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垃圾的处理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其主要处理方式仍是传统填埋。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等。建筑垃圾产生于建筑工业,在建筑工业整个环节中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根本措施。调研世界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可知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源头减量、施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贯彻"避免产生、尽量减少、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弃置"的原则,具体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和废物就地利用等方式实现,最终降低外运至消纳场的建筑垃圾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筑垃圾用于道路材料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5,(9)
<正>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50%,数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其过程中的大拆大建不仅导致众多短命建筑的产生,也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资源。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5,(9)
<正>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垃圾围城所带来的环境、用地问题日趋严峻,建筑垃圾如何处置,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房屋建设、市政设施、拆临拆违等建筑工程遍地开花,在城市升级完善的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已成为各地垃圾围城的主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每年由于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数亿吨,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临时消纳场,甚至被送到郊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产量暴增,大量建筑垃圾露天堆存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怎样妥善处理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应对的问题。本文因我国目前突出的"垃圾围城"问题而引发思考,明确了建筑垃圾定义及产生来源,通过对上海市建筑垃圾组分分析,认为建筑垃圾的出路在于资源化;同时通过与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已有经验比较,结合我国国内具体情况指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问题,认为只有发挥政策的引导、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支持和规划的配合的共同作用,才能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餐厨垃圾往往与生活垃圾混合排放,成分混乱、形态复杂,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之一,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开发适合自己的处理技术。本文根据发达国家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目前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餐厨垃圾发生现场实时处理的源头预处理、集中堆肥化及循环利用的处理思想,探讨了源头预处理技术,并提出了餐厨垃圾循环利用系统的构筑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促使建筑(装修)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建筑行业也被列为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因此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早日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建筑(装修)垃圾的组分,介绍了苏州市建筑(装修)垃圾的分类处置现状,以苏州市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核算建筑(装修)垃圾处理过程各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并提出苏州市进一步实施建筑(装修)垃圾减碳的建议。通过核算分析发现,每资源化处理1t的建筑(装修)垃圾,减碳量可达94.81 kg,具有良好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建设程度的加快,逐渐涌现出更多的建筑,同时也产生更多的建筑垃圾,建筑、资源与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建设不但需要大量的资源,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怎样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在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阐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我国目前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说明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分析了建筑垃圾特性和分类,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段珍华  黄冬丽  肖建庄  崇丹  王星 《环境工程》2021,39(10):171-177
目前,翻新、改装、重装家居屋舍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建筑装修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似有"围城"之势,但却鲜有人研究其资源化途径。通过大量文献综述和多次实地调研,较全面地剖析了我国建筑装修垃圾的管理现状,并对其产生来源、分类与特点进行了概括和解读,发现建筑装修垃圾成分极其复杂、波动性大,不应沿照一般建筑垃圾处置模式进行资源化加工和利用,前端分拣管控迫在眉睫,通过进一步对比生活垃圾的成分特点与资源化途径,指出建筑装修垃圾前端分拣的可行性,并对其资源化处置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近期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处理模式和存在的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垃圾的预处理,提出了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介绍了废塑料制作建筑板材的工艺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辐照技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勇  郭晓亚 《环境科技》2008,21(2):60-63
介绍了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分布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辐射技术在污泥、建筑垃圾及高分子固体垃圾等方面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城乡垃圾污染问题,以辽宁省盘山县为城乡代表,对城乡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行了探讨。根据县城、场、乡、镇、农村排放垃圾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模式,并对城乡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以湖南省为例,建立了结合经济与碳减排效益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框架,定量分析了不同建筑寿命(短、中、长)及城市发展情景下湖南省(1990~206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并测算了不同资源化路线下碳排放量和生产成本,探索建筑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路线.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未来建筑垃圾产生量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20~2060年建筑垃圾累计产量将达到11.6~50亿t,年建筑垃圾产量达到0.45~2亿t,其中,可利用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块等占比达到87%.同时利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的砾石和砂,能减少19.8%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6.
赵平  陈梅丽 《环境工程》2014,32(4):111-114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整体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其最大的局限就是相关设备成本投资问题,即就地破碎生产的实现问题;进而运用先进制造系统理论,以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作为整个系统模式,构建了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层析分析法和效益-费用法进行评价,得出该模式的开发和运用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2015年上海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资料,分析了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主要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及处理处置现状。分析指出,近年来上海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其中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约2 200万t,生活垃圾年产量约700万t,建筑垃圾(渣土)申报量已高达1.0亿t/a以上。从处理现状看,工业固体废物在各类固废中的综合利用率最高,高达95%以上;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以卫生填埋和焚烧为主,无害化处理率100%,但其处置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建筑垃圾总体以回填和填埋为主,利用率较低。展望了未来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前景,指出: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市固体废物的处置能力和利用水平,宜加强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与全过程管理,加快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设施能力建设,以及加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力度。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灾区损毁资源及建筑垃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借鉴国外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即通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现场转化为可供灾后重建所用的建筑材料,变废为用,既可节约垃圾堆放占地,减少露天堆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能为灾后重建提供紧缺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9.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城市每天丢弃的生活垃圾约50万吨,平均每人3.6磅。如何处理这巨量的废弃物?传统的办法就是把垃圾运往城郊的垃圾消纳场倾倒填埋。这种办法现在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垃圾消纳场地越来越少,大部分已达到饱和。被称为“垃圾之都”的纽约,由于每天每平方英里扔有85000磅垃圾,现已无法容纳。在过去的20年间已关闭了17个垃圾消纳场中的14个。1985年以后只有一处还有些余地;另一问题是,经研究证实,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及资源化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厨余垃圾的产量及特征,分析了厨余垃圾粉碎直排、填埋、焚烧、饲料、昆虫养殖、堆肥、转换能源和高值化利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表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饲料化应是未来值得提倡的资源化技术之一.此外,对比了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两大主流资源化模式的特点,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分别适用于集中大规模处理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