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塑料厂在抓生产建设的同时狠抓环境治理工作 ,既美化了环境 ,又提高了效益 ,使该厂从治理环境中品尝到了丰盛的“奶酪”。近年来 ,该厂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早在1999年就开始在6套生产装置中推行清洁生产制度 ,并严格按照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要求 ,制定了详细的环境治理措施。依靠科技创新 ,“变废为宝”。该厂通过技术创新 ,对各生产装置排放出的“三废”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攻克影响“三废”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如该厂苯乙烯装置在乙苯脱氢过程中 ,要副产大量的可燃、有毒废气。为了解决排…  相似文献   

2.
正春风徐来,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雪的梨花、绯红的桃花、金色的油菜花、高贵的玉兰、娇嫩的海棠,醉人的丁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无私奉献着芬芳和绚丽。当人们陶醉于万物复苏的愉悦,同时不忘亲手种植一些花草,点缀着居室、美化着庭院。而不知从何时起,常见花草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新奇的追求,一些国外的奇花异草不断地引入到居室和庭院美化中,甚至在园林绿化中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首艘由外商独资建造的环境保护工作船——“美化”号300kw港口围油栏作业船在江苏太仓港投运,为该港石化作业区防止污染增添“水上卫士”。拥有38.8Km优良深水岸线的太仓港,从石油化工区开发建设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港区管委会在编制各类规划、完善功能布局时注重把好项目“入口关”,对落户港区的项目实行环境保护预审制,“先评价、后建设”,对可能的污染项目坚决不上,确保太仓治区“水碧天蓝”。为了编制《太仓港石化区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评价报告书》,他们进行环境调查、实…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26日,在北京“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广东惠州市环保局的高永志副局长,分别于上午和下午作了题为《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研究基层环保建设问题》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研究治污机制问题》两篇大会专题发言。他那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语惊四座,博得与会者阵阵热烈的掌声。不少专家教授向他投来关注的目光,为这位环保基层干部所具有的深刻的理性思考而叹服。高永志是怎样走上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之路的呢?“拼图学法”研究环境管理高永志认为,要提高中国环境管理的水平,根就在于要研究环…  相似文献   

5.
子英 《环境》2009,(3):46-49
您知道有人曾为了抗议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做出把自己绑在烟囱上的夸张行为吗?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给这位勇于为环保抗争的人士颁发了一个“环境英雄”(Heroes of the Environment)奖项,以表扬他对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而他,就是德国的环境意见领袖——迈克尔·布劳加特(Michael Braungart)。他一直坚持的资源循环使用理念,被称作“从摇篮到摇篮”。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美化》是一本专门针对当前城市普通百姓对环境美化的需求而编著的著作,该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普及环境审美知识,传授环境美化技术,介绍环境健康常识,培养居民环境意识,引导环境保护行为。《环境美化》一书涉及了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环境卫生、社区环境、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凯对环保的钟爱早有所闻,但没想到他竟痴迷到这种程度:公文包里长期放着环保手册;办公桌上摆着十几本环保剪报;书桌上除了几十本环保书籍外,还有厚厚一叠《环境》杂志;报夹上有新到的《中国环境报》,这是他长期自费订阅的报纸。他说,“只有自己掏钱才会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 30年中 ,为了保护环境 ,欧盟制定了许多具体措施。首先是制定和实施《环保行动纲要》 ,从 1 973年到 2 0 0 0年 ,欧盟共实施了 5个《环保行动纲要》 ,有力地促进了欧盟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其次是设立名为“生命”的欧洲环境基金 ,对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课题提供资助。第三是实施“生态标签”计划 ,为符合环保标准的商品贴上这种标签 ,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选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商品。第四是建立“欧盟环境管理和审计体系”和“公共与个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 ,前者监督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后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港区环境,适应港口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烟台港于今年六月正式在全港颁布了《港区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规定》明确了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的职能、内容和要求,详细规定了奖罚原则及实施方法。《规定》还对港区各种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的“三同时”,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学研究与进展》一书,系1978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在厦门召开的“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座谈会”上的论文报告,经《环境科学》编辑部整理汇编成《环境科学研究与进展》一书,于1980年12月,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来自全国环保宣传教育战线的代表们欢聚一堂,共商环境宣传教育之大计。国家环保局解振华局长、张坤民副局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八五”期间全国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江苏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大等十二个单位在会上  相似文献   

