种来自于永恒的震撼。它时时刻刻撞击着我的心,令我激动,令我兴奋,令我向往,难以言状。我不知道,生命为什么会给我这样的震动,让我痴迷,让我沉醉。尽管,我未能亲近她,目睹她,但这样的感受,却确确实实地在心中存在着。是我期待已久的,几分梦幻,几分真实。有时我想,那一座在图片上见过的山的影子,一座在文字间读过的山的印象,为什么会在心中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痕迹,并时时想念着她…  相似文献   

19.
当我正在重新阅读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那本震世骇俗的生物学名著《裸猿》,又一次为世界珍稀动物的快速灭绝感到痛惜和忧虑时,一只小蝇子悄无声息地落在我的书本上。看着这个东西一动不动的沉稳之状,我忽然生出这样的感想来——人类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选择如今竟是这样一种荒唐的局面:我们能够消灭大动物。但对付不了小动物;我们能够消灭远处的动物,但我们不能对付身边的小生命;我们善于消灭有益的动物,但不善于消灭无益的害虫! 你看,狮子、大象、老虎等大型动物本是人类最难以对付的动物,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不堪一击,在动物世界里他们好像灭绝得比谁都快,而我们对身边的苍蝇却没有办法。比如我家,既有堵得严严的窗纱、门帘和苍蝇拍,又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科技“枪手”,可就是不能根绝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20.
杨华 《环境教育》2004,(1):20-21
狮子在人类的心目中,历来被尊为“百兽之王”,然而在非洲地区,艾滋病不但每年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还使威猛雄壮的非洲狮濒临灭绝。据科学家统计,近2 0年来,艾滋病已经成为非洲狮数目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夫妻深入非洲发现狮子感染艾滋病 动物专家荷兰科学家皮特·凯特和英国科学家凯特·尼科尔斯既是夫妻又是好搭档,6年来,他们一直在博茨瓦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