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珠江口典型河段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珠江口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调查上覆水和沉积物中5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4-辛基酚(4-t-OP)、4-壬基酚(4-NP)、双酚A(BPA)、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商值法(RQ)对其上覆水及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5种EDCs在珠江河流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均有检出,水体中4-t-OP、4-NP、BPA、TCC、TCS的水体质量浓度分别为:49.19~512.82、112.66~717.31、23.54~2189.88、1.90~120.99、1.51~54.75 ng·L~(-1).沉积物中4-t-OP、4-NP、BPA、TCC、TCS的沉积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6.60~1606.56、69.52~6524.35、18.55~522.45、1.54~179.66、0.71~130.92 ng·g-1.5种EDCs在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空间分布基本遵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的趋势.4-t-OP、4-NP、BPA、TCC和TCS的风险商(RQ)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范围分别为0.03~4.20和0.026~149.28.对生态健康产生极大压力.沉积物来源、粒度分布和有机质含量均对EDCs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有影响,且主要影响因素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三氯生(TCS)属于PPCPs中的杀菌消毒物质。三氯生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地表水中三氯生与甲基三氯生的浓度从ng/L级到μg/L级,水环境中的TCS具有生态毒性。污水厂进水中TCS浓度一般为μg/L级,出水浓度ng/L级。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三氯生的去除主要是吸附与生物降解。三氯生在降解过程中形成甲基三氯生,其代谢产物形成机制与降解关键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减少三氯生在环境中的积累,需要对污水厂尾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剩余污泥也做好相关处置问题,减轻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
TCC&TCS对废水处理中生物相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TCC(3,4,4′-Trichlorocarbanilde)、TCS(2,2,4′-Trichloro-2′-hydroxydiphenyl)对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原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CC对原生动物的48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25000μg/L,TCS48hLC_(50)为23000μg/L,TCC& TCS浓度与原生动物的半数致死时间LT_(50)呈明显的负相关;TCC & TCS对原生动物的最大无作用浓度分别为15mg/L和11mg/L,这提示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到达曝气池时TCC & TCS的含量应低于15mg/L和11mg/L。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流域水体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其造成的生态风险是完善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梳理了黄河流域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阐述了其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新兴污染物的监测与溯源、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多介质多途径环境行为与归趋、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作用机理、生态风险和控制等,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长江口滨岸9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与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分析其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枯季上覆水中PAHs浓度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988 ng/L和1 727ng/L;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也为枯季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154 ng/g和605 ng/g;Phe是水和沉积物中PAH的主要成分.温度是控制上覆水中PAHs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碳(OC)与碳黑(SC)则控制着沉积物中PAHs的富集;长江口滨岸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输入影响了PAHs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河口滨岸PAHs来源的复杂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滨岸水-沉积物间的PAHs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该区生物造成潜在不利影响.其中,上覆水中个别PAH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已达到欧美等国生态毒理评价标准或超过了美国EPA水质标准,BaP浓度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浓度;表层沉积物中部分PAH化合物的含量超过了ER-L值和ISQV-L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手段和环境监管的基本依据。我国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存在未能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可行性、新兴及特征污染指标在标准中体现不够、标准间尚不能无缝衔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快研究并建立系统的水污染物最佳控制技术评估体系,增加行业特征污染、新兴污染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项目,强化标准对接、减少标准限值或适用范围上的冲突,加快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管理计划及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排放标准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北江中上游流域的阻燃剂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了34个地表水样品和8个沉积物样品中31种阻燃剂的浓度,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四溴双酚A (TBBPA)这3种溴代阻燃剂和28种有机磷阻燃剂(OPFRs).采用风险熵法评估了水体中阻燃剂的生态风险,并结合日饮用剂量评估了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PBDEs和HBCD浓度范围分别为4.78~625.52、225.43~2 209.18 ng/L,未检出TBBPA;沉积物中PBDEs、HBCD和TBPPA含量范围分别为ND~11.82、121.13~395.86和ND~3.30 ng/g.(2)地表水中OPFRs浓度范围为85.80~992.82 ng/L,浓度最高的3种单体分别为TCEP、TPhP和TDCIPP;沉积物中OPFRs含量范围为102.19~748.17 ng/g,含量最高的3种单体分别为TEHP、EHDPP和TCPP.(3)对于地表水中已知毒性参数和健康数据的阻燃剂污染物,其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低水平,但BDE-100呈现出高风险,TTP呈...  相似文献   

8.
