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新《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在国家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全世界而言,在流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社会和公众的积极性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在借鉴国外在流域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流域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对我国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创建提出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流域综合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选取白洋淀流域的典型城市模块(保定市)、乡村模块(涞水县)及水敏感区(安新县)进行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利益群体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政府管理人员、流域居民的环境意识及水资源管理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与评估了政府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环境知识、环境满意度、信息流通渠道、参与意愿、实际参与度、政府行为及其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是水敏感区的参与效果好于城镇模块,且城镇模块好于乡村模块;公众获取环境知识与环境信息的途径主要以亲身感受与媒体宣传的被动接受形式为主;参与途径不畅通,实际参与度低于有参与意愿的比例,参与意愿不确定性高;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知度为41.3%,接受度仅为19%;管理者对于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参与活动以宣传教育为主,缺乏整体考虑及上下游沟通与设计,缺乏全过程参与,居民尚未形成共同认可的流域价值观. 建议加强全过程参与、环保民间团体的作用以及学校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中国流域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水污染控制,公众参与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动员多方力量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克服政府单方决策的缺陷。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未能有效发挥上述公众参与的优势,极需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机制。基于政府、公众、企业之间的互约‘关系,提出了成立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小组,组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力量开展协商、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激励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的互约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体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虞涛  刘志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22-1026
流域水问题的跨界外部性特征、流域水环境的复杂大系统特性以及管理成本的优化,要求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水管理。根据流域水管理的这些特性,研究了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的功能。这些功能为:信息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交流与公示;规划功能,包括专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规划的制定:政策功能,包括政策建议、决策与评估、反馈:协调功能,包括利益的均衡与冲突的仲裁:管理直接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按照公众参与原则和效率与公平原则,中国流域综合水管理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为:在国家层次,设立国家水管理委员会,在大流域设立独立的全权的流域委员会,在基层采用水务局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科学研究停留在水环境管理的认识层面,对于影响利益相关者参与效果的因素以及如何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流域水环境管理中来的研究存在不足.为了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公众参机制和参与评价机制,通过整合各自不同的视角,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方案来提高环境管理的决策质量,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本文阐述公众参与的概念及发展,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发展状况,并参考发达国家一些做法和效果,论述我国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内涵与理论依据,说明了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通过研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制度与经验,并据此提出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公众参与,但我国学术界对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尚缺乏研究.作者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公众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途径,然后从哲学基础、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三个角度阐述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参与层面、具体方式和促进机制,提出了几条实现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可提高政府的环境冶理能力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公众参与权在环境领域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的发育程度,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角度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级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公众参与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对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流域管理立法、流域管理体制、流域管理机构设置、流域管理规划、公众参与五个方面比较了我国与国外流域管理的现状,旨在总结国外有益经验,促进我国流域管理和环保工作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公众,公众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程度。可以说,公众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环境保护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参与的途径不多,方式也比较单一,同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中,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不仅有利于搞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涵义、意义与价值、在中国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论述,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接受,但受困于环境信息的管理制约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从公众参与内容的构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信息的设计、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措施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环境信息的管理,初步获得了公众参与环境信息管理的内容、实施措施,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广泛执行.  相似文献   

14.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956-965
以琵琶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历程为主线,对琵琶湖30余年的治理过程、资金投入、治理措施、成功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梳理. 截至2006年,琵琶湖综合整治历时35a,总投资约2.86×1012日元(约相当于1800×108元人民币),参照我国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目前琵琶湖北湖水质维持在Ⅰ类水平,南湖由Ⅲ~Ⅳ类水恢复到I~Ⅱ类水质. 琵琶湖的治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2—1997年,历时25a,这一阶段在琵琶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及防洪防灾上取得很大成就,但水质与环境仍在恶化; 199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及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目前琵琶湖富营养化已得到有效控制. 琵琶湖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依法治湖、中长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自动监测系统及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 主要治理经验包括:①严格控制氮、磷污染源,管网及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眼于未来长远规划,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技术的普及是污染源系统控制的关键;②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减少面源污染的产生,改善水源涵养及流域生境;③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实现依法治湖;④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及公众参与;⑤积极推动各科研机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通过环境信息公开、扩大参与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细化程序、提高环境意识等方面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和多元,环境管理成为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的重要保障。当代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到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状态,环境管理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针对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着环境法规不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经济手段和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从环境立法、行政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与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邻避行动的现有研究通常更关注利益分配是否公正,补偿措施是否到位,政府是否失责等.然而,邻避行动的另一诱发因素来自于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基于这一视角,邻避事件中公众与政府的冲突问题被还原为管理问题,矛盾的纠结点被归纳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问题.通过运用参与式评价工具,对K市垃圾焚烧项目各阶段的公众参与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邻避行动的成因与演变逻辑,制定了公众参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