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氯脂肪烃分子结构与对鼠急性毒性关系的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对110种氯脂肪烃和可能的对应烷烃的分子结构及对鼠急性毒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子结构描述符取为:特殊构象结构,母体烃结构,取代氯原子数和分子含碳原子数。结果表明:对于四类活性正确分类率达到82%以上,满足统计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2.
环氧化合物分子结构与致变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化学物质毒性效应登录(RTECS)1998年光盘系统检索获得86种环氧化合物对鼠沙门氏菌致变活性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种分子描述符中选择出5种对致变活性有明显影响的描述符:碳原子数,苯环数,氢原子数,烷基数和氧原子数.通过样本学习集训练并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建模分类预报:对于86个样本,低和高2类活性,正确分类率达到92%.结果表明:3~4个骈接苯环的环氧化物的特殊结构具有很强的致变活性.  相似文献   

3.
红球菌-R04生物降解多卤代联苯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取代元素以及取代元素的数量、位置等因素对 Rhodococcus sp. R04降解多卤代联苯的影响.结果表明,联苯苯环第4位上的氢分别被氟、氯、溴以及甲基基团取代后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4-FB>4-CB34-MB>4-BrB;当取代元素相同时,随着取代原子数目的增加,多卤代联苯降解率降低;当取代元素及取代原子数目相同时,不同位置的取代对卤代联苯的降解影响较大,特别是2,6位取代会强烈抑制关键酶对卤代联苯的催化降解,导致降解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氯代有机物降解难、毒性大,填埋场是氯代有机物的重要汇集地。针对填埋场渗滤液泄漏进入地下水中氯代有机物风险不明现状,采集了一个非正规填埋场的地下水样品,并结合收集的中国、德国、美国、西班牙、波兰、挪威共6个国家13个填埋场附近地下水氯代有机物组成与浓度数据,采用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研究填埋场地下水总共检出10类41种氯代有机物,这些氯代有机物中,氯代环烷烃类的致癌风险最大,均超过了10-4,远超人体可接受的水平,具有明确风险;氯代多氟烷基醚磺酸盐的F-53B的致癌风险最低,为10-6~10-4,具有可能致癌风险。氯代烷烃类的非致癌风险最大,其中α-六氯环己烷的非致癌风险值均超过1,超过人类可接受水平;而氯代有机农药类如丙环唑和氯菊酯的非致癌风险最低,其非致癌风险值未超过人体可接受的水平。需要加强关注γ-六氯环己烷、氯苯、1,2-二氯苯等氯代有机物风险管控,可采用氧化脱氯、还原脱氯及共代谢脱氯等途径,加速其脱氯和降解,消除其风险。  相似文献   

5.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80种硝基多环芳烃致突变性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2个训练样本判别回代符合率为90.28%,8例预测样本正确分类率为100%,累计正确分类率达91.25%。  相似文献   

6.
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对鱼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国际通用鱼种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及中国特有鱼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2种试验生物,对二苯氰胂、二苯氯胂、苯氯乙酮3种化学战剂进行了静态及半静态2种方式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稳定受试物,半静态试验方式更能满足对浓度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于鱼类,这3种化学战剂均属于极高毒性水平;这3种化学战剂对于鱼类的急性毒性程度不同,二苯氰胂、二苯氯胂的毒性在同一水平,其中二苯氯胂毒性略强些,苯氯乙酮较另2种物质的毒性弱一个量级,比较2种鱼类的试验结果得出,稀有鮈鲫与斑马鱼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7.
3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噁英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3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英类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表明,飞灰中二英类异构体的浓度分布具有相类似的特征,高氯代二英类的含量明显高于低氯代二英类.飞灰中二英类的毒性贡献主要来自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布袋除尘器前添加活性炭粉末时,飞灰的二英类浓度比没有添加活性炭时高1.8倍,而尾气中二英类浓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8.
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对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国际通用的试验藻种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uus)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试验藻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试验的96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14,0.10和0.36mg/L,表明这3种化学战剂均属于极高毒性物质,其毒性依次为二苯氯胂>二苯氰胂>苯氯乙酮,但其毒性均在同一数量级上,区分度不强.   相似文献   

