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滨 《绿叶》2008,(4):1-13
世界环境七大国表现出风格各异的环境外交。在国际环境事务中,七大国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发展轨迹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在动力也不同。德国是领跑者,美国是拖后腿者,中国是积极合作者,但多数时候是被动回应。有差异,也有共同,经济考量是七大国环境外交的基石,合作是七大国环境外交的基调,联合国是七大国环境外交的重要影响因素。比较中知彼知己,中国在21世纪能够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中国需要提高环境外交的地位、明确环境外交的思路、落实环境外交的制度与工作。  相似文献   

2.
丁金光 《绿叶》2008,(4):26-33
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的环境外交在近30年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扩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但整体来看,中国环境外交的人才、水准、能力,与"环境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作为发展大国,中国国内环境形势严峻,国际面临绿色壁垒阻碍。中国的环境外交,中国的国际环保合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梁欣 《绿叶》2012,(6):63-68
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全世界有将近60个国家要举行大选。其中,既包括世界大国,也包括中国周边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国的内政问题经过全球化连锁反应的传导,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世界上众多国家在同一时期举行大选,政权的更迭必然会引起本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相应地,也必然会对中国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对相关国家政府更替可能对中国造成的挑战和机遇做好评估,在外交上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4.
王小东 《绿叶》2008,(4):14-19
环境外交也好,整个国家外交也好,不是为了让外国人舒服,而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我们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是两个阵营,中国国际形象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环保。当务之急,不是我们怎样寄希望于利用环保改善国际形象,而是怎样避免外部势力利用环保来达到别的目的,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怎样用我们的硬力量争取更多的环境资源,为此我们要和发展中国家捆到一块,既有正义,也有力量。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切实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重要步骤。其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哪些挑战?该方案列举了包括"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等在内的七大挑战,却没有提到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其实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外交构成的巨大挑战,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6.
杨富强 《绿叶》2012,(8):72-80
近几年,世界经济、政治和外交形势的变化,导致气候谈判的形势和格局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影响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也对今后新的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有此,中国应适时调整策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我看好中国     
王小东 《绿叶》2010,(Z1):17-26
左派右派都是意识形态先行,不看事实,夸大西方的力量,夸大中国的问题,根本无助于认清中国和世界的走势。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中国外交在进步,这得益于漫长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中国政治的改善,不大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剧烈的变动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惟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回归先秦:质朴、尚武、追求效率、做工细致;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古典和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不是颓废的缺乏创造力的现代派、后现代派。  相似文献   

8.
我看好中国     
王小东 《绿叶》2010,(1):17-26
左派右派都是意识形态先行.不看事实.夸大西方的力量.夸大中国的问题.根本无助于认清中国和世界的走势。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中国外交在进步,这得益于漫长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中国政治的改善.不大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剧烈的变动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惟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回归先秦:质朴、尚武、追求效率、做工细致;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古典和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不是颓废的缺乏创造力的现代派、后现代派。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出现了国际话语权分化与组合的新趋向,欧盟的领导权似乎已旁落,而中美双边碳外交将引领未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今年上半年,中美围绕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展开了势头强劲的碳外交,其背后则有着各自新的战略考量:美国的目标是获取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权;中国的着眼点则在于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文化自觉与国家能力的增强,若资源配置不合理,则更会加剧文化上的被动。只有适时地将经济能力提升为外交、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自觉意识,调整和改变中国总体处于主动但部分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也是我国当前转型发展最远大的前途。  相似文献   

11.
吕春 《环境教育》2010,(9):80-81
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面前,一些植物也具有很高的智商,为了生存,植物也会互相学习,还会牢记仇恨,为了共同的利益,它们大搞外交手段,为了争夺资源,它们甚至会上演你死我活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于宏源 《绿叶》2011,(12):56-61
新能源和历史上的英国、美国的霸权形成密切相关。一个在国际能源权力结构中取得主导优势的国家,必然会改变全球地缘结构,继而成为国际体系变革的主导力量。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国际能源权力结构即将发生变化,全球新能源竞争已经展开。在此背景之下,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技术发展的企图越来越明显,中国必须通过环境外交来争取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古典文学实在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元曲杂剧、白话小说,均如陈年老窖,愈老弥香,愈久愈隽永。学而时习之,不仅回味无穷,乐在其中,而且对今天的诸多现象多有教益,时有启发。近日再读唐代文学大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发现这是一篇以陋室为核心,以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情景交融的美文,对今天的居住、装修、生活和环境意识都有借鉴和启发作用。刘禹锡的《陋室铭》短小精悍,不足百字,故录于下,以便赏析。其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得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在新形势下,环保工作如何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控制手段以及环境外交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加快我国环保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国家环保总局依然高调为政,愈挫愈勇,于2月7日掀起“环保风暴”。这固然是与相关领导人有所作为的良好愿望有关,更重要的,则是时势使然。所谓“时势”,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国的环境容量已经支撑不起当下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旅游流强度模型,比较了全国27个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外向功能量及旅游流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它们划分为5个等级体系,并对各级旅游中心地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中心地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态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基本吻合,从发展水平看,沿海高于内陆,东部高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旅游流强度能较好地刻画旅游中心城市的等级,旅游流强度大的城市,旅游中心地级别愈高,旅游业愈发达,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刘东国 《绿叶》2008,(4):46-5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前提。如果无视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一味地让中国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责任,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应以理力争自己的发展权。区分责任不等于不承担责任,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面对二氧化碳减排日重的外交压力,中国应将天人合一理念融入现代化进程,走新型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甘草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甘草属植物18种。其中产于新疆的G.triPhylla仅见记载,可能已灭绝,而其余17种的生态类型存在着从中生到早生的变异趋势。对这17种及1变种的7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草属植物的形态学变化趋势与生态条件的变化存在以下相关:随着环境向干旱的发展,(1)花部各性状值增大;(2)叶部各性状值减小;(3)荚果种子间缢缩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张世秋 《绿叶》2008,(4):40-4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环境一体化的相互影响下,出现了国家间生态和环境相互依存的问题。在环境外交上,中国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中国应该与发展中国家展开更有建设性的合作,并在协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新成立的环境保护部应在环境外交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开展更多的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而不仅仅是应急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建 《绿叶》2010,(5):74-78
中国人口多、石油资源少,无法依赖世界资源完成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转变。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要供各国消费,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比其他国家大得多。这种全球分工结构导致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有更强烈的迫切性。大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把能源问题纳入国家未来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做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排,从现在开始为长远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