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内有经济价值的铁铜硫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层控、岩控特点极为明显。矿层均赋存在石炭系黄龙组下部碎屑岩段与白云岩段之间。这一决非偶然的地质现象引起了广大矿床学家的兴趣,对这类矿床的成因认识已由传统的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转向沉积或(火山)喷气沉积成矿论(孟宪民1964,徐克勤1982,李文达1985,王文斌1985)。既然矿床形成与沉积有关,对沉积作用、沉积相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近年笔者在该地区  相似文献   

2.
云南个旧锡矿床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出发,依据矿石光片鉴定及鲕状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岩浆热液成矿和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既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又有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3.
浙闽赣地区的火山金属矿床及其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区内已知的Pb、Zn、Ag、Cu、Mo、Au和稀土等矿床确定出主要的火山金属矿床类型有五:火山热液型、斑岩型、火山沉积—热液迭加型、火山热液改造型和火山岩风化型。并简明地描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刑不同方法测定了火山矿床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根据火山岩中稀土和锶同位素组成确定了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来源。铅、硫同位素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的信息。氢氧同位索组成表明火山金属矿床形成时天水起了重要作用,提出天水—火山成矿体系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热液矿床,尤其与岩浆侵人有关的热液矿床(含斑岩型矿床),均普遍发育大规模的裂隙和各种类型的矿脉(裂隙被成矿物质充填)。地表含矿裂隙的发育程度与深部矿化强度呈正相关,含矿裂隙是热液渗流的良好通道及矿质堆积的合适场所,高度裂隙化的地段为有利的成矿地段。  相似文献   

5.
前言 福建马坑式铁矿系指闽西南海西拗陷区内一系列产于中石炭—下二迭统灰岩底部的层状、似层状铁矿。其以龙岩县马坑矿床规模最大,且具代表性,故名。 由于区内该含矿层位中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矽卡岩,以往曾被统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七六年以来,随着寻找富铁矿地质、科研工作的深入,积累了大量资料,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成因认识,其主要有: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变质改造、沉积—改造(再造)、复合迭生层状矿床、层控矽卡岩型等。尽管各家对矿床成因的提法不同,但对客观地质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下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地层内的层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沉积含矿层序内矿石矿物和成矿元素组合、沉积结构构造,成矿温度、同期热液蚀变作用,以及Pb、C、H、O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与依据,提出了“沉积-海底喷出沉积成矿模式,即热水溶液在对流循环过程中,从下伏岩石中萃取大量金属,形成含金属热水溶液,再从海底喷出,与海水混合后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矿物大量沉淀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7.
层控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是九江—瑞昌地区铜矿床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常在一个矿区与矽卡岩铜矿床、斑岩铜矿床的贴邻地段产出,组成所谓“三位一体”。层控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矿体受层位、岩性控制,走向稳定,形态简单,以含钢黄铁矿石为主,具有同生沉积结构构造。本文运用被人们所忽视的传统地质理论揭示矿床受后期地质构造、岩浆热液改造、迭加的主要特征,从面阐明矿床为沉积—改造(再造)—迭加复合作用形成,即以沉积改造为主,迭加为次的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多期次,多成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66-275
我国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发现较晚,虽对矿床成因类型已有划分,但由于划分依据不明确,划分方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相关资料,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首次将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点)的成因划分为沉积型、热液型和风化型三种类型及内陆湖泊火山—沉积亚型、内陆湖泊碎屑沉积亚型、内陆湖泊化学沉积亚型、海相沉积亚型,岩浆热液亚型、地下水热液亚型、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混合热液亚型,风化淋滤亚型和风化残积亚型等10种亚型。首次提出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对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拓展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1.矿物地质背景和基本特征白云鄂博是举世无双的特大型铌稀土铁综合性矿床。矿床的围岩是元古界下部的硅质、泥质和碳酸盐地层。矿床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变质(1400—1500Ma)和热液交代(230—270Ma)两个阶段,主要与海西期壳幔源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海西期成矿流体活动分四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化阶段(东接触带镁矽卡  相似文献   