9.
氯代苯化合物的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氯代苯化合物的性质作了系统的论述,并对其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氯代苯化合物辛醇——水分配系数的估算分析了氯代苯化合物的毒性与取代基数目的关系,利用二氯代苯对冬小麦、油菜的致死浓度和半致死浓度分析了其毒性与取代基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苯的毒性随苯环上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个数的增加而加大。在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个数相同时,毒性与氢原子被取代的位置有关,邻位最大,间位次之,对位最小。最后就氯代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高等动物以及人体的毒性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焚烧炉湿法洗涤后烟气二噁英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鸣  谢冰  海景  张洁茹  程江  卢加伟 《环境工程》2019,37(7):153-158
现场采样分析了4个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通过湿法洗涤后二噁英的排放浓度。结果表明:4个焚烧炉烟气和底灰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1. 15~24. 88 ng I-TEQ/m~3和25. 69~231. 43 ng I-TEQ/kg,烟气中二噁英排放浓度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0. 1 ng I-TEQ/m~3)(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烟气同系物分析表明,湿法洗涤后4个采样点烟气中4~8氯代PCDFs分布呈现较大的差异,但是4~8氯代PCDDs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底灰中4个采样点4~8氯代PCDFs和PCDDs分布相似,除了O_8CDF外,其余同系物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从毒性当量浓度来看,烟气和底灰中Pe_5CDF浓度占比最大,占总浓度的35. 65%~47. 02%。湿法洗涤对4~8氯代PCDFs和PCDDs的效率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烟气使洗涤系统内二噁英发生了解析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集了3种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或熔融炉渣样品,分析了其中的二口恶口英含量及其毒性当量,并讨论了17种2,3,7,8位氯取代的二口恶口英分布特征及其对总毒性当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机械炉排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最多,总浓度为319ng/g,毒性当量为6.7ngI-TEQ/g;其次为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总浓度为38.7ng/g,毒性当量为0.8ngI-TEQ/g;气化熔融焚烧炉产生的熔融炉渣中二口恶口英很少,总浓度为38.7pg/g,毒性当量仅为1.1pgI-TEQ/g;所有的2,3,7,8位氯取代的13C同位素标记内标化合物回收率在39%~156%之间.尽管不同的垃圾焚烧炉在二口恶口英的生成量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产生的二口恶口英同类物的归一化浓度以及对毒性当量贡献的归一化结果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表明3种垃圾焚烧炉在垃圾焚烧过程产生二口恶口英可能具有相似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烷基酚类的生殖干扰毒性与结构相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4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枝角类生物大型蚤进行24 h急性毒性试验和21 d生殖毒性试验,选取急性试验指标(半数致死浓度)和生殖毒性指标(母蚤存活数、幼蚤生殖量、孵化成活率、幼蚤的雌、雄性个体数等)进行定量构效相关(QSAR)研究.结果表明,所测4种烷基酚化合物均可对大型蚤的生殖特性产生活性影响.其中,4-辛基酚和对壬基酚不但能抑制大型蚤的生殖量,还可改变大型蚤孤雌生殖的幼蚤性别比率.实验化合物的一、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受试生物体的生殖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以分子亲核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生物的脂肪含量有关.化合物分成了3类,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比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要高,反应型化合物毒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 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 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 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近  邓代永  许玫英  孙国萍 《环境科学》2013,34(3):1142-1149
为评估制造业对纳污水体有机物的污染影响,了解污染河道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特性,采用极性和非极性逐步分离的方法对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内河涌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进行了综合的物理图谱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沉积物中共检出包括烷烃类、烯烃类、多环芳烃、苯系物、杂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醛酮、极性化合物、含硅物质以及烷酸酯类等10大类有机污染物共171种.按检出污染物种类的数量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多环芳烃>醛酮类>杂环>苯系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烷酸酯类>含硅物质>烯烃.按照有机物相对丰度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烷酸酯类>烯烃类>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类>含硅物质>醛酮>杂环类>苯系物.在相对含量最高的烷烃类有机污染物中,十九烷在同类物质中占比高达14.83%.毒害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总有机物占比为2.33%,检测中还发现大量有机醇、酚等和涂料工业,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塑料工业以及和电子工业产业相关的有机硅类等物质.和同类研究相比,该区域检出51种、占总有机物55.5%丰度的烷烃类物质种类更丰富,含量更高.本研究对制造业纳污河涌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为同质污染河涌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海沉积物PCBs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及贝类污染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13C同位素内标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8个表层沉积物,1个沉积物柱状岩心和2个贝类样品中包括14种共平面PCBs在内的50种PCBs同系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CBs化合物.讨论了PCBs的分布特征.表层样品以胶州湾东岸的含量最高,从北岸、西岸、胶州湾口及胶州湾外PCBs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在0.65~32.9ng/g dw. PCBs总含量落在国内外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的中值区.表明污染来源有城市污水排放及大气来源2种,而不属于工业污染类型.多氯联苯主要以低氯取代PCBs为主,大部分高氯取代PCBs的含量低于检出限.柱状样中共平面PCBs的含量及毒性当量浓度总的垂直变化趋势是从1951年到现在逐渐减少.贝类样品的总PCBs含量为4.9~8.4ng/g dw,属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3种水溶性染料溶液的铁屑法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染料在10min内脱色率达到55%以上,其中33%的染料脱色率超过90%,61%的染料脱色率超过80%.初步探讨了染料结构与其铁屑法脱色效率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之间有较密切关系,染料共轭链的长短、染料分子空间位阻的大小、是否有互变异构现象、偶氮双键中的氮原子是否与临近基团形成氢键以及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等对脱色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the whole blood and meat of eight typical edible animals (chicken, donkey, horse, cattle, rabbit, sheep, duck, and pig) were illustrated.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Fs) and PCBs (on a basis of liquid volume) in animal bloods were 142-484 pg/L and 46-62 ng/L, respectively.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CDD/Fs and PCBs (on a basis of dry weight (dw) and lipid weight (lw)) in animal meat samples were 0.47-1090 pg/g dw (0.47-4513 pg/g lw) and 7.2-23 ng/g dw (10-776 ng/g lw), respectively. TEQs for both PCDD/Fs and PCBs in animal blood and meat samples were (67 ± 27) pg/L and (5.3 ± 14) pg/g dw (24 ± 56 pg/g lw),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dietary intakes of PCDD/Fs and PCBs were also estimated. Chicken and pig contributed more TEQs than other animals. Chicken contributed the most (95%) with high toxicity, followed by pig (3.4%) with high consumption. The dietary intake of chicken might pose risks to consumers who prefer to eat chicken products, who shoul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essential nutrients and contaminants in food during dietary int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