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十次水质技术委员会(TC-147)会议于1985年9月5日~14日在东京召开,应参加会议的P成员国有20个国家,实到会的国家有:奥地利、加拿大、中国、芬兰、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印度、意大利、日本、荷兰、南非、瑞  相似文献   

2.
国际标准化组织第十一次水质技术委员会(ISO/TC147) 会议于1987年5月6日~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市奥地利标准研究所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有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丹麦、挪威、联邦德国、匈牙利、印度、日本、意大利、荷兰、  相似文献   

3.
国标标准化组织水质技术委员会(下称ISO/TC147)1983年度会议于10月17日至22日在荷兰海牙市举行。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ISO/TC147下设七个分委员会(简称SC),共建立50个工作组(WG)。它们分别负责制订与环境水质监测有关的名词术语,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放射  相似文献   

4.
国际铝土矿和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委员会(I.C.S.O.B.A.)第三次会议于1973年9月17—21日在法国南部的尼斯召开。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在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举行(1963年),第二次会议是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行(1969年)。 来自37个国家的22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议题有: 1.铝土矿的概况: 2.法国南部的铝土矿;  相似文献   

5.
由北美锻造工业协会发起组织的第十二届国际锻造会议(IFC′86)已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至十四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召开。会议共收到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二十五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英国、法国、瑞士、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巴西、瑞典、日本、中国和美国。在这些论文中,篇数最多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六篇)。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国际煤矸石复田、处理及利用会议拟于1990年9月3日至7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召开。会议的宗旨是在国际煤炭开采和洗选界交流煤矸石复田为环境保护、煤矸石防污染处理、煤矸石加工为综合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信息。拟参加本届会议的国家有加拿大、法国、西德、波兰、荷兰、美国、英国、苏联、南非、印度、巴西、比利时、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西班牙、突尼斯、丹麦、希腊、南朝鲜、日本及中国等20多个国家。此次会议上,包括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等单位发表论文5篇,是历届会议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一次。会议上将宣读论文68篇,内容涉及煤炭  相似文献   

7.
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壤质量技术委员会(ISO/TC190)第一次会议于一九八六年6月3日至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英国、国际农业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二十三届会议于1986年7月7日至11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有53个国家(其中23个为73/78防污公约缔约国)、5个政府间组织、13个非政府间组织及联系会员香港,分别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出席人数252人,是该会历届参加人数最多的会议之一。会议由委员会主席JAMES COWLEY博士(英国)主持。  相似文献   

9.
1980年9月15日至19日在瑞典首都举行了国际空气质量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146)第七次会议。我国派代表团二人首次出席了该国际会议。ISO/TC-14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中重要的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71年9月,由西德负责秘书处工作。由于各国情况和所制订的环境标准数值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国际固体废物管理讨论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西德联邦研究技术部(BMFT)联合主持,于1983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西德卡斯鲁扼(Karlsruhe)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4个国家的89名代表。世界银行(Worlb Bank)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派代表出席会议并作了发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26届会议于1988年9月5日至9日在海事组织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J.Cowley博士(英国)。有46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19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会议。散化分委会(BCH)和危险货物运输分委会(CDG)主席也出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4项。我们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全部议程的讨论;还派员参加了“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实施指南工作组”和“油水分离器与监控装置工作组”的工作。会议的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化学工业分部于1987年6月22—26日在维也纳举行“危险废物管理、工业安全和应急规划”专家讨论会。来自美、英,法、西德、奥地利、日本、中国、埃及、泰国、印尼等25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我国国家环保局、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代表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3.
<正> 1987年10月26—30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与贵州省科协等五个单位,在贵阳召开了微束分析国际报告会。这是继我国自1981年无锡会议和1985年峨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较大的微束分析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89人,其中包括波兰,意大利、英国、美国和日本外宾9人,提交会议的特邀报告和论文32篇,有23人在会上作了24篇报告(其中一篇是日本大阪大学冈野纯教授特为本会议寄来的专稿)。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微束分析与发展、电子探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要求不断增长,地质数据的储存、自动处理和索取等问题在世界上日益显得重要。1981年4月6日—11日,来自9个国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西德、匈牙利、墨西哥、挪威、波兰、英国、苏联)的科学家们在苏联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聚会,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为期6天的讨论。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  相似文献   

15.
动态五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79年5月提出一份调查报告,说明其24个成员国1965—1975年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总的说来,虽然生产活动继续扩大,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高峰浓度都降低了。在这24个国家中,有11个制定有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比、法、西德、意、日、荷、新西兰、西班牙、瑞典、英、美)。 1.SO_2的水平:六十年代排放量上升的情况,到七十年代在一些国家已经逆转。如日本1975年与1970年相比,SO_2排放量减少了50%以上。加拿大、美国、日本、芬兰、西德、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88年11月12日至19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召开了国际港口环保技术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交流各国在港口环保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正在研究的项目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共80余人,含发展中国家代表23人。 会议首先由一些特邀专家介绍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和日本在港口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经验,涉及环境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疏浚泥的处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UNCSTD)与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持的《煤炭与环境》国际会议于1991年12月1日至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印度、原苏联、德国、美国、罗马尼亚、日本、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6个国家共133人。会上,国家科委邓楠副主任致了开幕词,统配煤矿总公司范维唐副总经理、郝风印总工程师、单忠健局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徐翠明 《交通环保》2000,21(5):42-43
国际油污基金组织于 2 0 0 0年 7月 5日至 6日在IMO总部召开 1 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和 1 992年基金第三次会间工作组会议 ,再将会议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1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审议事故情况1 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主席、副主席分别由韩国代表L S Chai先生和英国代表J Wren先生担任。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 1 4个执委会成员 ,8个已交存相关文件但尚未生效的国家和 6个非成员国 ,1 3个国家和 1 0个国际组织派出的观察员。本次会议主要是审议有关Erika轮、Nakhodka轮、A1Jaziah 1轮…  相似文献   

19.
<正> 1979年5月在意大利帕多瓦,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委员会(Systematies of Igneous Rocks——SIR)在其主席A.Streckeisen(瑞士)教授主持下开了一次会,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波兰、匈牙利、阿根廷、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会议主要讨论了火山岩,特别是火成碎屑岩的命名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向全世界征询意见的一个题目。会议同意火成碎屑和火成碎屑堆积物的分类,应以非岩石成因特征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第二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于1993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教授、专家和官员,以及石油、煤炭、化工、冶金、矿山、交通、电力、机械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吸引了部分环境科学、保险业、自然灾害防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议主席由世界安全科学联合会(WorldConfrcnceonSafetyScience)主席入库赫曼教授担任。会议学术委员会由德国、匈牙利、美国、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