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管理经验的有效重用,运用主题爬虫技术和Access数据库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案例库;细分事故文本数据,提取案例关键特征属性,形成相似案例匹配基础;针对案例推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创新提出多圈层相似案例匹配策略,并用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圈层相似案例匹配策略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检索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研究结果可对实现事故管理经验重用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化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采用文献检索、理论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提出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特点;根据电网企业管理实际,借鉴优秀企业实践,研究提出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圈层”模型;设计构建涵盖4大方面33项要素的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按照各层级、各直属单位的实际管控要求,策划提出构建1个“圈层”模型、1个建设规范、1套手册(省、市、县分层级)、1系列制度标准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路径;最后,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为例,提出关键要素的完善建议,对指引其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矿工生产中不安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基于量化问卷法和文化圈层理论,定量分析个人心理、家庭支持、组织文化等不同文化圈层如何保护矿工免受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质等心理健康风险的困扰,以及该类心理健康风险与生产中不安全行为(违章操作、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人心理风险与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失眠、焦虑、抑郁的矿工身上存在更多的不安全生产行为、会带来生产安全隐患;而家庭支持和组织文化,对于提升员工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和焦虑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在组织和管理生产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管理理念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土壤腐蚀性指标(电阻率、p H值、含水量、含盐量和Cl-含量)的调查,采用评分法对土壤腐蚀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采样点的电阻率、p H值、含水量、含盐量、Cl-含量分别介于52~270Ω·m、4.50~7.73、9.70%~22.49%、0.05%~0.61%、0.0036%~0.0089%之间。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城市不同方位和不同圈层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成都市土壤采样点腐蚀性评分为9.5,属于中等腐蚀水平;其腐蚀性评分在不同圈层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方位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成都西面,土壤腐蚀性相对更高。综上所述,在成都市公用埋地管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从质量控制、防腐技术、防腐检验与检测等方面做好相应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磊 《安全》1996,17(3):3-4
雷害与古建筑防雷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气象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各个圈层灾害死亡人数总数的60%。在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各主要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序中,雷害此期间其使2.9万人丧生,居洪水灾害之后。全球...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oT、5G等新技术在安防行业技术链、产品链、应用链上与安防逐步融合,并不断重塑安防的技术生态、产品形态、应用生态和业务创新模式,进而推动了中国安防产业在技术、产品、应用、企业圈层等维度上的变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公安机关驾驭动态化、信息化社会治安的必要举措.动态感知体系建设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根基.本文以泉州市公安局为例,从建设意义、面...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交暴露风险,基于公交线网、交通分析区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信息等多源数据,考虑公交站点、交通分析区及疫情场所3种研究尺度,集成公交网络结构拓扑模型、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提出公交暴露风险的多尺度辨识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公交站点暴露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多中心—圈层结构,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站点多为交通枢纽、商场等,占比达26.40%;较高及高暴露风险交通分析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商业聚集区及居民点密集区,占比达32.84%;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疫情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占比为28.92%。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各种风险隐患积聚,社会治安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高科技、高智能犯罪层出不穷,刑事犯罪高发、群体性事件频发,大型活动和赛事不断举办,新冠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公安机关面临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以跨警种协作、网上网下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全警联动"为核心的信息化、实战化警务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等核心战斗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重灾年(季)灾变原理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辩证逻辑和唯物哲学“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物质运动规律性”及“量变 -质变”原理和13年来对森林火灾与太阳黑子活动异常、海温异常、海陆气压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强地震活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等地球各圈层重大异常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经验积累 ,以及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研究界共识的“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相关性和连锁性规律”观点 ,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林区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以至最终形成森林火灾重灾年 (季 )的基本原理———四因素轨迹交叉论理论 ,并同时提出了大规模森林火灾及森林火灾重灾年 (季 )的灾变机制和逻辑过程理论 ,为林火长期管理和科学地预防、控制森林火灾灾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为森林火灾长期预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温度和地应力对深部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的影响,建立了瓦斯渗流热流固耦合模型,以贵州省松和煤矿15#煤层12150采煤工作面为例,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深部煤层工作面前方瓦斯渗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在工作面前方“三带”中,卸压区存在大量新裂隙和通道,瓦斯压力梯度最大;在应力集中区至卸压区过渡段瓦斯压力下降速度最快,解释了在该区容易导致瓦斯突出的原因;在应力集中区,瓦斯压力和有效应力较高,压缩煤体,导致煤颗粒排列紧密,渗透率降低;在卸压区,煤体体积形变逐渐变大,产生了很多新裂隙,发生扩容,渗流通道贯通,导致渗透率急剧增加,因此在应力最大处形成了煤层渗透率最低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最低点逐步远离工作面;在采煤工作面前方,虽然温度升高后瓦斯热运动加剧,有促进瓦斯渗透率的趋势,但由于工作面前方有效应力较大,煤体受热膨胀应力小于有效应力,导致煤体内膨胀,渗流空间减小,造成渗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民航单位的安全信息管理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其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安全绩效。