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精度管道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是基于管理中心平台上集成了次声波泄漏监测定位技术、最新的卫星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通过在孤东采油厂原油外输线的研发应用,能够准确的监测到原油管线泄漏点,为打击盗油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油气管道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输油气管道上安装SCADA流量监测系统,即利用流量差和负压波技术来判断油气管道的泄漏并定位;另一种是利用声波技术来监测油气管道的安全状况。我国的输油气管道普遍安装了SCADA流量监测系统,长期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反应迟滞,对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往往是油气泄漏发生了很长时间才能报警。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和法国使用声波技术,1km造价在1×104美元以上,因其造价昂贵和使用不方便,我国没有采用。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是针对我国输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用量的增加,石油、石化企业得以迅猛发展,管道运输企业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长输管道的盗油现象越来越严重,盗油分子在长输管道上安装阀门,打孔盗油,给企业的正常输油和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确保输油生产,必须及时对被破坏的管道进行抢修;为确保抢修施工的安全,对抢修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就长输管道抢修现场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探讨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输管道与铁路、公路一样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威胁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的隐患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打孔盗油,这是对长输管道最明显、最直接的破坏,也是管道企业和公安机关打击的首要目标;二是违章占压,三是腐蚀老化。下面分别对这  相似文献   

5.
节能技术在油气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几种节能、减排、降耗的方法,主要适用炼油厂、大中型加油站、输油管线、输气管线等场所。在高效节能利用过程中,油气能源主要采用油气回收和泄漏检测两种方式实现。油气回收常采用分离法,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膜吸收法;长输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常用检漏电缆法,压力点分析法和负压波法。油气回收和泄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油气能源利用效率。在油气资源利用方面,采用回收和检测技术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犯罪分子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对长输管道进行打孔盗油犯罪活动,从全国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一条长输管道能够幸免.长输管道具有点多线长、连续运行等特点,本身就承受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风险,遭受打孔盗油又变成了一个突出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地处河南省北部的中洛线输油管道一直是遭受打孔盗油的"重灾区",迫切需要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李文杰 《山东环境》2000,(7):116-117
油气管道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研究和运用适当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是管道安全运营和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各种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方法,结合我局油气集输系统管道情况,对我局选用及研制开发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和技术提出了较明确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现状,提出了解决油气管道事故频发应采取立法保护、监控保护和人防保护等3种主要措施,着重介绍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的4种油气管道泄漏自动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输油气管线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陆上、海上和水下的输油气管道所存在的微生物腐蚀现象,分析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腐蚀机理的差异,阐述了微生物腐蚀对金属管道和防腐涂层的破坏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输油气管道相应的防腐措施及相关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长输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长输油气管道风险预评价方法.从腐蚀穿孔、第三方破坏、疲劳开裂、误操作、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失效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出不同管段的风险程度,进行管道风险排序,以指导管材选用、工程施工、管道维修更换等安全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人类钻井足迹从陆地延伸到海洋,茫茫大海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油气钻井平台,犹如洒在蔚蓝海面的点点星光。海底蜿蜒曲折的油气管道,成为全球能源运输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海底油气管道不断延伸变长,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也悄然增加,成为海洋溢油事故的原因之一,防范海底油气管道的泄漏已成当务之急。与传统碰撞或触礁导致油轮泄漏、钻采平台操作失误或部件老化等原因引发的溢油事故相比,海底油气管道破裂在行为模式、影响范围、修复周期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因此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也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基于CiteSpace软件及智慧芽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数据库,通过共线分析、聚类分析等对油气管道泄漏检测研究进展进行了可视化表述,并梳理了常见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将其按照基于硬件的检测技术以及基于软件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了各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从成本、精度、使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其优缺点,为工程中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最后对油气泄漏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油品长输管道泄漏的3种主要原因:外力破坏、管道腐蚀穿孔和管道本体缺陷,并根据这3种主要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管道的泄漏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运用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管道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 ,研究和运用适当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是管道安全运营和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各种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方法 ,结合我局油气集输系统管道情况 ,对我局选用及研制开发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和技术提出了较明确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长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进展情况,介绍了4种泄漏检测技术原理,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决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带来的油气运输管道与市政管网的交叉、近距离并排布置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旦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流入市政管网并引发爆炸,将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类似事故在国内外屡见不鲜。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关于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城市排水涵道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针对排水涵道内气体聚集和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对混合气体在潮湿环境中的爆炸机理以及沼气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点火能量及爆炸威力影响的研究、缺乏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在不同断面尺寸和不同排放工况时排水涵道内的传播规律及爆炸效应的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排水涵道内油气混合气体爆炸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是威胁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其中穿越河道或冲沟(统称河沟)段的长输油气管道易受暴雨洪水冲刷的危害,动态评价河沟段水毁灾害气象风险对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适合长输油气管道河沟段暴雨洪水和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判河沟道段长输油气管道水毁灾害的风险等级;应用此方法对江西省某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19处评价点水毁灾害进行了气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50年一遇暴雨状况相比,100年一遇暴雨状况下该河沟段管道水毁灾害风险概率较前者有升高的趋势,其中有2处评价点的风险概率明显升高,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较为符合。该研究可为长输管道等开展相关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系统了解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的人因影响因素,解决油气管道在人为因素方面存在的缺失,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背景,运用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从五个方面共找出21个油气管道泄漏爆炸的人因影响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最后以青岛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例,基于HFACS和AHP对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的人因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是引起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决定性要素,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良的组织管理则是引起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深层次要素。  相似文献   

20.
国外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与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长输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输距离长、压力高和输量大的特点,逐渐成为油气输送的主要途径.随着建设量的增大,老管线服役时间的增长,长输管道事故的增多,管道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外近几年在长输管线安全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了综述与分析,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