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9,(1):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10):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9,(3):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8,(1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论述了吉林省开展生态省建设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论上都进行了创新,指出生态省建设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改革,是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新方略,是环境管理的新思路和建设生态人的文明变革。  相似文献   

6.
吴晓青 《绿色视野》2008,(12):19-20
建设生态省,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生态省建设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在发展中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生态良好的地区如何加快发展,这是安徽生态省建设需要探索与解决的两大问题。绩溪等12个地区被确立为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铜陵进行循环经济试点,马鞍山进行清洁生产试点,合肥、芜湖、马鞍山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都是生态省建设的有益实践,为更大区域的生态省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海南特区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末,作为我国第一个省域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北京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和海南省政府联合主持的专家评审并已颁布实施。《纲要》提出,海南将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生态省。中心任务是创建优良生态环境和发达的生态型经济,包括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展生态产业、普及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最终把海南建设成一个只有良好的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产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一流生活环境的省份。建设生态省现已成为海南特区本世纪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当然也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1日—22日,环境保护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年生态文明暨第五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指出,要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省建设为主体,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潘骞 《环境教育》2008,(11):49-50
2008年10月21日—22日,环境保护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年生态文明暨第五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指出,要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省建设为主体,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果 《环境教育》2014,(10):15-17
2014年1年1月,湖北省政府召开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会,同时调整了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能,将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纳入其中,全面推动生态省建设。湖北省环保宣教中心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构建"生态湖北"目标,以环境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整合社区、基地、学校环境教育资源优势,营造该省环境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写在前面的话2014年1年1月,湖北省政府召开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会,同时调整了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能,将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纳入其中,全面推动生态省建设。湖北省环保宣教中心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构建"生态湖北"目标,以环境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整合社区、基地、学校环境教育资源优势,营造该省环境教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9年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海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以后,相继又有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被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还有一批如广东、湖南等省在自行开展生态省建设,有一批市、县、乡甚至村在开展生态县、市、乡、村的建设。正如媒体所描述的:“(生态省建设)其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决策者所接受,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这种区域发展新理念正成为一股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这些或是被批准或是自愿的行政生态区域建设,似乎有主宰我国生态建设的潮流之势。笔者却认为,生态省建设模糊了生态建设的宗旨,混淆了生态…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09,(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魔保护融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  相似文献   

15.
潘骞 《绿色视野》2009,(3):17-19
安微生态省建设启动5年多来,围绕构建生态省的五大体系,在管理制度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工业、生态文化、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促进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成果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6.
潘骞 《绿色视野》2008,(5):14-14
近年来,跨淮河、巢湖两个流域的安徽省六安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做出了建设"生态六安"的战略决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安徽生态省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生态六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7日,安徽省十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从而拉开了生态省建设的大幕, 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17个省辖市分别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副书记或市长担任组长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省直各厅局和各市确定了生态省建设联络员,建立信息联络体系,一举将这  相似文献   

18.
高吉喜 《绿色视野》2008,(12):18-19
生态省概念是在国内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发展实践提出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生态省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孙俊  袁洁 《绿色视野》2008,(9):17-19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等,这些卓有成就的名号,是六安市这几年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安徽生态省建设"、大力推进"六安生态市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生态省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省建设就是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创建环境文明为主要内容,把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结合起来,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结合起来,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控制污染和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永续利用,自然生态持续平衡,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 一、建设生态省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