12.
俞真 《环境》2002,(6):18-19
1968年,沈孝辉到东北林区工作,从此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他自愿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从此与环境保护订下终生盟约。20年间,他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这位原林业部某副部长的秘书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书包括:《长白山》、《中国自然精华》、《万绿之源》、《来自地球村的警报》、《混凝土森林》、《能源与污染》、《雪山寻梦》。一生结缘山水之间 1970年,沈孝辉第一次见到长白山就被迷住了,幽蓝的天、苍翠的树、绚烂的山花、清洌的溪水、奔腾的瀑布、凉爽的林间小风,令他如置身于“人间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基本国策。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在执法中如排污收费、环境目标责任制、城市定量综合考核等都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资料,一旦发生环保纠纷,需要用法律裁决时,环境监测的数据资料作为证据,本身就面临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挑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所以举  相似文献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大自然为人间安排了一个山青水秀,绿草茵茵,鲜花遍地,鸟语蝉鸣的宁静环境。给人们以清新、舒适和美的享受。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有一个幽美雅静的居住环境,以有利于身心健康,美化生活,常效仿大自然,把一些花草树木,培栽于屋内屋外房前房后。晋代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个布置环境美的典型。他在宅边栽了五颗柳树,为了表示对柳树的喜爱,还自号“五柳先生”,不但爱柳,而且在宅边栽了一颗松树,在篱笆边还栽了菊花。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罢彭泽令而归家时,走进家门首先注意的是“松菊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把环保工作简明地概括为“防、治、管”,这是不无道理的。在《环保法》中,“防”是指“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治”是指“限期治理”制度:“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所谓“管”,就是严格执法,做到以上的“防”和“治”,对此,《环保法》中规定有若干具体的措施。如果《环保法》被真正地作为法来遵守与执行的话,那么,从《环保法》公布之日起,新的超标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和排污收费是我们环境保护最早执行的三项行之有效的老制度。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新污染的防治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3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就对“三同时”作出了首次规定。  相似文献   

17.
各地信息     
南京市制定环境污染案件受理程序规定最近,南京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了《南京市关于环境污染案件受理程序的暂行办法》,并于199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进展较快,国家和地方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但至今尚未制定出相应的环境污染案件受理方面的程序法律,从而使环境管理部门在检查、监督、处理污染案件时遇到了一定困难。为了加强环境法制的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南京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这个“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共分三章二十二条,分别就环境保护部门受理程序,人民法院受理程序和协作程序等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二、认真把好环保设施验收关根据环境保护法律的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与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主体工程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并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工程和设施;而环境保护设施则是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工程和设施。二者缺一不可。从《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首次规定“三同时”制度起,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将其具体细化,再到《条例》进一步对其修改完善为止,我国的“三同时”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环境导报》从2003年起改为半月刊的消息在上一期刊出后,不少读者、作者十分关心,纷纷来信、来电询问有关情况。一个多月时间,我们收到了数百封饱含热情和智慧的改版调查表。大家献计献策,对未来《环境导报》半月刊的栏目内容、报道方向、版面设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想法。我们摘选了一部分在这里刊出,一方面是对众多关心、支持《环境导报》的人们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欢迎您继续关注《环境导报》,把您的要求和愿望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把《环境导报》半月刊办得更好。《环境导报》半月刊试刊号将在今年9月份出版,读者如需要请来函,可免费赠送。  相似文献   

20.
漫话口罩     
口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公元1275年,他在元朝的宫庭中就已经看到了“口罩”。他写道:在皇帝左右侍候和办理饮食的人,都必须用美丽的面纱或绸巾,遮住鼻子和嘴,防止他们呼出的气息,触及到他的食物。这种“面纱”、“绸巾”就是今日口罩最早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