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烧过程颗粒物的形成及我国燃烧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烟气中颗粒物分散度及其与油烟浓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0℃情况下对食用豆油、菜油、精炼油三种油品的油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及其总颗粒物浓度与油烟气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烟气中颗粒物以可被吸入呼吸道深部的可吸入尘(IP)即〈10μm的为主,其含量占总颗粒物浓度的60.04% ̄80.00%;同样条件下,三种油品烟雾中总颗粒物浓度无显著差别(P〉0.05),而紫外比色法所得油烟气浓度精炼油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油品(P〈0.01)。认为用紫外比色  相似文献   

4.
霍县,宁波市城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霍县、宁波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粒径及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并用目标识别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污染源对其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等。这些结果对大气污染状况的评价和各种污染来源的探讨以及采取治理措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整套分析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被认为是城市大气微粒的主要污染源.柴油机颗粒物组成复杂并且颗粒粒径甚小,大都属于亚微米级粒子和纳米级粒子.因而柴油机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化学组成及危害、物理性质、检测方法和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汽车尾气颗粒物对动物肺泡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及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汽车尾气颗粒物气管染毒后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是动物肺泡巨噬细胞Fc受体表达、AM抗肿瘤细胞毒作用、抗体介导细胞毒作用受到抑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体比较,汽油车尾气颗粒物对AM免疫功能影响较柴油车严重。  相似文献   

7.
因独特的发生时段与气象边界条件,夜间降雨(以下简称夜雨)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较大。利用珠江三角洲56个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记录的逐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数据及同期18个气象监测站记录的逐时降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夜雨和日间降雨(以下简称日雨)影响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的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并通过相关分析证明了降雨清除作用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降雨通过湿沉降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大气颗粒物,对PM10的清除效率高于PM2.5,其中夜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率相对日雨更高;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夜雨清除效果的优越性越明显;在降雨后6d内,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仍存在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某燃煤电厂1、3机组静电除尘器进、出口烟气进行监测,分析了烟气中颗粒物排放规律和静电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除尘前烟气中以大粒径颗粒物为主,小粒径颗粒物含量相对较低.静电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差别较大,1、3机组的静电除尘器对平均粒径(d50)≥3.56 μm的颗粒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9.99%,对d50为1.01 μm的颗粒物的去除率则分别为92.75%、95.69%.除尘后烟气中PM2.5和PM10所占比例迅速增加,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颗粒物以PM2.5为主.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油机被认为是城市大气微粒的主要污染源。柴油机颗粒物组成复杂并且颗粒粒径甚小,大都属于亚微米级粒子和纳米级粒子。因而柴油机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化学组成及危害、物理性质、检测方法和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10年杭州市空气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及2002、2006、2008年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对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化学组分与污染来源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PM10浓度有所下降,但一类功能区PM10仍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要求(≤0.04mg/m3),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气颗粒物的二次转化、机动车尾气尘等产生的二次粒子污染相对严重;煤烟尘对杭州市PM10的贡献率下降明显,城市扬尘、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贡献率有所增加,是杭州市PM10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沸腾炉大气污染物初始排放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台沸腾炉(≤60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颗粒物(PM)、SO2和NOX初始排放因子EFP0M、EF0SO2、EF0NOX的变化规律,并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EFP0M、EFS0O2、EF0NOX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沸腾炉运行负荷≥80%的条件下,EF0PM基本不受锅炉出力(W)、燃煤灰分质量分数(Aar)及过量空气系数(α)的影响,EFP0M与W、Aar、α不具有相关性;EF0SO2主要受燃煤硫质量分数(Sar)的影响,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W、α、燃煤干燥基挥发分质量分数(Vdaf)对EF0NOX具有显著影响,EF0NOX与α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EF0NOX与W、Vdaf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EFS0O2和EF0NOX影响因子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①EFS0O2:SarαW;②EF0NOX:VdafαW燃煤氮质量分数(Nar)。  相似文献   