10.
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指在成矿过程中以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为主导的一种成矿作用。本文阐述了与动力成矿作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差异 ,按成矿构造背景、构造成矿阶段、构造成矿方式提出了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三级划分方案 :即一级划分为挤压型、拉张型和剪切型 ;二级划分为建造型和改造型 ;三级划分 ,在建造型中有动力分异作用 ,在改造型中分为动力粘流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分异作用和动力热液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构造动力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研究意义和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潭坑铅锌(银)矿区位于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内,本文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铅锌(银)矿床,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和后期热液充填两大成矿期,与次火山岩体(流纹斑岩)有密切的关系,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底舒铅锌矿床地层岩石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作者认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或矿源层)中的金属组分主要来自海底合矿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物,热液改造阶段矿石中的金属组分源自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和矿区外围地层。  相似文献   

13.
<正> 只是在最近才逐渐查明热液-沉积硫化物的成矿作用在内生金属矿床成因中所起的作用。自从C.Ofsedahl(1958)和В.И.Смирнов(1960)首次把主要组成黄铁矿矿床的硫化物矿石划分为同生沉积成因以来,这种矿石日益引起广大地质界的注意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Н.С.Скрипченко(1963)首先注意到热液-沉积成矿作用与交代成矿作用在地球化学上的根本区别。后来,由于В.И.Смирнов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历来对金矿的开发和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金矿地质工作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但对金矿床的成因分类尚有不同认识。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下扬子区金属矿床的同时,注意到一种在区域内较稳定产出、受海底热事件控制的金矿床新类型——“沉积—海底喷出沉积—热液变质改造”成因(Cu、S)金矿床(以下简称“海底喷出沉积”金矿床)。本文特对这种类型的金矿床作些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及因子分析 ,明确成矿热液活动元素 ,区分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元素集群。研究表明 ,成矿热液活动源于花岗岩岩浆侵位 ,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及地下水在岩体热力驱动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矿化热液活动体系 ,对区内地层产生广泛的蚀变影响 ,形成矿体、热液活动脉体及矿化热液活动元素对围岩地层的改造。成矿热液活动体系为开放系统 ,运动方式以构造断裂导流为主 ,孔隙渗透为次。  相似文献   

16.
呷村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的含金、稀土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日本黑矿相似.矿床形成于中低温、较低压的环境.成矿溶液为中等盐度、低密度水热体系.铅等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硫和锶来自深部岩浆和海水,成矿水介质以大气降水为主,为典型海底火山热液—喷气沉积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7.
次生石英岩型非金属矿床明显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控制,是中—酸性火山岩区一套很有特色的矿床组合;热源、水源、地层产状有机组合生成的环流热液是成矿的前提之一;成矿流体以重碳酸盐型、硫酸盐型为主,属中—低盐度热液;温度、pH值、fo_2等物理化学条件是矿床及矿种类刑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在《次生石英岩容矿型非金属矿床系列的矿种、组合及其成矿作用特征》(1986)一文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这类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卡林型金矿床的Au、As、Hg、Sb、T1和Fe相的溶解度资料作了评述,根据矿物组合确定了矿化的物理化学环境,对控制矿石沉积的化学条件也作了述评。结论是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50°—200℃,成矿流体为中—弱酸性、低盐度和低f_(o_2)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山铜矿北矿带火山岩及其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武山铜矿处于下扬子沉降带中段向南呈弧形突起的部位(图1)。矿区分为南北两矿带(图2)。目前对南矿带的认识比较一致,公认属于“矽卡岩型”。而北矿带,则有着分岐:多数将其归于“热液型”,并认为矿体顶盘的“英安玢岩小浅成侵入体”是成矿的直接母岩;南京大学徐克勤教授等则将其归于“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三门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可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伴产有不同成因和各具特色的金属矿床,显示了陆相火山作用较为完整的成矿体系。其中层状矿床具有同生和后生的双重特征,多成因,多来源,是较典型的火山沉积——后期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本文着重介绍它的主要特征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对火山成因矿床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