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受污染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菌剂对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揭示研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不同配方菌剂对黑臭水体进行修复,探讨不同菌剂对上覆水、底泥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菌剂组上覆水pH均略高于试验前;化学-复合微生物菌剂组上覆水DO浓度略低于空白组(6.95 mg/L),且上覆水NH4 +-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86.60%和66.07%,底泥酸可挥发性硫和有机质去除率分别达到79.20%和52.71%,去除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高通量测序表明,投加菌剂组底泥中硝化、反硝化细菌和有机质降解类细菌均具有较高相对丰度,且Vicinamibacterales下的某属在化学-复合微生物菌剂组中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1.07%~2.18%)。研究显示化学-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黑臭水体具有良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富营养化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优势和成功的条件,同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种优势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us)和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lum)。在实验室条件下7d后。2种菌液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69.9%和60.1%。将这2种微生物制成的混合菌液与固体草炭土以0.5:1的比例制备成固体微生物菌剂后,投放到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进行了现场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并与活性污泥和自然降解相比较。结果表明.现场条件下修复2个月后。固体混合菌剂,活性污泥、自然降解实验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73.5%,41.4%和38.5%。固体菌剂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活性污泥和自然降解。  相似文献   

5.
应用"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技术进行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移动式微孔曝气复氧机结合投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消除试验区河道的黑臭、改善水质指标,同时消除河道岸边黑泥,降低蓝藻爆发率。试验结果为短期内无法完全截污、进行大规模施工困难较大的黑臭污染河道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借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深圳湾污染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15天检测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深圳湾近海污染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试验期间水体中DO明显提高,最佳复配硝化茵(B2)与枯草芽孢杆菌(B6)对NH4-N降低了53.9%,悬浮物(ss)降低了56.9%,总氮(TN)降低52.1%,总磷(TP)降低57.6%。有害弧菌单一菌落数降低了64.9%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水体景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士德 《环境科技》2004,17(4):14-15,18
把美国的基因工程菌应用于徐州市黄河故道富营养化水体,对水体中营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对水体中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在富营养状态下水体水质变化的基本情况。在了解水体水质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实验水体进行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8.
砷污染微生物修复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佳  谢明吉  杨倩  涂书新 《环境科学》2011,32(3):817-824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砷污染成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修复是砷污染修复的重要技术,本文在微生物对砷的专性吸附,微生物对砷的形态转化及含砷化合物的降解和挥发,微生物-根系互作对土壤砷污染的影响,及微生物砷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砷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对微生物砷污染修复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PCR技术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体微生物的检测。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应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本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PCR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环境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葫芦分别修复受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水体,结果显示,污水中铅和铜共存时,水葫芦对铅的吸附性较高,平均去除率达到75.53%,而对铜的去除率只有23.44%;在对受有机物污染水体的试验中发现,水葫芦对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了86.6%。试验结果表明,水葫芦对受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水体都有较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助力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行动,本文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常规的曝气复氧技术对黑臭水体底泥治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能降低黑臭水体底泥厚度、底泥COD、上清液COD、上清液NH_3-N等指标值,对黑臭水体底泥治理效果明显,适合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种固化材料作为载体,对液体发酵培养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吸附试验,以活菌数为指标,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菌剂的保藏效果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粉为吸附载体的菌剂活性较好。从保藏效果看,固化菌剂在常温保藏和低温保藏下均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在4℃保藏条件下,2个月内三种固化载体材料中所含的活菌量都有所增加,保藏时间在2个月以上。在25℃保藏条件下保藏2个月,三种固化载体材料中所含的活菌量仍高于初始菌量。  相似文献   

13.
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修复的重要机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途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变磷的存在形态,从而加速磷的去除;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根际微生物通过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范围内水体污染的加剧,近年来水体修复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国内外有关水体生物修复的文献,对水体生物修复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提出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煤矿区因生产和生活等各种原因,水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很多指标都超出了国家饮用水标准,威胁到矿区周围居民的生活.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受污染的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而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剩余污泥进行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总量、温度、C/N,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剩余污泥堆肥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堆肥效率、加速堆肥反应过程,对剩余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出液微生物循环强化培养菌剂在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垃圾堆肥过程中外加菌剂存在接种后菌剂活性衰退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垃圾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制备高效菌剂的方法.分别以堆肥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产生的渗出液中微生物为来源,利用自制培养基经4次循环强化培养制得高温菌剂和中温菌剂,进行了接种和不接种的好氧堆肥对比试验,测定了堆肥渗出液中微生物数量、堆体温度、纤维素酶活、pH和好氧速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接种组渗出液中高温细菌、高温放线菌和高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17倍;中温细菌、中温放线菌和中温霉菌数量平均是对照组的2.41倍,接种组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2)接种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最大提高26%,且提前4d达到最大值;堆体耗氧速率在高温阶段和中温阶段分别提高37%和42.8%.说明接种后的微生物经过堆体微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其代谢活性增强,对有机垃圾的降解能力明显提高,垃圾中纤维素更快地被分解和转化,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18.
王楷  王丽  王一锟  游梦  梁婷  邹茸  范洪黎 《环境科学》2023,44(12):7024-7035
设置对照(CK)、摩西球囊霉菌(GM)、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GM+CA)、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GM+BM)和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柠檬酸(GM+BM+CA)这5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全Cd、有效Cd和植株Cd吸收量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了外源菌剂和柠檬酸添加对龙葵修复Cd污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GM处理龙葵根、茎和叶生物量显著增加35.67%、41.35%和65.38%,GM+BM+CA处理龙葵根和茎生物量显著增加73.38%和75.38%.GM处理提高了龙葵各部位Cd含量但差异不显著,GM+BM+CA处理龙葵叶部的Cd含量显著提高79.34%.GM处理龙葵茎和叶Cd累积量显著提高47.51%和89.58%.GM+BM+CA处理龙葵叶部Cd累积量显著提高226.84%.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Cd由龙葵茎向叶的转运系数,增幅为52.47%.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的富集系数,增幅为120.53%.此外,联合修复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特别体现在诱导某些关键微生物类群,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相对丰度增加2.00%~5.77%、0.76%~9.96%、2.11%~3.63%和0.54%~2.98%.RDA分析发现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全Cd呈显著负相关,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与土壤全Cd呈负相关.关键微生物的变化增强了龙葵吸收根际养分和抗Cd胁迫的能力,提高龙葵Cd累积能力,有效降低土壤全Cd含量.综上,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与巨大芽孢杆菌通过共接种的方式活化了土壤中的难溶态Cd,有助于龙葵富集更多的Cd,同时也与摩西球囊霉菌产生联合修复的效果.富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Cd污染土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炼油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常规生物处理,难以稳定达标。采用高效微生物+生物模块工艺路线,应用石油降解菌剂、硝化菌剂和与之匹配的工艺,处理炼油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和93.1%。该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强、运行费用省、出水水质好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灿  周其胤  贺振洲  赵军  高寒 《环境工程》2019,37(12):109-112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高效治理技术,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16(44)正交试验,研究食藻虫联合高效菌剂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可行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当m(食藻虫)∶m(高效菌剂)=5∶1,pH值为7. 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35℃时,水体中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6. 62%和48. 86%。食藻虫联合高效菌剂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时具有去除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