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国内外湿地治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对湿地系统治污的效益进行探讨和分析,可知湿地治污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和低维持技术等优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和最大的湿地生态保护区。近年来,国家在该区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以及平垸行洪等工程。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以及根据湖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自然-人工复合湿地来处理湖区生活污水是目前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厌氧水解 -高负荷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附着在塑料模块填料上的微生物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的绿色环保技术。厌氧水解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的塑料模块填料具有高空隙率、高附着面积、高布水性能和抗堵塞的优异性能 ,并无须回流。当厌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时间为 4h ,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为 30m3/ (m2 ·d) ,该系统处理城镇污水的CODcr去除率达 75 % - 85 % ,BOD5去除率达 85 % - 95 % ,SS去除率达 85 % -95 % ,处理后出水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国家二级生物处理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是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相组合,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特长,实现优势瓦补的一种更有效的污水净化系统.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的河道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了两套不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第一、二级湿地单元的出水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和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各指标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湿地对东莞运河污水COD、BOD_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52%、69.21%和55.56%;复合垂直下行流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尤其突出,平均去除率达到72.62%,二级出水的质量浓度在0.10~0.60 mg·L~(-1)之间,对COD和BOD_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74%和60.63%.两种复合系统的出水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湿地系统,且更具稳定性和耐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4.
汽车尾气净化非贵金属催化剂SO2中毒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TPD,IR,XPS等方法研究了汽车尾气净化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O_2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SO_2中毒失(?),首先是SO_2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然后部分SO_2与活性组分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和硫盐酸,从而使催化剂失活。SO_2的化学吸附及部分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与生成硫酸盐相比,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前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余春  田昆  岳海涛  杨扬 《生态环境》2012,21(2):359-363
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特殊功能,研究不同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及机理,对退化湿地的恢复与人工湿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Com.Sparganium simplex+Hippuris vulgaris+Nymphoidespeltatum)、水葱+睡菜+荇菜(Com.Scirpus validus+Menyanthes trifoliate+Nymphoides peltatum)、菰+荸荠+荇菜(Com.Zizaniacaduciflora+Heleocharis yunnanensis+Nymphoides peltatum)和香蒲+睡菜+眼子菜(Com.Typha przewalskii+Menyanthestrifoliate+Potamogeton distinctus)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植物都能较好的适应生活污水环境,各植物全株氮质量分数在12.37~19.55 mg.g-1之间,各群落植物氮累积量为229~269 mg.m-2,对生活污水脱氮贡献率为10.11%~11.21%;各群落对生活污水TN的去除率都在75%以上,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其中水葱+睡菜+荇菜(Scirpus validus+Menyanthes trifoliate+Nymphoides peltatum)群落对生活污水TN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高达(93.79±1.27)%;试验期间,各群落污水N03--N与TN浓度之间显著负相关(r=–0.597,P〈0.05),能很好的揭示氮的去除过程;各群落植物净增生物量与群落TN累积量显著正相关(r=0.953,P〈0.05),表明收割植物可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脱氮潜力;植物群落能有效增强和促进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各植物群落对污水TN去除贡献率在29.24%~43.57%之间,群落内植物生长特性及其种间关系是各植物群落水质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种云南高原湿地常见湖滨带植物物种,以不同配置方式分别构建4种不同植物群落:茭草-金鱼藻-金鱼藻(Z-C-C)、茭草-野菱-金鱼藻(Z-T-C)、茭草-蓖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Z-P-P)、和茭草-蓖齿眼子菜-金鱼藻(Z-P-C),对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不同,经过Z-C-C群落处理后水体的COD降低率为(50.56±1.98)%,显著低于Z-T-C群落(69.66±4.15)%、Z-P-P群落(64.29±1.05)%,Z-P-C群落(66.67±1.13)%,(P〈0.05);经过Z-T-C群落处理后水体TN降低率为(24.69±4.64)%,显著低于Z-C-C群落(53.29±0.71)%、Z-P-P群落(53.36±2.04)%、Z-P-C群落(54.44±0.29)%,(P〈0.05);各群落对NH4+-N去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77±0.37)%,(67.22±0.53)%,(69.22±0.13)%,(80.85±0.31)%。研究表明:3种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2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好;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配置比例,可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根系发达的植物具有更强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算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及A^2O处理工艺处理,两股出水均不显示24h急性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E)方法对进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曝气可去除进水的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进水毒性,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易挥发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检测可知,进水中的关键毒物主要为邻丙基甲醛肟、1,1-甲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2-氮,氮二甲基苯甲醇等,此外,对2个处理系统出水进行GC/MS分析,可知出水中关键毒物基本被去除。  相似文献   

8.