13.
对天津市11个采样点的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样品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空气颗粒物样品中总酞酸酯类化合物(TPAEs)以体积计质量浓度为90.87~1355.70ng/m3,以质量计质量浓度为783.84~8712.37mg/kg;土壤中TPAEs质量浓度为0.53~2.53mg/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土壤与空气颗粒物中TPAEs和DBP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864(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0.01),且空气颗粒物中各种PAEs浓度为土壤PAEs浓度的数百至数万倍,说明空气沉降可能是土壤PAEs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关系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市1990—2004年大气能见度观测资料及天津市2002—2004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天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20世纪90年代大气能见度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00—2003年大气能见度整体水平有所改善,到2004年空气质量迅速提高。统计数据说明,在非采暖季的春季,天津市大气能见度的下降与PM10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在夏季,与相对湿度有较大相关性;在采暖季(冬季),与SO2和NOX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提出改善城市大气能见度的4个措施:(1)制定长期的大气能见度控制策略;(2)合理改善能源结构;(3)加强城市裸露土地的治理;(4)城市交通采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国Ⅲ、国Ⅳ和国Ⅴ3种排放水平道路柴油机及一种非道路国Ⅱ柴油机的颗粒物与重金属比排放。结果表明,国Ⅴ排放水平的道路柴油机在颗粒物及重金属比排放方面均远低于国Ⅲ和国Ⅳ道路柴油机,重金属比排放仅为国Ⅲ和国Ⅳ道路柴油机的约75%。国Ⅳ道路柴油机瞬态工况(ETC)试验的颗粒物及重金属比排放均显著高于稳态工况(ESC)试验,且大排量柴油机在ETC试验中重金属比排放比小排量柴油机高出20%以上。道路与非道路柴油机7种重金属比排放顺序基本为As>Zn、Cu、Cr>Ni、Pb>Cd。非道路国Ⅱ柴油机重金属总比排放是道路柴油机重金属比排放的近16倍,表明非道路柴油机在颗粒物和重金属比排放方面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均显著高于道路柴油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探讨了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组成、危害及后处理技术。介绍了颗粒捕集器及其消极和积极再生方法、采用氧化催化剂或四效催化剂的催化净化器和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乐果在颗粒物表面上吸附的动力学特征,观察了颗粒物的性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在3种颗粒物上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其相关系数在0.986 2~0.990 5,达到极显著水平.颗粒物的性质与吸附量相关分析发现,不同颗粒物对乐果的吸附程度是由颗粒物的有机质、粘粒、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pH等理化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pH对吸附行为影响的实验结果指出,随着体系的pH逐渐增大,颗粒物对乐果的吸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大气水平能见度与环境污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市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大气水平能见度在线监测小时数据和对应细颗粒物(PM2.5)、PM2.5中碳组分(EC和OC)、挥发性有机物(VOC)及气象参数资料,分析污染物、气象参数等对能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和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主要呈指对数关系。结合相对湿度条件对PM2.5浓度与能见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相关经验模型公式,并利用2010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的相应数据资料进行实例关系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经验模型公式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隧道实验法对澳洲Vulturestreet公交专用隧道的细微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进行连续4d实测,分析了自然通风和纵向通风下隧道内NOX、细微颗粒物数目浓度以及细微颗粒物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隧道内细微颗粒物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区段细微颗粒物粒径分别在19~25、70~105nm,判定为低硫柴油公交车和CNG公交车共同作用结果。隧道内NO2/NOX比值与NOX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0.8320),当NOX大于1.000×10-6时,NO2/NOX渐进于(0.088±0.001),同时,NOX与细微颗粒物数目浓度、细微颗粒物总体积(VFP)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柴油公交车和CNG公交车的混合条件下,细微颗粒物数目浓度、NOX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48±1.53)×1014个/km、(12.8±5.1)g/km,柴油车和CNG公交车细微颗粒物数目浓度排放因子和NO排放因子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的PDP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PDPF的性能,包括ETC试验、全负荷烟度试验、自由加速烟度试验以及总功率检测。带PDPF与不带PDPF相比,PDPF对ETC排气中PM的降低效率达57.5%;对全负荷的滤纸式烟度和不透光烟度影响不大;使自由加速烟度有所下降;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几乎没有影响。可靠性试验研究显示出PDPF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