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氯离子含量高于1000mg/L时,测定CODCr值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CODCr时掩蔽剂HgSO4掩蔽氯离子的效率,从而获得在测定该类废水CODCr时,HgSO4:Cl-的最佳质量比,对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氯气校正法和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来分别测定高氯废水的COD值,两种方法主要针对氯离子浓度小于8000mg/l,COD值小于110mg/l的水样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气校正法虽然可行,但是实验装置复杂,可控性差,数据结果精密度差,准确度不高;采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进行高氯废水的coD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且操作同国家标准法(GB11914—89)基本一致,操作过程简单可行,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动态膜压法测定江、污混合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双驱动动态膜压仪测定江、污混合水中有机物含量。通过测定白龙港污水和长江水混合后的膜压和滞回环面积,用它们与相应的经典法CODCr作图,获得了滞回环面积和CODCr之间良好地线性关系,表明用动态膜压法可快速测定混合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不须加任何试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密封消解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_(Cr)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国标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时的不足 ,采用密封消解法来测定高盐废水CODCr,通过丁酮氧化率、氯离子干扰、混配水样和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比较 ,对国标法和密封消解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在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值时 ,密封消解法优于重铬酸钾法 ,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废水的CODCr。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PM2.5中水溶性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本文采用戴安ICS900离子色谱仪对F-、Cl-、NO-2、NO-3、SO2-4进行测量,实验表明,这种测量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能同时测定多种水溶性无机阴离子。  相似文献   

6.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铬酸钾法是测定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对CODCr的实验进行探索,提出几点体会,在CODCr的测定中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指标TOC、CODCr、BOD5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用耶拿Muhiwin N/C 3100型总有机碳测定仪测定TOC,用经典方法测定CODCr、BOD5。通过TOC线性回归计算发现TOC与CODCr、BOD5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对于生产稳定的企业可通过测定TOC推算出CODCr、BOD5值。从而可将TOC作为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氯废水的无汞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水样中加入10 mL重铬酸钾和15 mL浓硫酸,消解0.5h,冷却至室温再加入0.3 g硫酸银,消解1.5 h,测得其COD测定值,根据COD Cl-Cl-的关系曲线得到由氯离子产生的COD Cl-,将COD测定值减去C OD Cl-即为水样的COD真实值。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氯离子浓度不超过5 000 mg/L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HBCOD-1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测定原理、分析流程和性能特点。仪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COD值)。与国标方法进行线性回归校正后,仪器测定值与国标方法测得的CODCr,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在CODcr国家标准方法(GB/T11914-1989)及环保行业标准(HJ/T70-2001)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高Cl-浓度的去除方法,即降低重铬酸钾浓度,加硫酸汞掩蔽及空白扣除,另外研究了消除无机还原性物质如S2-等干扰的方法,即酸化吹气法.实验结果验证,对水样CODcr(500mg/L,[Cl-]≤5000mg/L的水样测定准确可靠,高浓度Cl-可稀释后测定.而酸化吹气对水中S2-的干扰去除很有效.实验结果验证,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SBR工艺对高盐度海产品加工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产品加工废水中氯离子浓度不超过10000mg/L的情况下,采用具有一定耐盐度冲击负荷能力的SBR工艺是可行的;当进水中COD_(Cr)浓度为700~1000mg/L、NH4+-N浓度为80~120mg/L、[Cl-]≤8000mg/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NH3-N去除率分别为77.9%~81.2%、69.5%~76.6%,当进水中氯离子浓度继续增加,系统受盐度的影响加剧,处理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2.
理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质煤气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池串联形成一个生化处理系统,生物质煤气洗涤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采用ASBRO和AO1O2两种联合工艺进行处理,着重考察了系统对生物质煤气洗涤废水CODCr、NH+4N的降低效果。采用ASBRO工艺,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到85.4%,NH+4N平均去除率为33.5%;采用AO1O2工艺,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到78.2%。NH+4N平均去除率为22.7%。  相似文献   

13.
李胜超  刘明华  潘正现 《环境工程》2006,24(6):90-91,94
针对酒精废液的特点及目前浓缩燃烧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大流量、高流速、高真空的闪蒸浓缩技术和浓缩液分段喷入燃烧炉、分段燃烧方式来处理酒精废液,并采用U型飞灰沉降室来处理烟气以解决灰渣堵塞问题。工程实践结果表明,经浓缩燃烧处理后CODCr去除率能够达到99·96%,可以实现有机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镇江新区某石油化工厂废水。设计总处理水量120m3/d,其中原浓废水20m3/d,出水回流100m3/d;设计进水水质: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9000mg/L以上,pH5~9,混合后废水CODCr约1500mg/L,pH6~8;设计出水水质:CODCr≤130mg/L,pH6~9。实际出水CODCr为123.29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2.04%,处理后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水解酸化+A/O新工艺处理化工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原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NH3-N去除率低,出水COD_(Cr)不能稳定达标,选用水解+A/O新工艺组合处理高浓度化工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水解+A/O工艺组合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主要水质排放指标COD_(Cr)、NH3-N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邵琪珺 《环境工程》2006,24(4):79-80
环氧树脂的生产中,环氧氯丙烷作为一种过量的原料,加以回收时与水一起被蒸馏出来,造成废水中的CODCr达1.0×105mgL,同时酚醛环氧树脂的生产也产生较多的含酚废水。本文介绍了一种环氧树脂清洁生产的新工艺,通过精馏环氧氯丙烷废水和含酚废水,能降低CODCr,回收环氧氯丙烷和苯酚。  相似文献   

17.
水解酸化法预处理青霉素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系统分析青霉素废水水质的基础上,进行该废水不同稀释比的水解酸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解酸化工艺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手段是有效的,选取HRT为8~10h,CODCr的进水负荷取6~8kgm3·d,废水酸化率达到10%左右,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CODCr,挥发酚和氨氮的特性,提出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鸟粪石)沉淀两步预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以磷酸、硫酸调节焦化废水pH至1.2,利用锰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挥发酚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9%和100%,同时CODCr的去除率达70%,出水pH升高至1.8;向上述锰矿石处理后的废水投加菱苦土粉(轻烧氧化镁)进行磷酸铵镁沉淀试验. 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8 g/L,搅拌反应24 h后,氨氮以磷酸铵镁沉淀形式得到去除,去除率达90.1%,pH升高至9.4. 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沉淀产物表征分析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是在菱苦土颗粒表面形成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9.
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是废水处理的难点。阐述了高压脉冲电凝聚技术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最新机理。采用高压脉冲电凝聚技术处理活性染料(活性红)生产废水.研究了影响高压脉冲电凝聚技术处理活性染料废水效果的操作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CODCr浓度12628mg/L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65%左右。再经后续混凝沉淀,最终出水CODCr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畜禽养殖废水的混合处理工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畜禽养殖场废水的“三高”特点,即CODCr高、氨氮高、SS高,应用气浮ABRCASS湿地及生态塘为主体的废水处理工艺。结果证明,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CODCr、氨氮、SS等指标都能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