借鉴已有信息管理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资源、过程及效果综合视角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能力模型,并结合民航单位调研访谈构建了由58个指标构成的初始指标集,通过指标聚类、样本聚类、变异系数3种方法筛选得到32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安全信息管理能力的模拟值与安全现状的相关分析验证各方法的有效性,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面间煤柱留设宽度及加固范围,以陕西铜川玉华煤矿一采区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采空区上覆岩土体自重荷载向煤柱传递的传力拱模型,通过求解传力拱模型,对采空区上覆岩土体荷载向煤柱的传递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极限平衡理论与刚塑性理论,给出煤柱最小留设宽度与煤帮加固范围计算式。进一步对传力拱影响范围的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开采宽度小于临界值,煤柱留设宽度随工作面埋深、工作面倾向长度增大而增大,随顶板材料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开采宽度超过临界值时,作用在煤柱上的荷载发生绕流现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工程验证,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说明所设计的煤柱尺寸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严重超标的Pb和Zn进行振荡淋洗试验,并研究了淋洗剂浓度、液土比、淋洗时间、淋洗次数等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BCR形态分级法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淋洗剂对土壤中Pb、Zn的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酸-FeCl_3复合、FeCl_3、草酸。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的最适淋洗条件为草酸浓度0.1 mol/L,FeCl_3浓度0.4 mol/L;淋洗时间8 h;液土比20 m L∶1 g;淋洗1次,Pb去除率达到85.71%,Zn去除率达到78.49%。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Pb和Zn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效去除了土壤中生物活性高的Pb和Zn,降低了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认识国际热爆炸研究的主题聚类、趋势与影响,使用科技文本挖掘工具VOSviewer对科睿唯安SCI数据库中的1 415篇热爆炸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热爆炸研究的热点主要分布在燃烧合成、分解、点火、晶体结构、含能材料等方面;以高频关键词为中心形成了5个主要聚类,分别为热爆炸理论基础、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及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主题趋势显示热爆炸研究在整体上首先经历了热爆炸理论基础研究,并渗透到了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和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等方面,高影响主题集中在热合成和热分解两个领域。热合成研究的高影响主题相比其他领域要更加显著,高影响主题涉及传播、镍铝化物、钛镍、铝、碳化及致密化等方面。相比而言,作为热爆炸研究的基础领域,热爆炸理论研究的热度及对应聚类主题的整体引用次数要显著低于目前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触变动力学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变试验研究了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中污泥标准化黏度和触变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屈服应力和触变性二者间的联系,从触变性角度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滞后环相比,用触变动力学系数K更适合表征污泥的触变性;调配污泥、热水解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的标准化黏度均随时间增大逐渐减小;3种污泥的触变性随TSS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经热水解-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触变性增大,流动性增强;污泥屈服应力越大,触变性越小,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充分考虑和深入分析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各种威胁。然而,目前对于灾害事故等多灾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仍存在描述众多,概念混淆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和补充灾害事故间关系现有的概念和定义,以及相关名词的运用场景,将灾害事故等多灾种情形归纳为灾害事故相互增强、灾害事故互斥削弱、灾害事故互不影响3大类,Natech事件、灾害链、多米诺效应、人为激发灾害、灾害事故集等10小类,并详细阐述其含义,并进一步举出对应的案例;同时,在整理多灾种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对未来多灾种风险分析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流仓储行业快速发展及叉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针对叉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碰撞、挤压、坠落等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对危险行为进行及时检测和预警。为解决人员值守易漏报误报及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建立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叉车检测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通过采集、处理现场视频图像素材,完成模型的训练及性能评价,建立相应的报警规则和报警阈值,搭建测试环境并进行仿真测试,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结果表明:模型检测速率为130 ms/帧,人员靠近叉车准确率为85.6%,叉车举升人员准确率为83.7%,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尾矿库事故,分析了尾矿库安全评价不确定性的3个来源: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评价依据的不确定性、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结合粒计算的理论知识,对尾矿库安全评价的不确定性从一级粒度、二级粒度上进行研究,并构建尾矿库安全评价不确定性的商空间模型;根据模糊聚类方法,计算影响元素的相似矩阵,建立了尾矿库安全评价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的分层递阶结构。结果表明:该研究明确区分了尾矿库安全评价不确定性因素,有利于提高尾矿库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尾矿库安全隐患及风险,应用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方法和事故树分析模型,辨识并表征尾矿库事故影响因素、隐患及耦合状态,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潜在后果严重性和受体暴露程度相关独立参数,给出尾矿库事故风险表征方法,建立尾矿库事故多情景、多阶段(3段)、多层次和多等级(4级)风险防控框架。结果表明:对尾矿库5类事故(溃坝、漫顶、渗流、输送冒漏、库区扬尘)进行分析,得出基本事件或蛰伏隐患对尾矿库事故结构重要度或影响程度,给出尾矿库事故风险3维表征方法,并结合巴西布鲁马迪尼奥尾矿库进行实例应用,确定尾矿库风险等级(最高级4级),验证方法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减灾防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