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趋势与危害,介绍了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几个基本原理,着重探讨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思路。研究认为,加入WTO意味着境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有所加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认识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对外合作与内部教育有待改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消灭和控制”为指导,建立健全我国的生物入侵预警、检验监测及快速反应机制,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以及政策和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等,使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危害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近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已超过500种。已产生明显经济和生态危害的、具有潜在威胁与危险性、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入侵生物大约有300多种。  相似文献   

3.
高峰 《防灾博览》2015,(3):66-68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的种群,当其改变、危害到当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了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即所谓的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4.
近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已超过500种.已产生明显经济和生态危害的、具有潜在威胁与危险性、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入侵生物大约有300多种.在我国22个省、区、市超过了100种的集中分布在广东、云南、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广西、辽宁等省份.2008年截获的外来生物物种与频次分别是2002年的2.7倍和6.3倍,已给我国农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损失,中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3,(5)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谓生物入侵,就是一些生物翻山越岭,远涉重洋,来到了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工作高度重视,2002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及其粮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丽  安萍莉 《灾害学》2011,26(1):48-53,59
分析了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台风灾和农业病虫害、草害、鼠害8种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了其造成的历年粮食减产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估2020年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不同自然灾害对我国各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旱灾风险区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在黄淮海区、西北区等;涝灾风险区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等;风雹灾风险区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青海;台风灾风险区集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农业病虫害风险区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分布在华南沿海区和西南区等;而霜冻灾、农业草害、鼠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数字     
《民防苑》2014,(10)
正近三成英国《金融时报》9月22日报道称,科学家发现,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紧跟其后的是占14%的美国和占10%的欧盟,换言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正在超越欧美的总和。中国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国的工厂和发电厂,正是它们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超2?000亿珠江上水葫芦阻塞航道、吴川红火蚁咬伤村民、海南被椰心叶甲危害过的椰子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惨烈……造成这些触目惊心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个共同的名字——外来入侵生物。据统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成为遭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6)
2006年3月以来,一种小小的昆虫在北京引发了一场人虫大战。这种让北京如临大敌的小虫,就是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美国白蛾。它适生范围广,繁殖力特强,具有暴食性,可将成片的树林树叶横扫一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称之为无烟的火灾。据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引入成千上万的外来物种,其中多数是有益的或至少是无害的,但少数转化为入侵种对环境、经济或人类健康等造成巨大危害。无论有益或有害,引入者本人通常既无法获得相称的收益亦不会付出相称的代价,这一事实表明外来物种是外部性的典型例证。生物入侵主要关乎外来物种的负外部性问题,因而产生了使其内部化的需要。在对生物入侵的类型进行了细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工具探讨了生物入侵的外部性问题与内部化对策,认为市场力量主导型的科斯方案有较大局限性,传统的政府管制型庇古方案仍应承担主要角色,同时不应忽视道德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鹏  袁长顺  张新法 《灾害学》2004,19(1):81-86
通过对“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系统的分析,认识到影响该区域生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毁林垦种、外来物种入侵、森林火灾等;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退耕还林、推广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物种保护、预防松材线虫病和森林火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外来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相结合,借鉴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控制原理,提出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关键点控制方法。针对人类有意引种、随人类活动无意引入以及自然传入3类外来生物入侵的传入途径,在入侵途径上确定若干个风险控制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小外来生物的入侵风险,提高我国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主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对林业生物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处于“各自表述”的状态.在参考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概念做了厘清,提出了一个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由4部分构成:分析潜在威胁、检定真实威胁、警情发布和响应威胁.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发生预测来判断潜在的威胁;通过威胁勘察、监测和检疫措施来检定真实的威胁;然后评估威胁大小.提出了一个度量威胁大小的指标——发生指数,它既考虑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或病情指数),又考虑了发生面积.发生指数可在当年有害生物发生结束后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计算,但在预警时必须根据预警指标(立地指数、林分指数、气象指数等)来推算.根据推算的发生指数,将警情分级,向经营者和公众发布警报.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相应的预案进行威胁响应.对预案执行情况应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预案修订.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我国紫茎泽兰入侵最早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紫茎泽兰已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2008年该省16个州市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发生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为今后紫茎泽兰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蒋学辉  章强华 《灾害学》2001,16(4):67-71
病虫草鼠是农业的主要生物灾害。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和今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蒋学辉  章强华 《灾害学》2001,16(4):67-71
病虫草鼠是农业的主要生物灾害.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和今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物资源在减轻农业草害中的作用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资源在减轻农业草害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开发生物资源防治农业草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水入侵是近代出现在我国沿海的一种灾害,它的发生与发展已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表现在农业水土资源遭受破坏,粮食大幅度减产;工业用水紧张,设备锈蚀严重,成本显著升高;地方病增加,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本文以莱州湾地区为例分析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地带的海水入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裕华 《灾害学》1992,7(2):43-47
本文阐述了海水入侵灾害的发生机理、危害和我国目前的概况,并指出了海水入侵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以避免灾害面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拥有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地级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和燕山两大山脉在境内交汇,有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等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地理位置的独特,这里成了东北、华北、蒙新生物区系的过渡带。过渡带的边缘效应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是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