采用日本青鳉胚胎及幼鱼暴露评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综合毒性效应。水样采自广州市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和出水口。96 h青鳉幼鱼急性毒性试验表明:6个水样均没有对青鳉幼鱼产生急性毒性效应。14 d胚胎暴露试验结果: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及1号和3号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均引起胚胎死亡,胚胎孵化率均低于70%且均与对照组产生了显著性差异(p0.05)。3个厂的进水和1号、2号厂出水的鱼苗畸形率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3号厂进水鱼苗畸形率高达(33.73±8.94)%。而6个水样的胚胎孵化时间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 d左右。7 d鱼苗暴露试验结果:1、2、3号3个水厂进水的鱼苗死亡率分别是(30.16±2.75)%,(24.07±1.60)%,(37.90±4.77)%,与对照组产生明显差异(p0.05)。出水对鱼苗的致死效应明显低于进水,但出水对鱼苗的致死效应相对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污水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对城镇生活污水除磷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PAFC用量对模拟污水和实际生活污水除磷效果的影响,污水经PAFC处理后pH值的变化情况,污水酸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PAFC用量对模拟污水和实际生活污水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铁复合絮凝剂有良好的除磷效果,除磷处理后磷含量可低于0.5mg·l-1,能达到生活污水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后pH值较稳定;除浊效果好,除浊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配置的挺水植物组合对河涌污水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为在河涌污水治理上构建有效的人工湿地植物处理系统提供依据。选择10种净化能力较强的挺水植物,组成6种不同配置的挺水植物组合,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模拟人工湿地的环境进行静态培养试验,测定出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及在不同污水的停留时间(HRT)下对河涌污水污染物的去除率。6种不同配置的水生植物组合在HRT为5 d时对NH4+-N、TN、TP、CODCr、BOD5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81.2%、91.3%、71.8%、79.4%)均较高;以组合1: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rus calam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处理效果为最佳。不同水生植物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率取决于HRT,当HRT从1~5 d时,NH4+-N、TN、TP去除率每天的增幅均逐渐增加,当HRT从5~7 d时,NH4+-N、TN、TP去除率每天的增幅却均迅速下降;说明3种不同配置的水生植物系统对河涌污水NH4+-N、TN、TP的净化效率均以HRT为5 d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王滢  邓阳  陈男  胡伟武  冯传平 《环境化学》2022,41(1):365-375
作为一种典型的硝酸盐污水,低碳氮比硝酸盐污水的存在具有广泛性,且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本研究构建了复合硫自养反硝化(CSAD)体系,基于硫-碳酸钙型复合材料与微生物,进行低碳氮比硝酸盐污水的深度处理,分析了材料投加量、粒径以及进水硝酸盐浓度对CSAD的影响,并探究了硝酸盐去除的动力学行为.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配置的挺水植物组合对河涌污水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为在河涌污水治理上构建有效的人工湿地植物处理系统提供依据。选择10种净化能力较强的挺水植物,组成6种不同配置的挺水植物组合,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模拟人工湿地的环境进行静态培养试验,测定出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及在不同污水的停留时间(HRT)下对河涌污水污染物的去除率。6种不同配置的水生植物组合在HRT为5 d时对NH4+-N、TN、TP、CODCr、BOD5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81.2%、91.3%、71.8%、79.4%)均较高;以组合1: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rus calam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处理效果为最佳。不同水生植物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率取决于HRT,当HRT从1~5 d时,NH4+-N、TN、TP去除率每天的增幅均逐渐增加,当HRT从5~7 d时,NH4+-N、TN、TP去除率每天的增幅却均迅速下降;说明3种不同配置的水生植物系统对河涌污水NH4+-N、TN、TP的净化效率均以HRT为5 d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栽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latifolia)和菖蒲(Acorus calamus)3种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试验研究,分析3种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50%、75%和65%以上;3种植物对比可以看出,香蒲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芦苇和菖蒲,香蒲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2%、89.7%、88.9%.  相似文献   

14.