对福州市晋安湖不同点位的上覆水及沉积物中营养盐和抗生素开展了一年监测,重点解析了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引起的时空分布差异,对其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湖体上覆水总氮浓度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88~4.96 mg/L),而总磷在夏季表现出较高的浓度水平(0.15~0.55 mg/L),湖体在夏季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TLI值介于59.92~66.34)。湖体沉积物总氮含量为30.0~1780.0 mg/kg,总磷含量为81.4~2585.0 mg/kg,显示为中度或重度的富营养化污染。上覆水、沉积物中检测到5种抗生素(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磺胺多辛、磺胺林、土霉素)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49~13.03 ng/L、0.23~4.80 ng/g,抗生素的浓度及生态风险在冬季高于其他季节。针对城市人工湖可能同时存在的富营养化风险和生态风险,需要考虑常规污染物与新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选择更为有效的技术对关键点位存在的复合污染进行针对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TCC/TCS对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蕴霞  肖锦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4):33-34,45
采用细菌生长抑制法,观察了TCC/TCS对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菌和需氧菌生长的影响,并确定了废水中TCC/TCS对细菌影响的限量。实验结果表明,当TCC/TCS含量为40mg/L时,对需氧菌的抑制率为16.0%,含量为80mg/L时,抑制率为45%,含量640mg/L时,抑制率99.9%。TCC/TCS对厌氧菌的抑制较为敏感,含量为40mg/L时,抑制率为29.3%,含量80mg/L时,抑制率为63.0%,含量640mg/L,抑制率100%。TCC/TCS对微生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需氧菌为20mg/L,厌氧菌为10mg/L。吐温—80对TCC/TCS具有分解作用,当以1:3比例加入吐温—80,并使两者作用10min后,则TCC/TCS对微生物的抑制率可减少一半左右。这提示我们可利用吐温—80分解TCC/TCS,以减小TCC/TCS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月于北江清远段采集21个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样品中的PAHs(多环芳烃)含量,分析了北江水环境中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中ρ(∑PAHs)介于0.4~110.2 ng/L,表层沉积物中w(∑PAHs)(以干质量计,下同)在54.4~819.8 ng/g之间,平均值分别为41.7 ng/L和424.9 ng/g.与国内水体PAHs污染状况相比,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污染状况处于中低水平,而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运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表明,PAHs主要来源为石油泄漏、化石燃料燃烧.采用商值法对水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PAHs和个别单体的最低风险浓度风险商值大于1.0而最高风险浓度风险商值小于1.0,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采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对表层沉积物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仅个别点位表层沉积物中苊烯、蒽和二苯并[a,h]蒽超出生态效应低值,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较小.研究显示,北江水和沉积物中PAHs潜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了四川省岷江流域水体中13种全氟化合物(PFASs)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岷江流域水相中PFASs的浓度为1.54~30.2ng/L,平均值为(11.2±8.0)ng/L,浓度最高点出现在乐山下游(30.2ng/L).其中,岷江流域水相中最主要的PFASs为全氟丁烷羧酸(PFBA),浓度为0.16~28.4ng/L,占总全氟化合物的54.0%~94.1%(都江堰除外).岷江流域沉积物中PFASs浓度最高点在宜宾三江(岷江、金沙江和长江)汇合处(47.5ng/g dw),最低值在都江堰(0.334ng/g dw).其中,主要的PFASs是全氟己烷羧酸(PFHxA)(4.44%~66.9%)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1.52%~77.5%).岷江流域PFASs的年排放通量为1.443t/a,排放通量最高的为PFBA(1.037t/a),占总排放通量的71.9%.  相似文献   

13.
