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的环境影响及消费环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消费的环境影响的阐述,探寻消费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源,进而提出消费环保化的对策.指出消费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人类认识的不足、市场机制的失灵、发达国家的转嫁和科技水平的有限,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经济激励手段和提高科技水平来达到消费环保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月24日Enn环境新闻网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开始支持他们的本地食物市场。新的研究发现此举并不只是因为美国人认为本地食物更新鲜,味道更好。爱荷华大学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农场农作物市场的购买量和食品加盟合作社的会员数量都刷新了纪录,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愿意了解自己购买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是在哪里种植的。这些所谓的"本土膳食主义者",也带动了本地种植农作物和肉类的市场。他们认为,消费本地食物的意义超越了自我,能够带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月 《环境》2008,(3):84
月球基地 环保栖居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地球环境保护的时候,科学家也开始设想如何在月球计划中采取环境友好的举措.虽然也许不能够完全像在地球上一般自如、方便,但有了一种名为.月神盖亚"的环保栖居地,今后太空人在月球上的生活可能还不错.  相似文献   

5.
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及其环境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祯  崔胜辉  李桂林  任引  徐礼来 《环境科学》2013,34(4):1636-16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中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对全球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贡献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分析1988~2010年居民食物碳消费的动态变化和家庭分布特征,评价并预测了由食物碳消费导致的环境负荷.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人均食物消费量和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和25%,但由于厦门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消费和食物碳消费的总量均不断增加,分别增长了116%和70%.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的增加导致环境负荷量不断上升,由9.88万t增长至16.62万t,特别是进入土壤的碳通量近年来快速增加.预测显示2011~2024年间厦门市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以及环境负荷量仍将继续上升,2025年将有所下降,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则从2011年起持续下降.对厦门市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分析表明,家庭户均食物碳消费主要受到家庭收入、食物消费费用、家庭用餐人数的影响,食物碳消费较高的家庭通常平均家庭用餐人数3人、平均食物消费费用约3 125元.月-1,户均食物碳消费为1 134.91 kg,人均食物碳消费量为378.30 kg,高食物碳消费的家庭人均食物碳消费量是低食物碳消费家庭人均消费量的4.84倍.  相似文献   

6.
在对食物生产系统进行环境相关的系统分析中,消费者阶段(家庭运输、烹制、储存和损耗)是整个食物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家庭是食物链中调查最少的部分.对家庭信息的收集有很多困难,因为家庭数量庞大,同时与食物相关的活动通常会与其它家务劳动活动混合在一起.环境系统分析和消费者研究两领域研究人员相互合作,通过用问卷、日记和采访面谈的方式调查瑞典的家庭,收集了关于家庭食物运输和损耗的数据.每户每周的平均运输距离是28~63km不等,而这主要依靠怎样分配和其它差事相搭配的运输任务.调制食品时的损耗变化范围是0~34%,而不同类型的食品会有所不同.储存的损耗率为0~164%(因为有更多的食物被扔掉,如对食橱的清理,而不是消费).在调制和储存两阶段中奶制品因损耗少而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绿色消费正在日益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重视.在绿色消费的呼声之下,不少企业为了表现自己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纷纷采取绿色营销策略.例如,告诉消费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产品在消费之后是可以回收的;或者产品一部分收益将用十环保事业等.但是,绿色营销的增多也带来新的问题--"漂绿营销"(Greenwash Marketing).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后期,人口剧增、技术革命以及消费模式的共同作用,使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而资源与环境危机的恶果,最终反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安全和福祉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逐渐地从忽视环境走向关注环境,从关注环境走向保护环境,从环保意识走向环保行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质流原理,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测算并评价了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碳素流动变化及食物碳消费导致的碳素环境负荷变化.结果表明:食物农业生产系统中碳汇和碳排总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且碳汇增速明显高于碳排增速;食物生产系统碳素环境负荷中畜禽养殖产生的碳素环境负荷呈下降趋势,农用物资、农业活动及食物加工运输相关产生的碳环境负荷呈快速上升趋势.食物消费系统中,居民食物碳消费发生变化,居民碳消费结构从“以粮食碳消费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以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碳消费为主”的多元饮食结构,农村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由95.24kg/(人×a)降低至71.62kg/(人×a),城镇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由52.06kg/(人×a)升至65.16kg/(人×a).分析食物消费系统碳素环境负荷,进入大气的碳素环境负荷占主体地位,其次是土壤和水体,近年来进入土壤和水体的碳素比例增加.分析表明减少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碳素环境负荷的措施,包括引导居民优化饮食结构,减少生活污水与厨余垃圾产生量,提高厨余垃圾与粪便还田比例,将系统中产生的废弃物内部循环利用等.  相似文献   