沸石对污水中BOD5和CODcr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天然沸石和活化沸石对污水中BOD_5和COD_(cr)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BOD_5的净化效果较好,而对COD_(cr)的效果较差,沸石适宜的用量和粒径为2.5g/L和80目。活化沸石对污水中的净化效果显著优于天然沸石,而且在处理24h后就能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组合填料+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传统生态浮床(仅种植黄菖蒲)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和填料附着微生物与浮床植物间存在颉颃作用,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处理30 d,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使污水中p(TN)和p(TP)分别由9.23和2.16mg·L-1降至0.59~ 1.32和0.83~ 1.20 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85.70%~93.61%和44.44% ~ 61.57%,比传统生态浮床平均提高19.86和17.90百分点,最高达24.05和24.53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去除率保持在更稳定状态;三角帆蚌投放密度宜控制在15 ~ 28个·m-3之间,此时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具有最佳复氧和N、P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净化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考察湿地对特殊污染物酞酸酯的净化作用,在温室中建造了专门用于酞酸酯研究的2套下行流-上行流湿地小试系统,1号系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19.86mgL^-1和3.16mgL^-1,2号系统DBP和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9.84mgL^-1和1.58mgL^-1,试验时间为45d。水力负荷为420Ld^-1。结果表明:构建湿地对人工配置污水中的酞酸酯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酞酸酯质量浓度为10^-9级,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7.
牧草轮作对奶牛场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为基质,选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两种牧草作为植被模拟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研究牧草全年轮作在间歇流人工湿地中对奶牛场高质量浓度污水的适应性及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象草、黑麦草在间歇性高质量浓度污水中生长良好,可作为畜牧场高质量浓度污水修复植物进行全年轮作,并适时的收割,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在不同污水质量浓度处理的牧草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 d的条件下,铵氮的去除率为75.9%~94.9%;硝态氮的去除率为65.4%~90.9%;总氮的去除率64.2%~90.1%;总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象草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磷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氮25.12%和20.03%、磷31.20%和20.42%;各处理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污水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将水生植物菜在含不同浓度 Cd Cl2 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的时间 ,分别测定菜的茎叶、根系、培养液中的含镉量 ,植株细胞中超氧阴离子 (O-·2 )、丙二醛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细胞外渗的量。实验结果表明 ,菜对镉有较强的耐受性 ,5mg/ L镉为其最小致死浓度 ,菜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吸附作用固定溶液中的镉 ,对含镉污水有较高的净化能力 ,最高可清除污水中 99.5%的镉。在可耐受的范围内 ,菜植株中 SOD活性应激性升高 ,使镉毒害造成的 O-·2 大量生成与清除达到新的平衡 ,有效抑制膜脂过氧化物 MDA的形成 ,认为这是菜在镉胁迫下的防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法,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制得了一种疏水改性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探讨了疏水功能单体的引入对絮凝剂分子聚集形态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单元的存在,在分子聚集体中形成了疏水微区,增强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提高了其净化含油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有关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广泛报道,但现有成果多来源于静态的室内研究,所用植物多为生活型接近的物种.为了比较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河道污水的原位净化效果差异,构建了由水芹菜(Oenanthe javavdnica)、马尾草(Equisetum flu-viatile)、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塘系统,研究塘中不同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NH3-N、NO3-N、TN和TP等指标均有去除作用;但各种植物对不同指标的去除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浮水植物水芹菜和沉水植物狐尾藻综合净化效能较强.整个植物塘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1.4%;而对NO3-N的去除率最低,只有5.7%.研究成果对滇池人湖河流及其它类似污染水体的生态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