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地震系统的继续工程教育主要对地震系统的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补缺的继续教育,以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地震队伍的素质.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继续工程教育更具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就地震系统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决定继续工程教育效果的因素,怎样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经济效益,继续工程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政策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  相似文献   

3.
<正> 新西兰著名地震学家埃维森教授于23日下午和晚上,同江苏省地震局有关科技人员座谈交流了地震社会学问题。楼宝棠同志首先介绍了江苏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主要内容有:江苏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地震知识宣传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南黄海6.2级地震时外逃、跳楼事件的心理调查等。听完介绍后,埃维森教授认为介绍的问题很重要,分析透彻。  相似文献   

4.
序言     
<正> 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是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重要信息,利用这种信息进行短临预报的探索,在我国已进行了十几年。近几年来,这种方法受到国内外地震研究单位与预报部门的重视,并寄予厚望。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研讨会”,会上交流了近几年来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深入研究与推向实用的若干建议。两年来,我国从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与  相似文献   

5.
龚川  李盛乐  武晓芳 《灾害学》2021,(2):187-192
随着3S(RS、GIS、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震领域上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文献源,检索2000-2019年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探究研究主题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6.
冯凯  徐志胜  徐亮 《灾害学》2005,20(3):6-10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地震灾害研究,建立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本文剖析了小城镇地震应急反应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了灾害空间的概念,并提出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方案.在基础信息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城镇地震数字仿真与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基于地震数字仿真结果,在相关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地震应急调度决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小城镇抗震减灾的迅速决策;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贴合我国小城镇信息化的现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发刊词     
<正> 为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地震科学技术水平和予测予防能力的提高,根据国家地震局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关于联合创办一个本区地震科学技术刊物的决定,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地震学会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地震学刊》现同大家见面了。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包括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市)地处长江、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记载、研究、观测地震较早的地区。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在本区各省市相继建立地震队伍以来,在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7月16日至24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召开了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十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随着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地震科技期刊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工作在这一战线的广大编辑工作者,长期以来默默为地震科技人员作嫁、为繁荣我国地震科技事业进行再创造劳动。通过编辑工作者无私的奉献,全国约有90%的地震科技文献得以产生和传播。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劳动博得了科技工作者乃至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为使地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信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的深入,有不少成功预报的震例,也有许多失败的预报震例。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它的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杨秋格  高峰  吴鹏 《灾害学》2011,(4):116-121
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地震救灾中的应用。在体系结构设计中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组网技术、数据采集与灾情分析软件、多源信息融合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构造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地震监测、预警及救灾部署控制中心,并实现信息处理平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连接口。最终,在地震救灾中能够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控制中心实现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PPGIS的社会化震害信息获取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充分利用社会化信息资源的角度,针对目前地震应急反应中灾情信息收集慢、费用大等问题,研究提出基于PPGIS的社会化震害信息实时获取模型.以实现快速验证和修正基于灾害经验给出的地震影响和灾情评估结果,为地震的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2.5维场地地震液化势概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具有概率意义的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经验公式对2.5维工程场地进行了地震液化势概率评价,通过Kriging法对目标场地区域进行空间插值,可以对大区域工程场地的液化深度和液化范围进行分析评价;采用不规则三角网表面和四面体综合法共同描述地质体模型,在GIS的3维分析模块支持下建立了液化势可视化模型。研究表明:Kriging法通过已勘测点的土层地震液化势来估计未勘测点的土层地震液化势,能够较好地区划出场地地震液化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待估点进行预测;利用GIS的3维分析模块,实现2.5维场地地震液化势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是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75年海城地震后山东地震工作队虚报的蓬莱地震为例,讨论了灾害心理对地震预报行为的影响.笔者在做了大量调查后,归纳和讨论了各不同层次人员的灾害心理,进而分析了它们相互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我们认为,在震前,群众的灾害心理产生的社会行为,会对科技人员和决策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的预报决策心理发生倾斜,作出错误的判断.最后,文章提出了克服灾害心理对预报决策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5日,京城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在北三环这块流淌着信息,跃动着商机的热土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南来北往的车辆发现今天的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彩旗飘飘,热闹非凡。其热烈、欢快的节目气氛和随处可见的国际地震仪器与紧急救助设备技术展览会方位标示,正门圆形的红色充气垫上引人注目的“国际地震仪器与紧急救助设备技术展览会”的会标都提示着人们这里所要进行的活动内容。 国家支持 领导重视 众所周知,地震如同刮风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有史以来,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记忆。然而,人类抗震救灾的历史清楚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4,(5):9-9
2014年9月11日,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审查通过了行业标准《地震名称确定规则》。《地震名称确定规则》是2013年地震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起草完成。标准在考虑目前我国地震参数产出发布机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及时、通俗的原则,首次为地震名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对地震部门为政府、媒体、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尽管扎伊尔经常遭受地震灾害,东部地区尤其严重.但是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却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地震研究始于1953年,由“自然研究中心”即以前的中非科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承担.第一批地震台建在Lwiro、乌维拉、布塔雷(卢旺达)和鲁曼加布等地.与此同时,气象局在宾萨(金沙萨,首都城市)和Karavia(卢本巴希)启用了两个地震台.早期地震研究着重对东非裂谷带构造研究,De Bremaecher于1956年发表了有关裂谷研究的论文。从那以来,主要是建设部门和保险公司对地震信息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江苏防震减灾”信息网站于2001年10月正式向社会发布,网址为:http://www.js-seism.gov.cn; http://www.eq-js.ac.cn。 该网站是展示江苏省防震减灾工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窗口,是实现地震行业信息管理、共享与服务的平台。主要为社会各界提供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及科普知识等,旨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网上办公。该网站主页内容包括时事新闻、地震动态和科普知识,并建了与社会大型网站、地震系统网站及一些与生活息息…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头 5年是实现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冲刺阶段 ,也是我国地震系统科技人员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系统内人才的规划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这一时期地震系统科技及管理人才的培养、选用和管理等提出设想和建议 ,对营造培养“十五”期间地震监测预报人才的良好环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检讨现今地震预报问题入手 ,正视其不足 ,寻找新的可避免其不足的途径 ,提出了依据波动信息预报地震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波动信息是特指通过地球质点传播的各种波所固有并夹带的信息如地震波信息、电磁波信息、潮汐波信息等等。本文将波动和波谱的检测与分析研究归结为 3条 :1 用什么仪器、摆成什么阵势检测可用于地震预报的波动信息 ;2 如何分析这些检测到的波动信息并确定与地震孕育、发展、发生有关的信息参数 ;3 如何将有关信息参数形成地震预报判据或指标 ,预报未来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