11.
论"两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环境监管体系 环境问题以其变化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长期性和冲突性的特点标志其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也因此要求环境管理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方式,采用系统的解决方案构建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当前,环保事业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环境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曾培炎副总理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有利于加强执法的工作体系,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指出"要尽快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努力实现监测队伍专业化、监测装备现代化,及时拿出监测结果.还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工作机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明确执法岗位,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12.
警惕食品添加剂为癌"搭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兆 《环境》2002,(9):27-28
人类摆脱了饥饿,便开始追求享受,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因而,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便应运而生,食品添加剂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不少添加剂有直接致癌或有致癌之嫌,目前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不能排除有食品添加剂在推波助澜! 防腐剂有利亦有弊众所周知,一般食品在一定时限内会被氧化、细菌污染、腐败变质,但若添加了某些防腐剂后,就能长久保持食品的新鲜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0,(Z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环保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要求在学校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这一主题是当今世界保护地球环境的方向和指导原则。环保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科目,如何在美术课堂穿插环保教育就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境行政处罚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有效手段,是人民群众关注环境管理行为的根本立足点.如何在环境行政处罚中寻找突破口,探索公众参与新思路,寻求切实可行的机制,确保公众参与权利的真正行使,是摆在嘉兴市南湖区环保人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消费端食物浪费:影响与行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物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消费端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环节,且呈日趋严重的趋势。消费端的食物浪费主要分为家庭食物浪费和在外食物浪费;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对国家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消费端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人口特征、消费者的行为与意识等。目前对消费端食物浪费的研究多采用称重(或估算)和计量模型等方法,仍需要通过发展更合理的量化方法、建立更完整的理论模型、提出更完善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此外,减少消费端食物浪费需要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角度出发,促使多方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应对消费端食物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做好环保需要两条腿支撑,一是管理,二是技术.我国环保己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史,但其发展主要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环保技术的开发则未能与环保的现实需求同步.常被提及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以及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建设,都是环境监管服务,加强执法、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也以实现有效监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十五"时期,成都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狠抓环境保护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得到快速提升,迈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成都市将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创模成果,加快实施以"城乡环保一体化833 1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战略,全面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切实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韩伟 《环境保护》2007,380(18):9-12
我国环保产业是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于工业卫生的需要,我国在重工业城市开展了"三废"治理工作,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始应用除尘器、工业废水治理等环保技术设备,以满足各行业的治理需求.继197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后,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其后颁发了《关于我国环保工作的若干规定》,提出了企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和"三同时"制度等一系列明确要求,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也孕育了我国的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9.
“限塑令”实施效果的差异性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限塑令"实施的初衷经济手段在调节人们的环境行为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在起市里反应比较明显.而农贸市场由于其政策执行上的现实困难,从而使"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影响"限塑令"实施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政策本身制定的不完善,管理上的多头领导,塑料袋可替代品的局限性,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磷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物质代谢过程的城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磷代谢分析框架,即追踪以"食物生产"、"食物加工"、"居民消费"、"废物处置"为主要过程的磷代谢路径,解析磷代谢主要过程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合肥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合肥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磷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