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增了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限期实行燃用固硫型煤要逐渐替代燃用在煤的规定,而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燃烧催化剂。本文根据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以煤的燃烧效率为燃煤添加剂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级燃烧工况下高岭土对煤中微量元素排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肥煤、无烟煤添加高岭土吸附剂的燃烧实验 ,研究了肥煤、无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 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计算了高岭土在分级燃烧工况条件下对每种微量元素的吸附率 .结果表明 :高岭土对中、低挥发性微量元素具有不同的吸附作用 ,吸附效率与煤种、元素种类、燃烧温度等因素有关 ,无烟煤燃烧比肥煤燃烧吸附效果更好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天然气低氮燃烧技术层出不穷,然而单一低氮技术的控制效果始终有限。为实现天然气清洁燃烧和低氮排放,设计了一种集分级燃烧、旋流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等低氮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低氮燃烧器,以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建立了功率14 MW的燃烧器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燃烧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下燃烧器出口附近温度场、速度场以及氮氧化物(NO)浓度场,探究了混合气体旋流强度和二次风出口速度等因素对低氮燃烧性能的影响,优化该燃烧器的结构和运行参数使其达到最佳低氮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前的燃烧器可使燃气在出口截面分布均匀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出口截面NO质量浓度已经低于30 mg·m-3的低氮排放标准;燃气支管数量优化为8根时,高温区的集中度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最低,出口截面NO质量浓度低至7.61 mg·m-3;一次风和燃气混合气体旋流强度S0优化为0.6时,出口截面NO质量浓度低至5.04 mg·m-3,S0越大,产生的旋流效果越好,炉膛内的烟气内循环效应越明显;二次风出口速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含碳痕量气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不同阶段释放的各种妆胆气体排放比与排放因子,建立了动态与静态燃烧室以及CH4、COS、CO、及CO2的采样、富集、分析方法;然后对典型乔木、灌木与草的地上部分生物质进行规模不同的燃烧实验,测得痕量 排放比和排放因子,根据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估计及火灾统计资料,初步测算了中国地区生物质向大气中释放含碳痕量气体量。  相似文献   

5.
煤燃烧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不安,对低污染的燃煤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是一种新型燃煤热力发电技术,它具有高效低污染的特殊优点,本文分析了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中NOx、SOx、CO、CO2的形成过程,介绍了在控制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的NOx、SOx、CO、CO2和粉尘排放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动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助燃剂对煤燃烧热值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助燃剂对煤燃烧热值无影响,助燃剂可降低煤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相对燃尽时间,提高煤的燃烧率;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应保证添加助燃剂前后的样品均匀,试验中应采用干基样品。  相似文献   

7.
石灰石在煤燃烧中固硫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两种评价石灰石固硫能力的方法:热分析仪法和ZCL自动测硫仪直接积分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评价不同吸收剂的相对固硫能力,但用ZCL自动测硫仪直接积分法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8.
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分析,阐述了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和降低排放量的原则,探讨了目前相关的低NOx燃烧技术。强调了在降低NOx的同时必须注意高效率,对低挥发份煤在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情况下的高效低NOx燃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120 kW级别加热炉实验装置进行了富氧助燃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的研究。实验装置设置单火嘴、单助燃气主管以及双助燃气副管的设计结构。分别考察了常规空气助燃、局部射流空气助燃以及局部射流富氧助燃等方式下,不同局部射流流量对燃烧烟气温度、烟气NO_X排放量的影响。参照实验设置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考察了局部射流助燃方式下炉膛内流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射流富氧助燃方式在所考察条件下可提高燃烧温度10%,降低NO_X排放90%,在保持原加热炉设计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本燃烧方式具备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流化床燃烧的发展状况,原理及分类进行了概述,然后着重阐述了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SO2及NOX的排放,包括SO2及NOX的产生机理,减少途径,排放量估算及排放模型简介。其中排放量估算对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汽车污染的原理,提出了汽车的防污途径有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期为春耕前(3月和4月)和秋收后(10月和11月).2017年秸秆焚烧集中期内,秸秆露天焚烧对东北三省的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4.01%和39.98%,农作秸秆露天焚烧是造成东北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相同气象条件下,2019年秸秆焚烧集中期,秸秆焚烧对东北三省大气中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58%和13.95%,表明2019年的秸秆禁烧政策有效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若东北三省均实施吉林省2019年的秸秆禁烧管控政策,则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乌鲁木齐市某集中供热站锅炉节能减排方案为例,通过建立供热锅炉实施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方案各项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从锅炉燃煤、燃气情况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设施能耗、物耗等指标着手,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集中供热锅炉燃煤与燃气方案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分析,最终评选出较优实施方案。评选结果表明:燃气方案综合效益较好,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为今后燃气锅炉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田含油污泥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一般含油15%-50%,且泥中污油老化严重。而且油泥中原油、泥砂组份比例变化较大,从而影响油泥处理工艺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油泥成分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含油污泥的特性,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汽车尾气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沈阳市为例,提出了汽车尾气已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对人类健康已构成巨大威胁。并阐述了污染物产生的机理,及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福建沙县高砂镇今年"2.12"突发性火灾引发的橡胶燃烧污染事故中,环境监测部门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为事故处理指挥部迅速正确地处理事故提供了优质快速的技术支持,并提出做好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石油开采炼制企业油泥的来源、基本成分、国内外处理油泥概况,重点论述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目前油泥脱水脱油后焚烧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今后此类油泥处理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春季成都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于2009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在成都城区每天采集PM2.5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8种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左旋葡聚糖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初步探讨了碳气溶胶的来源.结果发现:成都春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133.2±55.5)μg·m^-3,TC、OC、EC和W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6.4±7.2),(20.7±...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目前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特点、操作参数和适用范围。这些技术包括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炉内喷钙后部烟气增湿脱硫法、海水洗涤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7~2003年ATSR卫星火点资料,采用前向气流轨迹模式及滞留时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欧亚大陆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生物质燃烧区域典型排放季节低层气团的输送特征,并与MOPITT一氧化碳卫星反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春季东南亚及印度半岛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污染气团可对中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四川盆地、福建和台湾周边地区;中亚、东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污染气团主要受西风带影响而向东输送,但明显存在一条分支经中国东北向华北或更低纬度地区输送,并逐渐下沉至大气低层,在生物质燃烧排放剧烈的年份内能够对该地区的低层大气成分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