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章以天津市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模型理论,建立天津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2100.46万吨,提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X32 200001379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研究/李金惠(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9,一9(6)一625一630 环图X一9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巧年中国县及县以上企业固体废吻产生量将达到93267万t,危险废物将达到1 399万t。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侧表明,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将继续占…  相似文献   

3.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是废物资源优化管理与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为有效预测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客观反映其变化趋势,选择GM(1,1)预测方法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模型。文章以某市2006-2009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基础,通过实例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基本符合线性关系的数据而言,预测值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拟精度等级为"好"。在此基础上对该市未来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该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速度过快,到201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将高达2 408.25万t,是2006年的5.3倍。研究证明灰色GM(1,1)模型是一个预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较好工具,其预测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和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未来十年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2022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拐点,达到43.9亿吨,此后进入高位波动期,保持在43亿吨左右.2019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规模已达7038亿元,预计将在2030年达8117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县及县以上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93267万t,危险废物将达到1399万t。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表明,采掘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将继续占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的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2013-2015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缓慢上升趋势,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662.4t.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灰色系统GM(1,1)和GM(1,2)模型,对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根据过去几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的情况下,采用GM(1,1)模型,预测2010年我国危险废物将达到2432万t;在考虑到工业生产总值影响因子的情况下,采用GM(1,2)模型,预测2010年我国危险废物将达到2686万t。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将增加很快,可供环境管理部门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的湘江流域工业固体废物灰色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灰色预测原理及其建模步骤作了系统介绍。借助MATLAB软件建立等维灰数递补残差修正动态模型预测湘江流域未来10年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以期为湘江流域今后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用此模型进行预测,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预测精度较高,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2)湘江流域未来10年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预测值呈指数趋势增长,年增长率为8%~12%,到2016年湘江流域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预计将达到7645.01万t。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有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本文利用荆州市1998年-2007年垃圾清运量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了关联度分析,预测了2010年-2020年荆州城区生活垃圾量。结果表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消费支出3个因素是推动垃圾清运量增加的主要因子,其权重分别为0.281、0.386和0.333,预计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荆州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将分别达到31.51万t、38.62万t和48.70万t,其预测结果可为制定荆州市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5-2015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8%,海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3.5%,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置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安徽省2000年-2009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安徽省能源消费由2000年的4878.82万t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8895.90万t标准煤,平均年增长率为6.9%,其中第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量均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9%以上;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由2000年的4107.48万t增长到2009年的8536.12万t,其中在各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中原煤的碳排放量最大,占总碳排放量的77%82%;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低于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但高于全球和美国;碳排放的因素分析得出碳排放量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呈现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3种不同的填埋气预测模型:IPCC模型、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德国模型,结合沈阳市老虎冲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对各参数进行了修订,从而预测老虎冲填埋场填埋气产量情况,并分析比较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003—2011年,3种模型反映了相同的填埋气变化趋势,趋于上升状态;2012—2025年,由于填埋量发生变化,IPCC模型与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和德国模型的填埋气变化情况相反,呈下降趋势。3种模型预测的填埋气产量的峰值大小为: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为3.3×107m3/a,IPCC模型为2.1×107m3/a,德国模型为9.8×106m3/a。根据实际产气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德国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单箱模型法为基础的A值法对西安市大气容量进行估算,并将干沉降、湿沉降和化学转化三个消除过程引入模型测算中,借鉴国内外对于大气常规污染物的清除系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域的SO2、NO2、PM10及PM2.5等4项常规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执行2012年新的环境质量标准下,西安市SO2、NO2、PM10及PM2.5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3.86×104吨/年,9.24×104吨/年、1.62×105吨/年及8.09×104吨/年。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数学模型;测算2005年-2011年中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2)、二氧化硫(SO2)、颗粒物(PM)和氟化物(F)等污染物排放量,分析节能减排的效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表明:水泥工业CO2排放量逐年增长,并且与水泥产量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线性关系;原料煅烧和能源利用过程CO2排放量分别占56%和44%;单位水泥产品CO2排放强度由0.68 t·t-1下降到0.58 t·t-1,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82×104t、减少CO2排放共计1.03×108t。NO2排放量分别是SO2、PM、F的4、7、160倍。发展新型干法技术、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是水泥工业未来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1996~2008年共13年的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系统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一条递增的直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一条"倒N型"("U型"+"倒U型")曲线;工业废气排放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近似"倒U型"曲线的左半段。也就是说,除工业废水排放量回归曲线出现拐点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  相似文献   

16.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暗含了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战略。运用EKC理论模型,对嘉兴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倒U型左侧上升阶段、倒U型左侧接近拐点,表明嘉兴市经济增长还处在加重环境负担的阶段,还未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引起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分别是嘉兴市产业结构特点和能源结构特点。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45-1859
利用内蒙古1986-2009年间的6类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数据,基于VAR计量技术,通过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当内蒙古粉尘排放量增长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率、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增长率各增加1%时,人均GDP分别降低0.068%、 0.411%、 0.380%以及0.418%;当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分别增加1%时,人均GDP分别上升1.305%和1.601%。②人均GDP变化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各污染物排放并不是人均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这与研究期间内蒙古处于工业化尤其是工业中的采矿业发达的事实吻合。③人均GDP增长率对来自环境变量增长率的冲击影响其响应表现为在第1期均为0,从长期响应来看,给粉尘和废水排放增长率一个正的冲击,人均GDP增长率的响应为持续的降低;对来自废气排放增长率冲击响应函数图在前4期表现出"增长-降低-增长"的趋势,而在后6期表现为缓缓下降;对来自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率冲击响应不明显;对来自烟尘排放量增长率的冲击其响应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也呈递减趋势。④从方差分析的结果看,不考虑GDP自身的贡献率,内蒙古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增长率对人均GDP增长率贡献率较小,而在不考虑内蒙古各个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增长率自身的贡献率的情况下,内蒙古人均GDP增长率对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增长率的贡献较高。这进一步说明了内蒙古环境各污染因子排放量的增多并没有大幅度促进人均GDP的增长,但是人均GDP增长却带动了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飞  董锁成  李泽红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912-1920
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我国1985-2007年间30个省级行政区环境污染变量与经济增长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与以往研究相比,该方法的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势值(power)和稳健性。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废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变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变量间均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而EKC转折点并没有出现在过低的水平上。目前我国仍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在减排方面需要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中国在应对环境变化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深入探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路径,努力施行减物质化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提出能计算平均年和典型年生态基流量的基于CAWDU(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代表年法(简称IGAWDU法),建立了相应的公式,应用于滦河中游典型河段。通过天然径流量趋势分析,确定自然与人为干扰的转折点,选取用于生态基流量计算的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逆月最小生态径流法(M—MMER法)和IGAWDU法与Tennant法的差异度。结果表明:(1)基于IGAWDU法的多年平均生态基流量为1.412亿m^3,丰、平、枯水年的年生态基流量分别为2.977亿m^3,1.736亿m^3,0.834亿m^3,占年均天然径流量32.4%,18.9%,9.1%,丰、平水年可满足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基本水量;(2)M—MMER法与Tennant法的差异性较大。基于GAWDU的平均年法与Tennant法差异性不显著;(3)基于IGAWDU法的生态基流量略高于Tennant法,更利于河道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适于滦河流域生态基流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