氯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有害的副产物,会对水生态系统和环境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次生危害.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是地表水中检出率最高的消毒副产物(DBPs),其毒性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检索整理了三氯甲烷(TCM)、三溴甲烷(TBM)、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在我国地表水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浓度,了解我国重点流域地表水环境中TCM、TBM、DCAA和TCAA的浓度水平,分别利用急、慢性毒性数据推导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并使用风险商(RQ)和概率生态风险评价法(PERA)对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中TCM、TBM、DCAA和TCAA进行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环境中TCM、TBM、DCAA和TCAA暴露浓度范围为n.d.~51μg/L.以致死和生长、繁殖等为测试终点的急、慢性毒性数据,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推导出TCM、TBM、DCAA和TCAA的PNEC值分别为0.586,0.857,0和44.880mg/L;0.006,0.064,0.956和0.012mg/L.基于急、慢性毒性数据计算出的RQ小于1.我国重点流域中TCM和TCAA对1%的水生生物造成生长、繁殖等慢性毒性影响的概率分别为78.86%和20.61%,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碧水蓝天”已经成为常态.但随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被检出,新污染物正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壬基酚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也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系统地概括了我国水体中壬基酚的环境行为和暴露水平,并基于风险商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对壬基酚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主要包括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雌激素效应和繁殖毒性;壬基酚在我国主要流域水体中普遍存在,其浓度平均值在60~1 000 ng·L-1,浓度最高值可达4 628 ng·L-1;基于风险商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我国主要流域里的水生生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后,总结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壬基酚处理处置和风险管控技术,比较了国际上内分泌干扰物的监管方法,针对我国在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新污染物管理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南京段水、悬浮物及沉积物中多氯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测定,由色谱/质谱测得的结果表明,水和沉积物中多氯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低于欧洲主要河流中的含量水平.悬浮物中这类污染物总含量较高,为56.45~62.35μg/kg,而水中总含量仅为14.61~15.83ng/L.由于长江中污染物被充分稀释与混匀,各采样点的水和悬浮物中该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不大,两相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各采样点的沉积物中多氯有机污染物含量差异甚大,表明悬浮物的沉积极不均一.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是六氯苯(HCB)和它的代谢产物五氯苯(PeCB)以及滴滴涕(DDT)的代谢产物,其他多氯有机污染物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太湖及支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双酚A(BPA)、四溴双酚A(TBBPA)和3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NP)和BPA是主要检出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9.6ng/L(0~121ng/L)和17.5ng/L(0~55.1ng/L);沉积物中NP的浓度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40ng/g(0~2045ng/g),其次为TBBPA,平均值为81.0ng/g(0~901ng/g),且目标物总含量与沉积物中TOC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整体污染趋势表现为太湖支流和北太湖较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及其支流水体中目标物的联合毒性风险熵相对较高,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另外,5种目标物对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健康风险总EEQt值1ng E2/L,对于人体健康不具有明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与生态风险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艳  黄璜  胡洪营  李轶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2):1488-1493
再生水在环境和景观水体利用中,由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特别是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长期生态风险备受关注. 以再生水生态风险控制为目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归纳了8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的出水浓度水平,比较分析了各物质的雌激素活性和生态风险. 结果表明:8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布在ng/L~μg/L,其中ρ(类固醇)最低,为nd~50 ng/L;ρ(酚类)及ρ(酞酸酯类)主要在μg/L水平,个别高达40 μg/L. 雌激素活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中3类雌激素活性物质的雌激素活性和生态风险顺序均为类固醇物质>酚类物质>酞酸酯类物质.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厂应优先控制乙炔基雌二醇(EE2)、雌酮(E1)和雌三醇(E3)等3种雌激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MS)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PFCs)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浑河-大辽河的干流水中,PFCs总浓度范围为1.80~13.0 ng·L-1,其中,PFHx A、PFHp A、PFOA、PFOS和PFDA是主要污染物;沈阳细河中PFCs的总浓度为27.0~50.0 ng·L-1,其主要污染物为PFPA、PFOA、PFOS和PFDA.在浑河-大辽河沉积物中,PFHx A是唯一的检出物,其含量为0.130~0.490 ng·g-1干重;除了PFHx A,PFOS也是细河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浓度水平分别为0.070~0.220 ng·g-1和0.180~0.830 ng·g-1干重.采用实测的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暴露浓度以及预测的无效应浓度(PNEC),运用商值法对浑河-大辽河干流及沈阳细河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有效实施环境水质目标的主要基础和管理依据. 明确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使用现状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和环境标准建立的特征,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在环境毒理学评估、污染物风险识别、水生态污染效应、沉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在新型污染物和复合污染水质基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我国水质基准支持条件下的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20.
东江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磷系阻燃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索氏抽提,HLB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EI/SIM)的分析方法对采自东江的17个沉积物中的8种有机磷系阻燃剂(OPFRs)的浓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OPFRs,其总浓度为1.52~86.17ng/g.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为最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达51.64ng/g,其后为三苯基磷酸酯(TPP)、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TDCP),最高浓度分别为22.03,9.51,6.09ng/g,而其他烷基类OPFRs除三乙基磷酸酯(TEP)外未被检出.OPFRs总浓度和与总有机碳(TOC)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74,P<0.001),说明沉积物中TOC的含量对有机氯代磷系阻燃剂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尽管东江沉积物中的OPFRs含量(均值25.43ng/g)远低于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均值588ng/g),但随着PBDEs的全球禁用,相关有机磷系阻燃剂的污染态势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