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_(2.5)吸滞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灌木树种,其中桧柏、油松PM_(2.5)吸滞量较大,银杏、杨树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叶表面存在气孔、细密沟状组织等,有利于叶片吸滞PM_(2.5)等细颗粒物;叶表面光滑,无明显起伏,存在较宽沟壑,不利于叶片吸滞细颗粒物。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绿化植被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 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 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兰州城区主要交通区、公园和生活区25种阔叶树种和6种针叶树种植物叶片进行环境磁学测试,采用洗脱-抽滤法对叶面滞尘量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功能区植物叶面滞尘对城市污染的磁学响应。结果显示,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0.5 m、1.5 m、2.5 m阔叶树种和1.5 m针叶树种植物叶片平均滞尘量分别在3.07 g/m~2、1.70 g/m~2、1.22 g/m~2和18.88 kg/m~3,叶表颗粒物磁性特征SIRM_(dust)分别为199.56×10~(-6)A、107.08×10~(-6)A、70.66×10~(-6)A和133.88×10~(-2)A/m。滞尘量和磁性参数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表面滞尘量和磁性矿物含量均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值在交通区明显高于公园和生活区,且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叶片内部颗粒物质贡献了叶片磁性特征的18%~44%;SIRMdust可作为有效指示植物叶表颗粒物污染程度的磁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太原市近十年颗粒物污染状况 ,对长期生长在严重空气污染环境中的绿化植物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能力进行了调查测试 ,就不同树种叶片滞尘量和单株树木滞尘能力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不同阶段植物系数的变化与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4年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利用植物系数、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等指标,研究了黄土高原植被群落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早期森林群落→顶级群落)的耗水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实际蒸散量主要受降水控制,群落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是早期森林群落明显高于其它群落,草本群落明显高于灌木群落(P<0.05);植物系数是灌木群落>草本群落>乔木群落,而顶级群落大于早期森林群落;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是早期森林和顶级群落明显高于草本和灌木群落(P<0.05)。因此,进行植被建设不但要考虑植物系数还要考虑土壤水分对不同植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染环境中适生树种滞尘能力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介绍了太原市近十年颗粒物污染状况,对长期生长在严重空气污染环境中的绿化植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能力进行了调查测试,就不同树种叶片滞尘量和单株树木滞尘能力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慧娟  徐爱玲  乔凤禄  蒋敏  宋琪 《环境科学》2021,42(6):3063-3073
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动态对近地表环境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岛市不同功能区冬青和女贞植物的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颗粒物与微生物微形态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冬青和女贞植物叶片颗粒物滞留量秋、冬季节高于春、夏两季,两种植物叶片更易滞留PM10和PM2.5,但冬青叶片的滞尘能力尤其是对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滞留效果高于女贞,城市主干道植物叶片滞尘能力高于文教区和城市公园植物,受地面扬尘和汽车尾气影响较大;另植物叶际微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叶片易滞留不同类型真菌、真菌孢子及菌丝体等,且两种植物因叶片革质更适宜菌丝体生长,此外女贞叶表皮还易镶嵌一种表面均匀褶皱的真菌孢子,微生物丰富度城市公园 > 城市主干道 > 文教区,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呈现积极影响;高通量测序下不同季节的冬青和女贞植物叶际细菌群落差异显著,春季植物叶际细菌丰度最高,夏季最低,两种植物叶际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且同一功能区两种植物共用一个核心微生物群,另外受地面扬尘污染严重的城市主干道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功能区差异明显.本研究结果证明城市不同功能区典型绿化植物叶表面颗粒物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是削减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使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对上海市2个典型污染区(吴泾工业区、松江交通枢纽)的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4种典型绿化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龙柏Sabina 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d)叶片表面滞尘的离子组成进行了一年四季共39 d的测定,结果表明:(1)上海典型污染区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典型绿化树种叶片上滞留的颗粒物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CN~-、NO_3~-、NO_2~-、SO_4~-、Cl~-等,不同类别的离子占比存在显著差异;(2)4树种均对主要来源于扬尘的Fe~+有着明显的吸附特征,但香樟与水杉叶片表面滞尘与同期自然降尘中的离子组成较为接近,表明2树种叶表滞尘过程受所在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龙柏和悬铃木叶片滞尘的离子组成与同期降尘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滞尘过程中表现出对特定离子的专属吸附特性。最后提出针对不同空气污染区选配更高效滞尘树种的建议,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域4种常用树种滞尘和吸滞重金属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收集了4种常见绿化树种在多个城市的滞尘及吸滞重金属数据,用数理统计、区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叶片在多城市环境滞尘和吸滞重金属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贞、悬铃木和广玉兰的平均滞尘量差异不大,香樟滞尘量略低于其他3树种,但女贞叶片的滞尘潜能最大;女贞、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在季节滞尘上,女贞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夏季低于秋季,悬铃木、广玉兰和香樟则是夏季高于秋季;多城市树种吸滞重金属分析显示,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量的树种均是香樟,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分别是女贞、悬铃木、香樟和香樟;香樟叶片对Pb、Cd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城市比其他3树种更具有应用普适性;女贞叶片对Cu、Zn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其他3树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观赏果树在乌鲁木齐市绿化环境的效果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观赏果树在乌鲁木齐市对绿化环境的效果,分析不同观赏果树在乌鲁木齐市的应用方式.本实验以乌鲁木齐市20年生的常见观赏果树山桃、新疆梨等为实验材料,分析其可观赏性、生长期、生长状况、抗性、产量、滞尘量、绿化环境的不利因素,结果显示8种观赏果树绿化环境的效果从优往劣依次是黑桑、红果山楂、黄太平、毛杏、山桃、李子、新疆梨、葡萄.对乌鲁木齐市绿化环境的建设,这8种观赏果树与其他观赏植物配合进行花园立体绿化环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