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忠言 《环境》2003,(10):4-5
“实施海洋开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广东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广东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工作,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本期特别策划得到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至今,已施行了38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海洋污染防治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本文在梳理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1次"大修"和3次"修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了各次修法的时代背景、主要目的和修改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必须进行第二次"大修"。本文分析了再次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必要性,研究提出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同时建议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亮 《环境保护》2016,(5):65-68
海洋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也是影响气候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海洋环境不容乐观,海洋污染亟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海洋污染成因,总结分析国际上治理海洋环境的经验,为深化我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战略与规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表层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洋微表层是具有独特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海层,海-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界面,许多物质如营养盐、有机物、痕量金属、微生物在海洋微表层中都有不同和蔼的富集作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海洋微表层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领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污染监测工作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全国海洋污染监测网的工作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海洋污染监测技术和保证海洋污染监测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辉 《交通环保》1998,(6):42-45
编者按MARPOL73/78是IMO最重要的防止污染海洋公约,共包括6个技术附则。自1983年10月2日生效以来,已有4个附则生效,我国均已加入。MARPOL73/78历年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为此,本刊请劳辉先生整理了这个《纲要》,以供有关人员参考。1984年(附则I)修正案(1984.9通过,19861.7生效)修正要点Reg.10(特殊区域及排放规定15PPP)Reg.13(货油轮压载有关规定)Reg.14(首尖舱内载油规定)Reg.15(“将油类留存在船上”,sloptanks能力2%-3%CBT、SBT、COW监控排放,50里内航程油轮的规定)Reg.16(监控装置和油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海洋保护与治理,分析了海洋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公海极地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参与海洋世界遗产工作及全球海洋治理的建议,为我国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有约束力的全球法律机制、区域安排和区域办法以及一些无约束力的"软法"构成了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国际法规范.随着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保护区问题成为国际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可能导致现行国际法规范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重经济、轻生态"的传统海洋管理模式,会带来各种海洋环境问题,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模式,在正确认识海洋价值的基础上,从管理方式、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加以创新,以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来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引用正交设计法来安排多因子试验,并用统计数学原理来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海洋生物样的测定,以及内控制样和外控制样的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安排试验简便可靠,由此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的最佳试验条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气象卫星监测海洋溢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NOAA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全球大气,通过波段筛选和各种处理,可以监测海洋原油,重柴油,润滑油溢油污染。用该卫星不仅能发现油污,确定油污位置,计算油污面积、漂移扩散方向和速度,而且可以通过连续监测寻找污染源。通过交通部已建成的全国各海监局通信网络,可以建立全国各海域油污染监测网。为改善海洋环境,加大海洋污染执法力度服务。  相似文献   

14.
根据航道疏渗过程中海水悬浮物的监测数据与大窑湾港口航道疏浚海底沉积物的组成特点,研究了经典的重量法和光学法的测试结果以及海水浊度与悬浮物,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地也对海上疏浚物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作了较为详细论述,为海洋倾废和港口疏浚过程中的悬浮物监视,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刍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现有的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模式作了评述,从各种污染物对生物毒性作用分析,各种综合评价模式均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考虑了生物毒性和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提出了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初步模式,并以大连湾,锦州湾为例计算并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现有海洋空间规划及其在海洋生态安全格局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以海洋生态质量目标为导向确定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了空间边界与网格的确定和海洋生态质量目标识别,并通过空缺分析明确特定空间网格内的海洋生态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基于海洋生态质量目标制定海洋生态保护与管理措施,结合其等级整合海洋空间规划,并基于海洋综合管理优化海洋生态安全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钟奇振  李福顺 《环境》2003,(10):6-7
广东的面积是多少?也许很多人会回答17万平方公里,可是专家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是5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海洋,一望无际,浩瀚无垠,却常被人们放在遗忘在角落。然而在广东这片浩瀚的“蓝色国土”却以持续攀高的海洋经济奏出了广东近年发展的最强音,告诉着人们海洋国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调查基础上,利用国际前沿的理念—海洋健康指数(ocean health index,OHI)评价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的健康状态。评价结果: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健康指数的评估总分为61.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为清洁水域,得分92.5分,其次为自然产品得分85.6分。海洋归属感和旅游休闲的得分也高于70分。但食物供给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得分不足60分,海岸防护、碳汇、海岸带生计与经济方面得分不足50分,传统渔民的捕捞机会的得分仅39.3分。上述结果说明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健康状况整体较差,特别在食物供给、生物多样性、海岸防护等得分不足60分的6个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固,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冲动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居民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为了控制和减轻海洋环境污染,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不仅应该控制各种途径的污染排海,还应从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海洋管理体制和执法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